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依饭节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

2021-03-09 04:08潘彩媚
民族文汇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德育文化

潘彩媚

摘 要:依饭节文化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饭节的起源,唱词歌赋方面蕴含真挚虔诚、感恩戴德;勤劳勇敢、善良淳朴;敬老爱幼、勤俭持家;遵纪守法、奉公愛国等德育价值,有利于形成良好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依饭节;文化;德育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民族创造了独特、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仫佬族的依饭节距今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依饭节文化。

一、依饭节起源蕴含的德育价值

依饭节距今500多年历史,其起源至今无确切的史料证明,经查阅文献和访谈仫佬人得知,版本主要有三说。

一说是纪念白马娘娘。白马娘娘驱赶害民百兽,从狮子嘴里夺回几束谷穗,用芋头造水牛,红薯制黄牛,从此仫佬山乡谷种不绝,有牛犁田耙地,还请来神仙消灾除难。为感谢白马娘娘和众位神仙恩德,便举行“依饭”盛会,与神共享丰收成果,祈祷来年幸福安康。[1](P124)

二说是为了纪念罗英救野牛的功德。传说罗英是一位聪明善良会唱歌的姑娘,她在银白山劳作时听到哞哞的叫声,闻声赶去发现一头野牛蹄子夹在石缝中,罗英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石逢凿开,于是一边喂牛吃草一边唱歌安慰牛直到深夜。那道石逢被罗英的歌声所感动,慢慢张开,野牛得救了,为了报答罗英的恩情,野牛没有回到山里留在罗英的身边,任劳任怨帮助仫佬人耕田犁地。为感谢罗英和牛的恩情,把罗英救牛的传说作为依饭节的起源。

三说是为祭祀梁、吴两位帝王。仫佬人的祖先因犯事入狱,在狱中受酷刑折磨,幸好守狱的梁氏和吴氏心起怜悯,趁夜帮助祖先成功逃狱,脱离苦海,才使得仫佬人香火得以延续,开创万事基业。为感激梁、吴的救命之恩及仫佬始族的千秋功德后人特设依饭祭之。

(一)真挚虔诚,感恩戴德的尽孝观

依饭节起源有多个版本,但不论是白马娘娘,还是罗英救牛,或是祭祀梁、吴,都赋予了依饭节感恩的寓意。历经500多年的历史演变,依饭节的内容形式有所发展和变化,但依饭节感恩的寓意始终不变,可见仫佬族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讲究孝道的一个民族。仫佬人认为是神灵的庇佑,先人的进取才有今天的幸福安康,因此在自己享福的同时不能忘本,要感恩戴德向神灵尽孝。依饭节整个活动时间一般为三天两夜。节日中敲锣打鼓,欢歌雀跃,欢迎各路神灵,希望与他们共享欢乐,表达对神灵先祖的感激之情,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仫佬人也把孝融入了日常生活。每逢节宴主家邀请邻里老者一同进餐作陪,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长幼有序,必待上席举筷后,其他人才能动筷,晚辈不能逾越,否则被认为是失礼仪不孝。

(二)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品格

从依饭节的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到仫佬人感恩的人神物有很多,勇驱百兽的白马娘娘,善良救牛的罗英,不畏救祖的梁吴二人,还有任劳任怨的野牛等。这些神、人、物身上具备了良好的品格“勤劳勇敢,善良淳朴”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仫佬人以他们为榜样,感恩祭奠这些神灵,就是认同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品格,以他们为傲,不断激励自身向优秀方面发展。现今的仫佬山乡美丽富饶,离不开仫佬人的辛勤劳作,只有依靠劳动才能生存和发展,“勤不富也饱,懒不死也饿”在实践过程中教育下一代让孩子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仫佬人热情好客,客人到来会拿出最珍贵的依饭奶酒或自家酿的山野葡萄酒宴请宾客,客人走时还会送上斗糍粑作为礼物,希望客人再来。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仫佬人勤劳勇敢,善良淳朴的品格。

二、依饭节唱词歌赋中蕴含的德育价值

仫佬人能歌善舞,男女老少大部分都会唱歌,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唱出了仫佬人的风情万种,依饭节当然少不了仫佬人那动听的歌声,很多依饭节歌赋流传至今成为经典,必有其独特的韵味,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一)敬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

依饭歌赋中最经典的要数《十劝歌》,字字真切,教青年人如何为人处世。《十劝人》: 中头一句,“讲你听:莫把父母当闲人,十月怀胎娘辛苦,养育成人父母恩。哪个虐待亲父母,蠢如牛马枉生存,劝后生,不敬父母敬何人。”[1](P122)告诫后辈要孝敬父母长辈,不可做出虐待父母之事否者枉为人,树立尊老爱老的良好道德风尚;其中第九句,说你听:勤俭持家是本分,自古立家创大业,唯有一生俭与勤,勤勤俭俭能致富,不勤不俭一世平。告诉年轻人做事得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就大气。仫佬人把为人处世之道寄托于歌赋中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教人树立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怀。

仫佬人敬老爱幼,勤俭持家还体现在风俗习惯中。为老人祝寿时,子女为其做防老衣、防老鞋、防老寿器。爱幼的方式很特别,孩子满月时母亲撑伞背其去游田并在背带里塞一本书,民间认为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勤劳俭朴,勤奋读书,聪敏过人。仫佬人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一般男子在外挣钱,女子在内勤俭持家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妇女们心灵手巧,衣服大都自纺、自织、自缝而成。

(二)遵纪守法,奉公爱国的社会责任

仫佬族有自己的族规、家训,大多吸收了汉族儒学的思想。每年的农历六月“头人”召集村民举行会议,制定出各种该年须共同遵守的条款,面对族规家训不敢轻易去犯,一方面会受族规家训处罚,另一方面受神灵惩罚。仫佬人对族规的制定与遵守与现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制、和谐不谋而合。在《十劝歌》中第十句,“说你知:奉公爱国要记深,要想国家强又富,万众爱国一条心,群蚁搬沙垒大穴,众志成城震乾坤。”奉公爱国体现出了仫佬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对后生们寄予殷切的期望,年轻一辈奉公爱国,由顾个人到想公家,不可忘“国强,富民”的使命[2]

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遭受冲击,依饭节文化是仫佬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强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是因为从依饭节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仫佬人的风俗习俗,更可以看到这个民族散发着感恩戴德,善良淳朴,守法爱国等精神内涵。这些独具特色的德育价值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日泽,过竹,过伟.仫佬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2]黎炼.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与社会和谐关系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C370ECB0-2743-44A5-B40E-70270546B6AF

猜你喜欢
德育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谁远谁近?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