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1-03-10 11:37陈青杨汪宏莉卢恒韦海华
科技资讯 2021年36期
关键词: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现状

陈青杨 汪宏莉 卢恒 韦海华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XTY011)

作者简介:陈青杨 (1987—)女,硕士,主要从事国民体质标准,运动与健康科学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汪宏莉 (1968—)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国民体质标准、运动与健康科学、运动环境与运动疲劳方面的研究E-mail:whongli2004@163.com

摘  要: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界学者的关注,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近年来逐步提高,但地区间差距明显。该文对比描述了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影响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有:自身因素(性别、生源地、所学专业、院校类别、年纪)、外在因素(原生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为以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提高方法和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  健康素养  现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state and schola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is obvious.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summari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at this stag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 their own factors (gender, place of origin, major, college type, age) and external factors (native family influence, school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 Heathl quality ; Status ; Impact Factors

“十四五”規划指出:要把保障人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1]。《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被划分为 3 种素养,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大学生是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综合素质高,可塑性强,易于接受新知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2]。本文将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做了总结,为以大学生健康素养提高方法和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文献收集

该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搜索中国知网(CNKI)有关健康素养文献,搜索关键词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 “影响因素(factors effecting)” “大学生(college/university student)” “青少年(adolescent)”,共搜索到相关文献352篇,经过筛选选择了2014—2021年间的文章作为参考,所选文献的研究对象均为中国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并且均对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所收集文章主要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均使用不同版本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其中使用最多的是《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其次为《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09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均根据大学生特点有所调整,健康素养评估分为3个方面: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健康素养得分达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

2  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分析

2.1中国大学生现状

表1是中国各省(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结果表,根据表内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最高为66.7%[3],赣州市最低为5.2%[4]。在文献搜集中,对于江苏省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分析最多,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最高为66.7%。武汉市大学生健康素养33.0%[2,5]高于湖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13.7%[6],同样,郑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24.9%[7]高于河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22.3%[8]。

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与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比较,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3.2%[2],仅上海市66.7%[3]、山东省64.4%[9]、南充市51.1%[10]、江苏籍大学生40.4%[11]、河北省36.6%[12]、武汉市33.0%[5]、郑州市24.9%[7]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达到并超过2020年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20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调查结果中显示,大学生健康素养最高,为47.5%[2],并与表1大学生健康素养数值进行比较,其中上海市66.7%[3]、山东省64.4%[11]、南充市51.1%[10]达到并超过了全国大学生健康素养。

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这3个方面中,健康知识与行为方面的具备率最低,其中陕西省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具备率为3.1%最低[13]。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技能这两个方面中兰州市的大学生具备率最低的分别为6.7%、7.8%[14]。

2.2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分析

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远高于全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平均水平,可能是因为上海市优秀高校云集高考招生标准高,所以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较高,一方面可能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另一方面在接受新知识,新理念较快;其次,上海高校在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方面比较重视,并且投入较多;此外,上海市是直辖市,对外开放程度高,获取新知识理念相对于替他城市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内,政府等机构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宣传力度较大,投入较多,实施效果较好。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率最低可能与赣州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学校健康教育经费投入少和健康信息可及性差有关。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远高于江苏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有可能因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政府和学校在健康素养宣传教育力度和资金投入方面与江苏省相比更有优势。武汉市与湖北省、郑州市与河南省的情况相似,都是省会城市大学生健康素养高,这可能说明省会城市在政府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与宣传力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虽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但是在健康知识理念指导行为方面还需要加强,这说明具备了健康知识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15]。健康素养知识理念的获取比较容易,但由知识内化为信念再由行为输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导致该过程难以实现。潘秋予认为健康技能可能在健康知识理念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间关系存在中介效应[10]。这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误区,误认为只要了解健康知识就能形成健康行为。如何有效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各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方法还值得继续改进[16]。

