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胎膜早破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1-03-09 03:25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羊膜胎膜绒毛

王 佳

辽宁省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辽宁兴城 125100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的胎膜自发性破裂,其发生率为5%~10%[1]。足月胎膜早破指产妇孕龄37 周以后的胎膜破裂。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病症之一,会对产妇、新生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产妇内生殖道与羊膜腔直接连接,羊水不断外流造成子宫壁的缓冲能力降低,脐带容易受到挤压而造成胎儿的血氧供应出现障碍,胎膜早破后羊水外流可能造成胎儿胎盘早剥、宫内感染、宫内窘迫等[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42 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足月胎膜早破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为降低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供一定参考与建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42 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2~36 岁,平均(27.64±4.42)岁;以初产妇为主,包括初产妇415 例,经产妇27 例;孕龄38~41周,平均(39.18±0.95)周。入院时,所有产妇均尚未临产,阴道检查证实破水。根据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将产妇分为A 组(<12 h,259 例)、B 组(12~60 h,132 例)与C 组(>60 h,51例)。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产妇临床资料完整;②单胎头位。排除标准: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者;②破水前引产者。

表1 三组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s)

表1 三组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s)

组别例数年龄(岁)分娩孕龄(周)初产妇[n(%)]A 组B 组C 组259 132 51 27.45±3.03 27.26±3.12 27.56±3.37 39.04±0.96 39.00±1.12 39.35±1.17 248(95.73)121(91.67)46(90.20)

1.2 方法

收集三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如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包括产后24 h 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住院率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三组产妇的产后24 h 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住院率。新生儿住院率=产妇分娩新生儿住院人数/新生儿总人数×100%。当产妇出现以下1 种及以上表现时,可以确诊为绒毛膜羊膜炎:①胎盘病理诊断确诊;②脓性羊水或羊水恶臭;③白细胞计数>18×109/L;④间隔1 h 测量体温,2 次及以上超过37.5℃[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三组产妇的产后24 h 出血量、产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产妇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产妇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三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2.2 三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A 组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住院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住院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三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n(%)]

3 讨论

足月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足月胎膜早破会造成母亲感染风险增加,生殖道感染时常引起胎膜早破,当胎膜早破后,阴道菌群上行感染造成脐带、胎盘、羊膜出现炎症。也有部分产妇的羊膜腔内感染发生早于胎膜早破。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产妇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产妇的破水时间越长,则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越高。建议对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积极引产,从而尽可能将破水与分娩之间的间隔时间缩短,进而降低感染发生率。常用引产药物包括米索前列醇、前列腺素E2以及催产素等,收治胎膜早破患者后,立即进行胎心、产兆监测,先等待自然临产,当破水24 h 以后仍未临产的给予催产素引产,经实践证明干预效果良好。缩宫素的使用时间应严格控制,陈雅颂等[4]发现,缩宫素持续使用时间超过12 h,则产妇的阴道助产率、产褥期感染率以及新生儿转科率都明显增高。对此类产妇,当引产12 h 仍未出现有效宫缩时,建议重新评估母胎情况与产程,酌情进行剖宫产以终止妊娠。

足月胎膜早破与胎儿宫内窘迫之间的关系:胎膜早破会造成脐带脱垂、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进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本研究结果显示,足月胎膜早破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79%(30/442),与纳入产妇的孕龄存在密切关系。A 组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A 组、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长可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部分产妇破水后即可发现胎心变化以及羊水粪染等,对此类产妇需要尽快终止妊娠;部分产妇由于胎盘功能障碍、脐带受压等,会引起胎儿无法耐受宫缩而出现宫内窘迫,也需要尽快进行剖宫产[5-7]。由于破水时间过长的产妇多选择了剖宫产的方式终止妊娠,因此并未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异常增高。

足月胎膜早破与剖宫产之间的关系: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造成羊膜囊不均匀受力时常造成胎膜早破,当发生胎膜早破后,羊水量减少,子宫壁与胎儿紧贴而造成宫缩的协调性受到影响,脐带受到压迫,造成产妇容易出现难产而引起计划外剖宫产的发生[8-9]。剖宫产的常见风险包括羊水粪染、潜伏期>12 h、产程应用催产素、新生儿重>4000 g、硬膜外镇痛、既往剖宫产史以及活跃期>12 h 等。本研究中,纳入的产妇都属于单胎头位,其中不包含妊娠并发症患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剖宫产的发生,442 例产妇的剖宫产发生率为19.68%,分析剖宫产的发生原因主要在于胎儿宫内窘迫以及产程异常。出于降低母婴感染发生率的考虑,在征求产妇、家属同意后,对破水时间>72 h的产妇均进行剖宫产以终止妊娠,这造成C 组产妇的剖宫产发生率增高。实际工作中,常见足月胎膜早破的产妇,对引产、破水以及自然分娩存在疑虑,时常不进行试产就选择进行剖宫产,这主要是因为产妇、家属缺乏相关知识造成,有必要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关于阴道分娩、胎膜早破后药物引产以及胎膜早破的健康教育,建议先进行试产,从而降低计划外剖宫产率[10-12]。当破水时间>48 h 时,建议在进行积极引产的同时,对产妇是否有羊水性状改变、子宫压痛、发热等绒毛膜羊膜炎的征象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尽可能选择自然分娩,从而寻找减少剖宫产与减少母婴感染的平衡[13-14]。

足月胎膜早破与新生儿住院率之间的关系:足月胎膜早破造成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造成新生儿住院率升高,常见的新生儿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败血症以及吸入性肺炎等。新生儿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破水至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时间≥4 h、母亲多次阴道检查、母亲B 组链球菌感染、母亲绒毛膜羊膜炎等[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的新生儿住院率高于A 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住院原因包括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以及发热等,因此为了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产妇产前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母亲感染时慎重使用抗生素,尽早发现绒毛膜羊膜炎征象并尽可能缩短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尽快终止妊娠[17-18]。

综上所述,足月胎膜早破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越短,母婴结局越好;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越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为了改善母婴预后,建议足月胎膜早破者积极入院引产,尽量缩短破水至分娩的间隔时间。

猜你喜欢
羊膜胎膜绒毛
羊膜修复肌腱、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2例
猫笔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胎膜早破
吹绒毛
夏日毛绒精灵
胎膜早破的预防护理
胎膜早破头位分娩25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