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信札类特藏建设的价值与意义探究
——以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夏智定先生旧藏手稿信札特藏”为例

2021-03-08 11:51吴俊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特藏信札黄宾虹

吴俊洁

(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大学图书馆于2019年12月购入了一批来自香港作家夏智定先生的藏品。夏智定先生是香港作家、诗人。原香港中国通讯社中国副刊稿主编,后转往《大公报》任高级编辑,主编副刊《文学》《读书》《小公园》等版面。其代表作有散文集《蝶语》《一肩红尘》《红唇》,诗集《彩叶草》《绿孔雀》《一叶兰》等。他在从事中囯香港通讯社编辑、大公报高级编辑期间,保存了许多当代文人的投稿作品手稿及与文友的私人信件。这批藏品主要以夏智定先生收藏的当代作家、诗人的手稿信札为主,所以本馆将其命名为“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特藏”。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关注特藏资源的建设,但对于手稿信札类藏品的重视度仍有待提高。一方面因为手稿类特藏的征集存在较大挑战[1],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图书馆存在重“藏”轻“用”的现象[2],导致手稿类特藏未能体现相应的价值。该文以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特藏”为例,简要分析手稿信札类特藏对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及文化建设的价值所在。

1 手稿信札类特藏建设与研究情况概述

手稿的收藏和研究,是对历史与文化的保护与探寻。图书馆收藏手稿的情况,笔者以“手稿”与“图书馆”为篇名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共有论文60 余篇。这些文章主要从以下4 个角度对手稿信札类特藏进行研究。

第一,该馆手稿信札类藏品内容与价值介绍。上海图书馆自20 世纪50年代起,就对手稿的征集与收藏十分重视。“上图”的中国名人手稿馆收藏了巴金、茅盾等众多文人手稿。手稿中修改的痕迹再现了作者字斟句酌背后的思想空间[3]。2010年入藏上海图书馆的邵祖平先生手稿,让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得到了重视[4]。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泉志》手稿,以《古今钱略》为底本,记录了唐至明末各个朝代的钱币。这册手稿成为了解清代钱币学基本状况以及后续钱币学进展的重要参考文献[5]。手稿与信件等私人性文献史料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具有补充与矫正文学史细节、“互证”历史、了解作家精神世界和辅助文学文本研究等学术价值[6],这也是各馆越来越重视手稿信札类特藏建设的原因。

第二,手稿信札类特藏的征集、 修复及典藏方式。曹珊以复旦大学图书馆诗歌资料收藏中心为例讨论了手稿类特藏的征集手段,着重提出了专题征集的可行性[7]。陈红彦全方位总结了国家图书馆对近现代名家手稿的收藏、保护与利用,尤其重视对手稿的修复和数字化等再生性保护[8]。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还对手稿保存袋的选择进行了大量评估与实证研究,并采用无酸保护纸袋存放鲁迅手稿[9]。何光伦以对刘咸炘手稿的典藏、 保护与利用为例介绍了四川省图书馆对手稿类特藏从初步保护阶段到成熟保护阶段的发展进程[10]。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图书馆正在不断完善对此类特藏的典藏工作。

第三,手稿信札类特藏的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手稿信札类藏品不耐久纸张与字迹居多,因此,各馆在致力于修复和保护的同时,也积极进行手稿类藏品的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比如,敦煌文献数字图书馆、纳西手稿集数字化平台、“手稿国家使命”数字化项目等数字化项目,为后人研究与文化传承发挥巨大作用[11]。

第四,国外图书馆手稿信札类特藏介绍。国外图书馆对国内外手稿的征集和保存工作起步早,也更加规范完善。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珍稀资源与手稿部不仅有丰富的手稿资源,而且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咨询、教学支持等服务,将手稿资源融入教学[12]。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对以《古代俄罗斯手稿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并建立了在线数据库,让古代俄罗斯文学作品走进广大读者历史文化视野中[13]。藏于日本九州大学的冰心手稿不仅是冰心研究的珍贵资料,也为考察中日两国学者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参考案例[14]。

综合国内外图书馆对手稿信札类藏品的收藏及研究可以发现,手稿类特藏在图书馆的特藏建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技术的成熟,各馆在征集、修复、典藏、利用等阶段均加大了投入与研究。然而,文献中关于高校图书馆在手稿类特藏方面的研究较少。作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基地的高校图书馆,也应重视手稿信札类特藏建设,用科学的方式保护稀有的资源,传承无价的文化。

2 藏品的内容

2.1 藏品总体概述

夏智定藏品以手稿和信札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字画、稿费单及《大公报》内部样报等。手稿多为当代诗人、作家等文人的投稿稿件,其中包括诗词10 篇、散文18 篇、小说1 篇、杂文20 篇,总计手稿约49件,共300 页左右,信件约250 页。

