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 从“追随”到“领跑”

2021-03-08 02:27于娟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科大潘建伟隐形

于娟

1970年出生的潘建伟,4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获得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国际量子通信奖”……短短几年间,斩获国内外诸多荣誉及头衔,这些都源于潘建伟和他的团队在竞争激烈的量子通信世界科学的前沿,已牢牢地占据着制高点。

人物解读角度一:向着“大”梦想出发

素材呈现

在中国科大念本科时,潘建伟第一次接触到了量子力学,量子理论中蕴含的种种神秘观念令他着迷,本科毕业前,他集中研究和总结了量子世界的各种佯谬,写进了毕业论文。此后,潘建伟继续在中国科大攻读理论物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潘建伟越发认识到,量子理论中的各种悬疑需要尖端的实验技术才能验证,而当时国内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最终,英语不太好的他决定出国留学。

1996年,潘建伟来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第一次见面,导师塞林格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我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的实验室一样的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人物解读角度二:从“追随”到“领跑”

素材呈现

2001年,潘建伟回到中科大组建实验室。但当时国内量子通信研究基础都很薄弱。

潘建伟再次回到欧洲,跟随已经转到维也纳大学的塞林格,以博士后身份从事研究。“我们必须与国际先进小组保持密切联系,才能更快地前进。”潘建伟说。

这期间,潘建伟像“候鸟”一样国内国外两头跑。不到一年时间,他在国内的研究组作为第一单位在权威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7篇论文。而当时国内高校在该杂志一年也发不了几篇。

2004年,潘建伟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成果,并称赞他们“完成了一次壮举”。该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出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这是中国科学家的“第一次”。

2008年,潘建伟把在海德堡大学的实验室整体搬回中国科大,并将一批优秀的青年学术骨干从欧洲引进到中国科大工作。

从2004年至今,潘建伟团队取得了一系列让人惊艳的研究成果,数次创造世界第一: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验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利用八光子纠缠,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首次实验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首次实現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英国著名的科学新闻杂志《新科学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这样评价潘建伟中科大团队:“中国科大——因而也是整个中国——已经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适用主题:科技的力量;专注;团队精神;中国发展;坚持梦想……

素材链接

16岁上大学,30岁成为中国科学院博导,38岁成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48岁成为中国“万人计划”的首批杰出人才六位候选人之一……在常人眼里,卢柯的人生就像装了加速器,每一步走得比同龄人更快、更受瞩目。

卢柯认为自己并非神童,只是花足够耐心与时间去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屏蔽纷繁的外界诱惑,科研已经成为兴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卢柯从事的是枯燥的材料研究。2000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而没有加工硬化效应,延伸率高达5100%。纳米材料鼻祖格莱特认为,这是“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卢柯说,做科研就像海滩寻宝,“如果你捡贝壳,那你一辈子就停留在这样一个高度;如果你找准了地方,挖下去,就能挖到珍珠”。

“表面纳米化”就是卢柯要挖的珍珠。其开辟的纳米孪晶材料、纳米层片材料等研究方向,引领国际潮流。

对于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卢柯看得很平淡:“任何一个成果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验和评价。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做出的任何东西如果没有真正推动技术进步或进入经典教科书,就没有炫耀的必要。”

学生运用示例

许多人相信,科学,乃一国之重器。新中国时期,我国的科学起步太晚,只能追逐着他国的脚步缓慢前行。如同在一片漫漫长夜中,我们只能盯紧别人在雪地上遗留的脚印,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可俗话说得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哪怕环境再艰难,哪怕认识有多不足,还有一批仁人志士,奋勇挺身,扛下所有,即使开始只能依赖他人,若是心中怀有大志并且付诸实践者,也定将成为后来居上之人。我国量子力学之父潘建伟就是最好的例子。

1996年,仍是我国量子力学的薄弱时期,这无疑是身处于漆黑的夜晚,也正在此时,处于奥地利大学中的潘健伟向他的导师表明自己的志向:“我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跟这里一样先进的实验室。”杂志《新科学家》也评价他们已经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牢牢的占据了一席之地。从开始的一句誓言,到真正的后来居上,追逐梦想,领跑未来,在艰难的条件下也从不认输,原因就在于深藏于心底的面对未知的热情和传统的奋斗精神。

我想,量子之父的经历是最好的例子,他用自己的奋斗史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我们落后于他人,那也不要紧。只要我们循序渐进,跟上大部队的脚步,再想着慢慢地去超越。只要不放弃,在我们长久的坚持下,我们终将在弯道超越成为那个领跑者。而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也会让我们感到富足与快乐。因为,这是我们最难以忘怀的过程,也是我们所取得的最令自己骄傲的成果。

——浙江省天姥中学  张笑添《追逐至领跑》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中国科大潘建伟隐形
握手之间
——郭沫若的中国科大情怀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中国科大研制出用于室内雾霾净化的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
隐形人
“量子之父”拳拳孝心:此生已许国豪情天地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0感无暇” 隐形妆
中国科大率先实现高精度量子测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