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地铁客运量的影响分析

2021-03-09 06:30廖沈美慧陈春娇张知青刘伟
城市轨道交通 2021年1期
关键词:客运量工作日客流

文/廖沈美慧 陈春娇 张知青 刘伟

作者单位:上海轨道交通资讯中心

导读: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地铁出行也不例外。全国各地的地铁运营企业在不同疫情防控阶段采取了不同的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出行安全。疫情爆发初期,地铁客流呈现出断崖式下降,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地铁客流也在逐渐恢复,那么到2020年10月底为止地铁客流量恢复到什么程度了呢?疫情前后乘客出行规律又有什么不同呢?

说明:

1. 数据来源于各城市地铁官方微博每日客运量通报。

2. 由于部分城市地铁运营主体的官方微博并未定期发布客运量数据,或者存在多个运营主体,数据的获取与统计较为困难,因此本文仅针对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武汉共5地的地铁客运量数据展开分析。

本文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每日客运量为数据基础,对比分析常态情况下(2019年)与受疫情影响后(2020年)的客流情况。

一、客运量总体情况

1、2019年总体情况

图1 2019年各城市每日客运量变化图(虚线为工作日平均值)

从总量上看,上海、广州等地铁线网规模较大的城市,其客运量相对较高,工作日客运量在900-1200万人次左右;成都、南京、武汉等城市的工作日客运量在300-400万人次左右。从特征上看,最高日客运量是个极值,高于工作日平均;而双休日客运量一般低于工作日。从图2可知,上海较高的工作日客运量拉大了双休日与工作日的客运量差距(32%),而最高日客运量的极值效应不突出,仅高出工作日平均12%;广州、成都、南京、武汉的双休日客运量与工作日差距不大,其中广州最小,为5%;广州、南京的最高日客运量比工作日平均要高出25%以上,而成都和武汉高出近30%。

图2 2019年各城市最高日和双休日客运量与工作日平均值的差距

表1 2019年各城市客运量统计

2、2020年总体情况

2020年1月上旬各城市的日客运量仍处于在正常水平,基本在2019年工作日平均线的上下波动(图3中各色虚线为该城市2019年工作日平均值)。

图3 2020年各城市受疫情影响后的每日客运量变化图

随着1月23日的武汉封城以及春节假期临近,各城市的客运量开始断崖式下跌,与工作日平均值相比的最大跌幅均在90%以上。复工复产后,各城市的客运量才逐渐缓慢恢复。截至10月底,除了成都因多条新线开通,客运量已超过2019年工作日平均值外,其他4座城市的客运量仍未完全恢复至2019年平均水平。

图4 2020年较2019年各城市各统计客运量相差百分比

从平均下降情况上看,截至10月底,各城市2020年日均客运量均大幅低于2019年同期。其中上海、广州、南京的日均客运量同比跌幅在30%及以上;成都因为多条新线开通,客运量下降幅度较小,仅为17%;武汉作为疫情“震中”,地铁运营一度被迫暂停,客运量大受影响,日均量同比下降55%。除此之外,各城市双休日客运量的下降幅度较工作日更为明显,非刚性的出行需求有所减少。

二、客运量恢复情况

1、恢复程度

为了分析2020年客运量的恢复程度,本文选取了春节假期(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9日/2019年2月6日至2019年2月10日)、五一前一周(2020年4月26日至2020年4月30日/2019年4月28日至2019年4月30日)、十月最后一周(2020年10月26日至2020年10月30日/2019年10月28日至2019年10月31日)三个时间点,对比2019年同期,统计了五座城市客运量的平均恢复比例。

图5 2020年较2019年各城市客运量同比恢复程度

(1)春节假期

各城市2020年客运量仅为2019年春节假期的五分之一或更少,其中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铁停运了65天(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3月28日)。

表2 2019年与2020年各时期客运量统计

(2)五一前一周

上海、广州、南京已经同比恢复了六到七成;成都由于2019年下半年新线开通,线网总长度增长了36%,客运量恢复较快,同比恢复了八成左右;武汉受疫情影响最大,虽然2019年下半年也有新线开通,但由于停运时间长、客流恢复较慢,仅同比恢复了两成。

(3)十月最后一周

自2020年复工复产近九个月后,上海、广州、南京的客运量已经同比恢复九成以上;成都于2020年9月再开新线,线网总长度增长18%,使得客运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武汉客运量恢复的脚步毫不停歇,此时已同比恢复八成。

2、恢复速度

考虑到各城市客运量在数量级上差异较大,难以直观对比2020年各城市客运量的恢复速度,因此本文以各城市2019年工作日平均客运量为基础,统计了各城市的客运量恢复率(客运量恢复率=2020年每日客运量/2019年工作日平均客运量×100%),将不同城市的客运量放在相同维度进行比较。