藏品涉及的文人分布较广,其中文稿数量较多的内地文人有著名作家萧乾、邵燕祥、黄宗英等;港台作家有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曾敏之,著名老作家、词家陈蝶衣(亲笔手稿14 页和大量信件)等,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信件多达11 封。夏智定先生钟情诗歌创作,与许多诗友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因此藏品中有多位当代诗人的诗稿与信件,如“九叶派”诗人王辛笛、“七月派”诗人彭燕郊、“朦胧派”女诗人舒婷、台湾著名诗人罗门等。

2.2 精品选介

2.2.1 黄宾虹相关的一组手稿

稿件中有较多与黄宾虹有关的材料,共10 份,约77 页,时间多为民国时期和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中有两篇由黄宾虹口述,其女弟子朱砚因记录的谈国画画法笔记。据首页说明,口述时间为1952年的春天。当时黄老先生目疾甚剧,心系国画的发扬,便让女弟子朱砚因记录自己口述的国画基础画法。黄老逝世后,该笔记由朱砚因整理复印。共12 页。开篇写明编辑大意为“远承先训,近证古物,凖之实学”。

《黄宾虹谈艺随笔三则》为现代文史大家、书画家瞿蜕园所抄录,笔势遒美。首段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说明:

“黄宾虹寓居北京时,常与郭蛰云往还谈艺,有随笔数则,经蛰云录入所纂《知寒轩谈荟》中,此书未曾印行,见者无多,爰録如左,以存宾老手迹鳞爪。”

可见随笔内容为宾老谈艺时所云,这本书2017年由北京出版社发行,书中《王麓臺山水畫》[15]与《八大山人山水畫册及像》[16]《扬州陈崇光潑菜羮作畫》[17]与该篇手稿内容相同。

有一篇落款为“黄宾虹遗著、张振维纂辑”的文稿,题为《画法初基》,共12 页。首段说明是张振维先生在黄宾虹先生逝世后,由于浙江博物馆以编辑画集需要,根据黄老讲稿、笔记及昔日亲聆教诲而补缀足成之先生精研理法。其中有部分内容与黄宾虹先生的《画学通论》相同。

禹祖在《黄宾虹的粤籍友好》中整理了黄宾虹与王秋斋、邓秋枚、商锡永等友好的粤籍友人之间的联系和故事,同时提及了由黄宾虹主办、粤友出资印行的《蜀游吟草》等刊物。

《黄宾虹的笔名和〈真相画报〉》为黄宾虹的学生陈洁所作,文中考证了黄宾虹在《真相画报》中的笔名“予向”。除此之外,还有一份黄宾虹《金石学》的手抄稿,由陈洁所抄。介绍金石汉画的图案及含义等,有国立北平艺专印。

还有一篇手稿,为器白的《黄宾虹诗画别记》,内容是黄宾虹画作中的题诗或跋语的摘录。

王伯敏的《悼念宾翁夫子》,只有第一页,内含马一浮老悼念黄宾虹的诗:

“大耋歸真日,人间失画师。才名动康老,墨妙胜荣期。海狱虫鱼癖,山丘《薤露》思。百年仍旦暮,相送落花时。”

王伯敏是黄宾虹的及门弟子,浙江台州人,曾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画家、诗人。

这些与黄老先生有关的手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黄老的学术思想与生活点滴,对研究黄宾虹先生的学者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2.2 萧乾手稿价值初探

这批藏品中,萧乾的手稿数量最多,有6 篇文章,共52 页。因其中有3 篇未在内陆发表,且手稿中多修改痕迹,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故以此为例谈谈手稿的价值。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肖炳坤、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于1935年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 《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中国战地记者之一。这6 篇文章中,有3 篇可在内陆的刊物或网站上找到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分别是:《悼念海伦·斯诺》[18]《我的工读生涯》[19]《站在二十一世纪门槛前》[20]。

其余3 篇如下:《鲁西流民图(余墨)》讲述了创作《流民图》的原因及过程;《湘黔道上(余墨)》谈到了大公报版面缩减,自己被裁员。还写了八·一三事变后,自己的逃难经历。受到了陈通伯、凌叔华、杨振声、沈从文等人的帮助,并与杨振声、沈从文等在武大图书馆编写语文教科书;《一部惊心动魄的血泪史——〈柏杨回忆录〉读后感》沉痛书写了到当时的台湾环境及柏杨的遭遇。

手稿中的删改痕迹研究、 原文与公开发表文章的内容比较,不仅可以辅助文学文本研究,同时可以让学者触摸到更加真实的作家与作品。这些手稿,尤其是未在内陆发表的文章,是后来学者探寻历史细节、了解作家精神世界的宝贵资源。

2.3 藏品的整理计划

浙大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在接收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之后,便对该批藏品制订了整理与宣传计划,以下为简要概述。

第一,整理与编目。根据藏品的品类将藏品分为手稿、信札、字画、贺卡、照片等几类,由编目人员进行编目。除了作者、题名、张数、时间等基本信息之外,还将详细著录纸张情况、书写工具、笔墨色泽等,为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完备的信息。

