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江苏地区高校为例

2021-03-08 11:51朴正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韩国交流

朴正实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5)

1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现状

1.1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规模

目前, 高校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全球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显著文化特征和一种必然趋势。在此时代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发展大环境下,中韩高等教育交流学习活动层出不穷。中韩办学合作对外办学投资项目不断扩大增加,以江苏地区普通高校为典型案例,截至2020年1月,已有100多个中韩对外办学合作项目,覆盖大学博士、硕士、本科以及硕士专科等各个学术层面[1]。通过开展中韩合作投资办学, 不仅能够有效引进韩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加快我国教育体制办学改革的推进步伐,而且学校能够充分吸纳韩国先进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和高等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有利于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建设发展。

1.2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项目现状

大学生教育作为高校的办学主体, 培养和为高校社会各界输送一批具有较高国际化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批优秀人才,这是高校的4 项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办学的重要宗旨遵循。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中韩高校间的大学生交流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在拓展中韩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层面, 通过校际教育合作项目交流会等方式能够参与巩固和共同建设教育合作项目,拓展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项目,签订中韩高等教育合作协议框架达成协议及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2]。为了能够使全校师生能够进行广泛学术交流,以及和韩国互访打好良好的教育基础,高校专任教师出访韩国次数频繁。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中韩联合举办的教育会议、 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合作课题研究, 积极与国内外教育同行学者交流先进的教育科学研究技术、 科研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这些活动都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我国高校的教育品牌力度,促进了我国与韩国人民之间的交流;高校专任教师聘请留(学或访)我国学生的比例不断扩大增加, 以苏州大学为例,从2005年开始就与韩国大真大学合作创办了韩国大真大学苏州分校,成为韩国高校在中国最早设立的分校区。成立15年以来,大真大学苏州分校累计培养韩国学生4 000 多人,有400 余人取得苏州大学和大真大学的双学士学位。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交流处统计的数据,江苏省32 所高校中,韩国留学生比例在来华留学生的40%左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3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制度现状

目前来说,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在制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交流形式的多元化带来的交流项目管理复杂性, 这是由于随着教育合作的不断发展, 在校大学生参与交流活动的人数的不断攀升,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就逐渐暴露出来, 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其次是交流规模扩大带来的交流链压力,随着高校间交流人数的不断增长,高校的交流管理工作压力也在随之增长,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沟通效率、流程以及信息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最后是缺乏多方位的制度支持,缺乏“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海外学历认证体系的短缺造成了交流学生的国内外学习学分、绩点计算问题,给评优、评先造成一定影响。

2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面临的挑战

2.1 交流形式多元化带来的交流项目管理复杂性

随着中韩高校之间交流项目的发展,交流活动逐渐开始多元化,交流的模式变得多种多样。对于交流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 学生跨境学习的有效性与否与交流项目的质量高低息息相关。对于传统交流模式来说,主要是让学生以一个插班生的身份进入到一个新的班级进行学习,那么在对交流项目进行考察时仅仅需要考察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即可,对于文化、艺术或实践性等方面的需求较小。但是对于近期兴起的短期的访学或夏令营等活动来说则更加偏重艺术和实践性方面,对这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来说还需要中介机构的介入,需要更加高效的校际的沟通,并不是很容易开展[3]。另一方面,交流模式的改变,需要高校管理机构增加新的功能,而管理机构改变的不易性与交流模式的多变性相比,这种多变性无疑在管理机制和管理的能动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2.2 交流规模扩大带来的交流链压力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韩高等教育区域间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进行中。现今因为国家在中韩文化交流方面给予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高校间的交流活动已经不单单受学生家庭经济能力和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的限制,交流的人数也因此大幅度增长,但是高校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却并未随着人数的增加和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现有的管理机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交流环境,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不断增加。不断攀升的流动规模对跨部门的管理团队在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信息对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多方位制度支持的迫切性

现有的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急需多方位制度的支持,重点还是在学分、绩点的转换上和高校经费的扶持上。为了适应当前的高校交流环境,高校应该与多个国际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国际交流,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另外要提高学生对于外出学习机会的珍视性,牢记跨境学习的目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做到学有所值,学有所得。

3 中韩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3.1 高校间建立深度合作机制

中韩高校间的交流项目不同于其他商业化的留学海外中介教育服务, 对中国学生的专业管理和教育服务不是以只要学生被韩国高等院校大学录取合格即可而终止[4]。中方合作院校在中国学生成功进入韩国院校学习后, 仍然可能需要继续加强对中国学生的日常管理, 确保中国学生每年能够按时顺利完成中韩学校合作教学双方的本科教学计划, 并顺利成功取得教学双方或合作单方的本科毕业资格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对于高校学生的境外远程管理,应当同时采用以下几种形式统一开展韩国高校学生的境内远程管理和境外监控, 高校间通过建立这种深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可以实现韩国留学生远程管理的境外全程监控跟踪。

3.1.1 研究建立健全全校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组织, 加强全校学生自我管理