从图6中可以看出,除武汉外,各城市客运量在复工6至7周左右均呈线性上升趋势,之后增速逐渐放缓,8月开始各城市客运量趋于稳定;成都由于新线的助力,复工第4周开始恢复率大幅上升,率先恢复到2019年的六成水平,7月中旬开始超过2019年平均水平;武汉受疫情影响最大,地铁恢复运营后一直呈现出相对较缓的线性上升趋势。从图7中可以看出,上海、广州、南京的客运量恢复速度比较相似,客运量恢复率进入不同阶段的时期较为接近;成都恢复较快,客运量恢复率总是率先进入下一阶段;武汉受停运影响较大,客运量恢复最慢。

图6 2020年各城市每日客运量恢复率变化图

图7 2020年各城市每日客运量恢复率热力图

三、出行规律变化情况

由于地铁客流的周期性较为明显,因此本文按照不同时期,统计了各城市2019年和2020年每周各特征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客运量均值、工作日客运量均值以及双休日(不含节假日)客运量均值,并以春节后复工复产第一天(2019年2月11日、2020年2月10日)为原点,同比分析疫情前后各时期的客流规律。

1、春季(2.24-5.31)

2019年,所有城市周一至周四客运量相近,周五平均客运量最高,周日平均客运量最低;上海、成都的双休日客流明显低于工作日,存在较为明显的通勤特征;广州、南京、武汉周末客流较为活跃,双休日客运量为工作日客运量的90%以上,周六客运量与周一至周四相当,周日略低但相差不大,大概春光明媚的天气和周末郊游踏青比较相配吧。2020年,所有城市工作日客运量相近,周五稍高但不明显;所有城市双休日客运量明显低于工作日,仅为工作日客运量的五到七成;疫情后周末客流的大幅下降反映了市民的休闲娱乐活动受到了巨大影响。

2、夏季(6.29-9.10)

2019年,夏季所有城市的客运量依然是周五最高,但差距不如春季显著;所有城市双休日客运量与工作日差异增大,双休日客流明显低于工作日客流,均在工作日的九成以下;所有城市呈现出通勤特征,相较于春季的活跃,夏季周末的休闲娱乐客流似乎也被高温烤蔫了。2020年,所有城市双休日客运量与工作日的差距有所缩小,均在工作日的六成以上,其中广州周末客运量已达工作日的八成;在夏季工作日与双休日客流差距较春季增大的一般规律下,疫情后夏季客流差距反而较春季有所减小,说明休闲娱乐客流正在逐渐恢复。

表3 2019年与2020年春季、夏季、秋季各城市工作日均值与双休日均值

图8 2019—2020年各城市每周各特征日客运量均值,A:春季,B:夏季,C:秋季

3、秋季(10.12-10.31)

2019年,所有城市周五平均客运量显著最高;上海、成都的双休日客流与工作日客流差距明显,通勤特征较为显著;广州、南京、武汉周末客流相当活跃,双休日客运量与工作日相当,甚至更胜一筹,广州、武汉周六、周日的客运量不低于周一至周四的客运量。2020年,上海、成都双休日与工作日客运量差距与2019年相差无几;广州、南京、武汉双休日客运量已达工作日的95%左右;受到季节规律的加成,疫情后周末客流越发活跃,逐渐接近2019年同期特征,也说明经历国庆黄金周后,民众对疫情防控更有信心,商业经济活动正在恢复常态。

4、小结

2019年各城市的客流出行特征较为丰富多彩,不同城市、不同时期都有区别。上海、成都客流特征较为稳定,广州、南京、武汉存在一定季节性变化;上海由于城市人口基数大、地铁线网较为成熟,地铁通勤成为刚需,因此工作日客运量较双休日有明显差距;以“安逸”著称的成都人民意外喜欢周末宅家,双休日客运量明显低于工作日水平;广州、南京、武汉的周末客流比较活跃,受季节规律影响较大,这可能与城市旅游资源、气候、市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2020年疫情爆发后,地铁客运量大受影响,客流的出行特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前期休闲娱乐活动大受冲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周末客流,仅呈现出作为刚需的通勤特征;随着疫情的控制,各城市客运量不断恢复,双休日客运量与工作日客运量的差距不断缩小,地铁客运量正在逐渐恢复常态。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各地也存在零星病例,我们依然不能对病毒掉以轻心。然而在国内疫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日常的生活和出行也不必过于紧张,“科学心”防控,“平常心”对待,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客运量工作日客流
客流增多
2018年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2018年北京市城际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201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关于休闲的量的问题的考察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客流数据分析缺陷及应对
对《资本论》中工作日问题的哲学思考
郑州局办理业务全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