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路径研究

2021-03-08 11:51王志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大学生文化

王志宏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10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是广大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谈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是国家重要的治国理政战略。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价值导向,因此对其实施文化自信的培养,意义重大。

1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文化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人民大众形成的内在的积极情感和价值信仰,是当代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应该具备和保持的精神状态。

在庆祝建党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现在已逐步演化为我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方针[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导向剧烈碰撞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以兼收并蓄的方法和原则来对待多元文化及价值导向,更要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坚定文化自信。

首先,注重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与根。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为我们提供了西方传统以外的哲学路径和寻求人类文明和发展更好的机会,是人类的重要精神资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与创造的中流砥柱,这一群体的精神状态及价值取向将深刻影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2]。

其次,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写成的辉煌而伟大的文化,是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近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到古田、西柏坡、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伟大的革命精神[3]。“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这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领导力量。中华民族正因为有这些伟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才能够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候不消沉不动摇,最终在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的道路,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来源。

最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为核心结合中国基本国情又保留了中国优秀文化。它不仅传承了中国先进文化,而且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证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我们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2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 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

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目的和目标有不同的认识,尤其在高等教育中,教育的功利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而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淡化。虽然近些年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各类有关增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但大多数高校对其不够重视,仍然坚持以学术经济型为导向[4]。在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授课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等方面配备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不能直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受到外来文化及价值的导向,武断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过时的,不合时宜的,这些认识方面的严重欠缺直接给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2.2 对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在价值认识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国革命”文化渐渐被现代人所遗忘,而西方外来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大学生出现文化信仰不明确,理想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虽然很多高校也在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红色影视宣传等方式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宣导,但对于日常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大学生而言,是有选择性的接受这些内容。加之近年来,一些企图破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外部势力歪曲中国近代史,否定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建设成就,大学生本身就缺乏足够辨别能力,再加之受到这些外部势力的鼓动和吹嘘,这就导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

2.3 对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理解不够深入

为适应当前全球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不断发展的趋势,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利益格局的调整,与此同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逐渐趋向复杂化和多元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缺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谈不上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而最终影响到大学生个人文化自信的提升。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结合的产物,是创新与改革的成果,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正是这种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促进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

2.4 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的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人类文化多元发展的新态势,而且也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5]。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习、追捧国外文化。加之大学生本身社会经验缺乏、抵抗力不足、辨别能力不强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忘却了中国传统文化,集体主义观、社会责任感不强,这直接导致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的心理取向,也动摇其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可度。

3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问题的原因

3.1 当代市场经济利益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偏离

现阶段,我国社会尚处在转型期,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类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给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难以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如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等,这都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社会理想和信念不明确甚至偏差,他们被现实的经济利益所迷惑,从而使得其偏离文化自信的轨道。

3.2 教育的产业化趋向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弱化

教育产业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为迎合市场需求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的趋向导致教育行为产生扭曲,教育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也使得学校在专业设定、 课程教育和知识传播等方面更侧重社会经济效益,也使得学校教育更加偏重于技能培养而非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探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为了后续生计而学习、学校为了适合社会发展而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使教育丧失了内在的价值追求、文化追求、素质追求,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再关注,从而影响其提升文化自信及文化发展的热情。

3.3 网络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缺失

网络化时代具有即时性、共享性、快速性和全面性的特征。但是由于目前网络监管不全面、不及时,导致网络信息及传播内容的质量和价值参差不齐。大学生因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对网络信息缺乏一定的辨识度,对外来文化又存在好奇心理,这就无形导致传统文化接受度差,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文化选择,缺乏文化自信心,这样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和提升。

3.4 大学生自身原因导致其文化自信的缺乏

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建立及提升的因素除了教育政策的不完善不健全、教学产业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等,大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进行文化自信建设的关键。因其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大学生现在处于社会发展的快速时期,受到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及文化的诱导和影响,不能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应对各类复杂的情况时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在文化选择方面偏向个人喜好。同时缺乏辩证思维模式等,使得其在接受传统文化和网络流行文化中不能很好选择,这就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自有传统文化的自信。

4 培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对策

4.1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首先是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各类文化互相是平等的,都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和人类延息的智慧和结晶,包含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精华。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认同和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6]。

这些千百年我们一直在弘扬和传承的文化价值理念,已深埋于每个国人心中,是每个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的价值引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 宣讲和传播。不仅要通过日常教育还要通过媒体、网络、各类活动等使当代大学生最直观、最切身地感受到我们的传统文化魅力,从而强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建立文化自信心。

4.2 加强大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应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来逐步拓展理论深度,所以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不仅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迹、 文化遗产参观学习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相比较其他的社会群体来说,大学生知识层次较高,是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中最重要的连接点,通过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和互助学习,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3 重视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

当前教育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市场化和行政化,这是引发当代社会公民价值观发生改变、道德感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知道教育行业不同于市场经济时代下其他的行业,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然而在当代社会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等教育充斥着营利的味道,甚至一些人将学校视为赚钱的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偏移,传统的文化和知识的教育反而成为附属性的东西。高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视度很低,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因此必须将大学的文化教育和传承的氛围重新确立起来,从而重塑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只有在一个不为商业利益所充斥的环境里,大学生才会有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投身自身文化建设。

4.4 趋利避害正确利用网络文化

我们不可否认,外来文化和一些不良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在不断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消极思想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正面积极作用,除了用传统媒介如校园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媒介来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内容外,还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来宣传宣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5G 时代中,充分将文化自信的培育方式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来推进,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在微信、论坛、微博等公共平台进行定期文化信息的传播,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伟大的建设进程中,大学生是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这一群体的文化自信,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将理论层面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自信。使大学生自身的微观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在本质上达成一致,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新青年。

猜你喜欢
传统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