进行中韩交流的学生一旦成功走出这个国门,面对的必然是一系列的问题改变,授课教学语言、授课教学方式,生活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环境都随之发生了质的巨大变化。如何尽快安全适应韩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生活, 不是简单一句话语就能够轻松解决的。因此,根据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国际思想、行为与国际心理特点,在韩国高等院校自主学习期间研究组建好大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国际团队体系是极有必要的。比如说,要设立韩国学生管委会, 把在国外的几个学生集体组织联合起来,以便用集体的学术力量联合来深入研究如何解决在韩国生活、学习、交流等各个方面的一些问题,及时向国内合作学校师生传递韩国师生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各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便国内合作院校与韩国专业合作办学院校之间进行更加有效和针对性的交流沟通, 协调协商解决中韩合作院校办学相关事宜,推进中韩合作院校办学的工程顺利开展。

3.1.2 指导当地学生积极加入当地中国留学生组织,尽快完全融入当地公民社会

留学会作为由当地领事馆建立的一个公益性组织,主要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来韩留学的学生更快的熟悉这个国家,缓解学生初到陌生地带的恐惧感,团结所有在韩国学习的中国学生,留学会定期会举办活动来丰富地区留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 增进留学生彼此间的友谊,履行中韩文化交流沟通中的使命,介绍中国传统中华文化,向韩国人民准确地详细阐释中国。中韩教育合作学校教育中国学生应在出国后尽快顺利加入中国留学生会, 是快速顺利融入韩国当地社会的快捷方式途径之一。中国学校家长应充分调动各方面学生力量和社会资源, 为中国学生尽快加入中国留学生会工作创造条件, 促进中国学生尽快顺利融入韩国的社会生活之中[5]。

3.1.3 学校充分利用国内现代企业信息网络技术, 建立网上监管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身为在校大学生,国内大学应该运用互联网的功能,在网络上建立国内外都通用的平台,主要用以学生间进行交流,并同互联网举行会议,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不同想法,进行思想的碰撞,并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确保高校对韩国留学生的管理得当。中韩合作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体系中的一个有益部分, 尤其是在培养竞争型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协调各部门,规范管理流程

随着人数增加和规模增大, 组织学生参与中韩交流工作已不再仅限于经费和人员的问题, 制度缺陷以及其他的问题, 这些使中韩交流工作管理方面的各种新情况和困难日益增多。如学生的选拔依据及条件,如何确定学生外出学习所获的分数,如何对其在韩国高校学习的成绩进行评价, 如何评估学生的表现及成绩,如何对其进行学前教育,在学生的交流中如何处理安全和突发事件等。只有加强管理,完善协调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大学生的中韩合作办学交流[6]。

学校根据不同的交流项目类型, 制定了学生中韩高校交流项目的选拔、考试和管理,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办法。首先由教务处制订此次本科生出国交流的目标和实施计划,并针对学生的课程和学分问题出具具体措施,学生会和学校团委会应该就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进行指导,负责交流项目开发的外事处指导学生签订交流协议,帮助留学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并办理留学签证等。综上,交流项目工作小组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到规范流程管理,相互配合,促进在校大学生中韩交流活动的开展。

我们从教学管理方面来看的话,本科生的中韩交流包括多个方面,从学籍管理到学分转换等多个部分。学校要明确该校的中韩交流管理流程。首先在韩国高校的选择方面学校要考虑到合作院校的教学质量、安全性,以及学校管理的综合性,并帮助在校学生签订交流协议。其次在经过选拔和考察确定参与交流项目的学生名单后,要明确他们的出国和返校时间,并根据该次交流项目的要求,帮助留学学生选择专业课程,最后学生回国归校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汇报演讲,院领导评估交流活动的质量,并提出建议,学生本人提供合作学校成绩单并进行学分和成绩的转换。

3.3 建立“三位一体”高校间交流保障体系

国内的高校可以参考国外的其他高校,建立健全适合自己学校情况的“三位一体”体系,用以保障本校学生的应有权力。第一步,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先出台海外学历认证体系,主要是学生在国内外学习上的学分、成绩的转换,对学生在韩国高校学习时的专业学习及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确保交流活动的有效性。在学生学成返校时首先进行有关学习内容方面的专题汇报,由院领导成员评估交流活动的质量。第二步,对于发展质量较好的工程,高校可继续推进和完善工程, 并继续对潜力较大的子工程进行深入开发。对于进行质量低下的项目,高校可以及时与合作的对象沟通, 要求双方改进和提高交流质量。如果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高校可以考虑暂停并终止与对方的合作。第三步,建立了学生回国后的项目追踪评估体系,即让返国学生通过报告学习成果,总结经验,后期访问等多方式,对本科生的中韩交流工作实际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从而确保中韩交流工作的开发质量。

4 结语

国际间的教育合作是培养国际化竞争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中韩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也在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应根据当前全球教育环境,加深与韩国其他院校间的合作,借鉴不同高校的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为培养具有国际化的竞争性人才添砖加瓦。该文就解决中韩高校区域合作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 但是不同的学校有自己学校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在管理观念以及措施思维具体实施方案和制定上还是要根据学校本身的特点和问题来开展工作,完善制度和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韩国交流
韩国“第一步”
如此交流,太暖!
聚焦韩国大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韩国走马观花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中国-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