第二,修复与存放。该馆古籍修复中心将成立“夏智定手稿修复小组”,对该批藏品目前的破损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破损程度制定与实施相应的修复计划。该批藏品的存放采用无酸保护纸袋及无酸化典藏盒,以延长纸张的酸化。

第三,数字化与发布。根据修复人员的评估结果,拟对藏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关于发布,该馆已建有 “浙江大学古籍特藏资源发布平台”(http://absc.zju.edu.cn),其中特别设置了手稿类的文献类别、元数据标准及图像发布功能,“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可直接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在该平台发布。不仅可为师生研究提供便利,更为之后名人手稿类特藏的征集与推广奠定基础。

第四,宣传与推广。以举办线上线下展览、主动融入课程教学、微信公众号宣传、设计周边文创用品等方式继续宣传与推广特藏资源,吸引更多关注与捐赠。以一带多,通过夏智定先生的藏品带动更多的作家、诗人手稿信札的收集。

3 手稿信札类特藏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以夏智定特藏入藏我馆为例

3.1 对我馆特藏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图书馆馆藏趋于标准化与相似化,具有差异性的特色馆藏将成为各图书馆的个性化名片。比如,上海图书馆设立的中国名人手稿馆,成为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核心竞争力。

在“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特藏”入藏之前,浙江大学图书馆的特藏资源主要集中在古籍、碑帖、西文特藏等领域,名人手稿类特藏较少。这批特藏的入藏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类特藏的缺失,更开启了该馆对手稿信札等私人化特藏的征集计划。在“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特藏”的入藏之后,我馆将持续关注手稿信札类特藏资源,以主动购买、专题征集、 接受捐赠等形式丰富这类馆藏。除此之外,发挥各专业学科校友的力量,拓展手稿的专业领域。如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珍藏的李政道科学手稿[21],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的“华人作曲家手稿典藏与研究”项目[22]等。不仅关注文学,还可涉及数学、医学、考古等多项学科,逐渐凸显出浙江大学的特色。

3.2 对支持学术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全面、客观地整理和研究这批手稿,对支持现当代文学学术研究有这几方面的意义。

(1)有助于还原与补充作家生平和文学史细节。书信具有叙事功能,对现当代作家的生平作品研究有史料的作用等。比如,该批藏品中柏杨的书信多达11 封,书信中非常详细地叙述柏杨夫妇每年的生活轨迹及重大事件。

(2)手稿与信件是研究作家作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的圈点涂改能让研究者从字斟句酌的痕迹中一窥作者在创作时的思路和心境。通过探究手稿中修改的内容、比较出版前后文章的变化,后来研究者可以走进作家精神世界。

(3)研究《大公报》副刊及有关作家的一手资料。《大公报》副刊自20 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即成了当年国内知名作家、诗人们的笔耕园地,如胡适、梁思成、林徽因、俞平伯、丁玲、谢冰心、沈从文、周作人、 闻一多、 朱自清等近百位名家皆见赐稿见载。1997年香港回归后,更是内地大批名家向海内外显示其文学风貌的窗口,如巴金、柯灵、王蒙、季羡林、柏楊、刘心武、钱谷融、施蛰存、邵燕祥、李国文、铁凝、张抗抗等作家和诗人。这批手稿就收录了其中多位作家、诗人的手稿与书信,为《大公报》「文学」版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3 对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数字时代下的图书馆在追求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资源的个性化与特色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图书馆区别于其他馆的独特之处。寻找适合本馆的“可持续发展点”,拥有自己的“文化记忆”和“历史厚度”,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23]。

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开拓更广阔的潜在文化资源。比如,围绕“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特藏”举办讲座、 展览,依托这批资源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个人的力量带动团体的关注与捐赠等,促进与相关的香港作家、 上海作家等作家群体的互动。同时,积极调动校友资源,征集具有校园文化特色手稿信札资源,让高校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同频共振。

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角度看,名人手稿与信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亟待被抢救与利用。这些具有文物价值、 学术价值的纸上文化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高校图书馆通过对手稿类特藏的修复整理与开发利用,承担自身作为文化“守护者”与“传播者”的文化使命。

4 结语

丰富与完善特藏资源的种类与内容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手稿信札类藏品不仅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承载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远意义。该批手稿,为研究现当代文学、黄宾虹书画等领域的学者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源。浙江大学图书馆拟以“夏智定先生旧藏信札手稿特藏”的入藏作为契机,开展各项特藏宣传推广活动,完善馆藏资源同时也加强了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可以以该类特藏资源为载体,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收藏与推广,推进“无限”文化的传承与建设,让图书馆在时代的变革与进步中留存文化的厚度与历史的精神。

猜你喜欢
特藏信札黄宾虹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旧时信札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致卫东先生(信札)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