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2021-03-09 13:32秦思雨段青青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大学生

秦思雨 段青青

[摘 要]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进步。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人才储备,属于公民中较为特殊的潜力群体,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活。基于此,通过课程教育、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公民素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1-0010-02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想实现长久的和谐发展,不仅要依靠完善的社会制度,更取决于处于该社会的人民群众具有怎样的整体公民素质。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分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具备准确的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的知识和技能。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行业转型关键期,各方面变革明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制度和现代科技的相互影响,相继涌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公民素质,不仅能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在当今这个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里,公民具备正确的思想道德和崇高的个人素质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脚踏实地追求学习的内在需要,还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例如诚信道德素质,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在融入社会后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自觉主动为社会奉献个人力量,而且在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明显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虽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逐渐形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个人权利的意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

1.大学生公民素质行为意识相对薄弱

在日常生活交往过程中,全体公民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一基本的行为准则,然而现实中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却暴露着提高其社会公民素质、增强社会公德行为的紧迫性。首先,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不强。例如,在大学校园中,仍然可以随处可见随手乱扔垃圾和随地吐痰的行为,在大学宿舍中,脏乱差的卫生现状似为常态,干净整洁的宿舍环境反为经典个例。其次,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欠缺。例如,部分大学生外出乘车拥挤成风,缺少排队上车的意识,在食堂排队买饭时的场面更加突出。除此之外,“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也在生活中上演,此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亟须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行为意识,提高公民素质。

2.大学生公民素质知识欠缺,参与度不高

目前,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产物,尊崇“分数至上”的教育观念,尽管在大学阶段,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但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公民素质教育。另外,在一些有失社会公德的行为和现象出现时,部分大学生也没有做到及时制止,维护社会公德的参与度也不高。例如,在大学校园及一些其他的公共场所时,面对无视社会秩序的吸烟者,明知道是错误的行为,却很少有大学生会去制止。在爱国问题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满腔热情,还需要科学理性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实践。就如随着各大奢侈品牌的辱华事件的曝光,新时代的大学生的爱国激情随之被点燃,抵抗的口号震天响,但是并没有阻挡社会公民前去购买的步伐,可见,呼吁调动大学生积极维护社会公德的参与度更加重要。

3.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较低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也相应强化。自我意识不同于独立意识,在现存社会中更多地表现为不具备独立的人格意识,即我行我素,不能完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面对抉择时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例如为了评定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其他活动的评奖评优,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弄虚作假,只把维护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没有一定的理性知识作为基础和支撑,公民意识就会陷入盲目、非理性的境地,社会也难以形成积极强大、富有成效的公民意识。”在面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冲突时,会以“我”为主,忽略了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本质应是思考“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二)大学生公民素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高低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行为选择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影响。对我国社会民众来说,其思想观念受到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禁锢,再加上計划经济对民众自由意识的束缚,多数人的公民意识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

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和大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良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追求个人利益,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行为也出现在了高校校园里。伴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但面对西方隐形的文化渗透时,这种隐形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并不具备明确是非的能力,相对比其他社会成员思想较为单纯,阅历也较为单一,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侵蚀。

2.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滞后

在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在学校教育方面,学生主体性被忽视,理论教育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大学生在提升个人素质认知方面,理论知识掌握的很扎实,但在行为表现层面上,却达不到一名新时期大学生应具备的合格的公民的基本道德修养。其次,在家庭熏陶方面,父母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迪作用,潜移默化影响着公民素质的养成。一些家长反而会灌输给学生一些错误思想和习惯,也在客观上阻碍了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养成。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3.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局限

社会主体对于外在事物的认知,对人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选择起着决定作用,认知过程的发展与进步是一个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尽管接受着高等教育,并且踏入了成年人行列,但是依旧缺乏社会阅历,没有准确的行使和履行个人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在主观上没有对公民提升个人素质予以重视,进而形成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大学阶段处于人生的关键转型时期,但大学生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其阶段的重要性,或者对基于现狀的不满,放纵自我,虚度光阴,缺少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公民的心理基础,没有认识到大学阶段对个人成长的塑造作用。

二、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素质培养的对策

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公民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水平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也关系着社会的繁荣稳定,不仅是大学生公民素质提高的现实需要,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通过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当今社会中的大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多种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注重课程教育对促进学生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性,为了让高校学生在所处的教育环境中学到更多正确科学的知识,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教育来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包含了丰富的公民素质教育内容,当前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必修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校课程教育门类复杂且齐全,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提高更是一个系统化的进程。重视各个专业课程在公民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交叉性的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的融合,例如在“教育学”中,可以从教育的立场对提升公民素质及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途径。

(二)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公民素质的培养

校园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成长成材之路,其对于提升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学生公民素质亟须加强的现实需要面前,需要多方位来共同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来进而帮助大学生接受公民素质教育。一所学校的教学理念、管理制度、校风学风建设、教育研究者态度等等因素都影响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因此,要发挥校园环境所具有的熏陶作用,促进大学生具备社会现状所要求达到的公民素质水平,就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参与高校部分活动的管理工作,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通过创建更多积极有效的体制机制,帮助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更多参与到学校公共事务,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公民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最初的意识产生到最终成形的生活习惯,需要不停地反思与实践,逐渐内化为终生的信念与行动。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促进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更好的奉献社会。部分高校为实现德育的多样化,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到特殊学校做志愿者、养老院做义工、社区居委会做义务演出等,大学生在直接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探究,逐渐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能力,有的学生会认为“浪费时间,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在评奖评优时也是以学习成绩为主,社会实践经历远没有党员、学生干部的身份有用。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才能学到课堂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了社会公民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公民意识教育的三个维度[J].政工研究动态,2007(21).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责任编辑:王义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价值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8KSB049)和大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公民道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测量船质量管理QC小组探索与实践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