3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要点问答》指出在社会环境方面,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社会文化、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特别是健康教育服务的提供与利用等。在个体和群体方面,影响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生活环境等,其中文化程度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策略和措施[2]。这与笔者总结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3.1自身因素

3.1.1性别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存在很大差异,女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普遍高于男大学生。在陕西省、广州市、河南省、吉林省、江苏省、南充市、上海市、郑州市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中,女生的健康素养高于男生,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维度素养要高于男生[16],说明女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行为习惯要好于男生,可能是因为女生比较爱美,更关注自身健康,对睡眠、卫生、营养等更为重视,因此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优于男生[17]。而在河北省研究结果是男大学生的健康素养高于女大学生[12]。

3.1.2生源地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健康素养高于农村大学生。河南省的大学健康素养的研究结果,城镇大学健康素养知晓人数高于农村,在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城镇大学生也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7]。这与任丽平等人[18]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整体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水平之间的差异。城市宣传健康教育的力度、物质资源的投入和居民对知识的认可度都要高于农村。所以可能本来农村学生健康知识就匮乏加之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至于出现生源地之间的差距。

3.1.3所学专业

大学生健康素养受所学专业影响明显,医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最高,有研究显示医学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是非医学专业的4.619倍,这与他们专业的特殊性有关,会接受比其他专业更多的相应医学和健康知识和教育[19]。

3.1.4院校类别

本科院校学生的健康素养44.2%高于高职学校学生32.2%[10]。其中,一类本科学生的健康素养最高(73.72%),其次为二类本科(67.93%)、三类本科(66.84%)及专科(59.63%)。这就反映出高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学校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同以及学生受教育程度不同这些因素有關[3]。

3.1.5年级

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与现阶段就读年级有关。其中周薇薇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大三以上)的学生健康素养及其他这3个方面的素养都优于低年级[16]。这可能与随着年级的增高参加相关健康教育课程、讲座或专业知识的累积增多,个人经历和社会经历也高于低年级,因此更注重自身的健康有关[15]。答英娟等人研究表示,大四学生的健康素养低于大一学生,分析可能由于大一新生入校不久,可塑性强,能快速接受新知识,而大四学生由于面临毕业、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甚至失眠的情况,但又没有时间与精力关注健康知识、遵循良好的生活方式导致健康素养下降[3]。

3.2外在因素

3.2.1原生家庭影响

原生家庭对大学健康素养高低也有较大影响,其中包括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童年是否有留守经历。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健康素养高[4],这可能与独生子女可以得到更多父母关爱的原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对孩子的健康素养造成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健康素养越高[20]。对于童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研究表明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是童年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4.219倍,这可能与隔代监护人健康素养知识不高有关[4]。总之,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健康知识理念和生活行为方式建立和发展的形成期。父、母受教育的程度高,对孩子的关爱程度高对子女健康素养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反之,父、母监护角色缺失,导致留守学生在幼年就形成不正确的知识理念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这些大学生健康素养较低[21,22]。

3.2.2学校教育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是否开设和健康素养相关的选修课或每学期学校举办健康素养讲座次数成正相关[13]。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有其专业优势,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不管是选修与健康素养有关的课程还是参与了与健康素养有关的讲座或者活动都提升了大学生的健康素养。这说明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健康素养的高低与学校课程的开设和宣传重视程度直接关系。

4总结与建议

4.1总结

大学生健康素养在逐年提升,由于地域影响、经济发展差异、所学专业的不同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促进健康知识转化成健康行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途径。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因素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为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性别、生源地、所学专业、年级等因素;另一方面为外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从能够改变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实施有效干预从而达到提高中国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目的。

4.2建议

对于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的研究不够充分,并且存在研究地域集中和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的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几个省,例如江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州。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少有研究,或者是评价标准太低导致没有收录到合适的数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2]中国政府网宣传司.2020年健康素养监测问答[EB/OL].(2021-04-01).https://www.nhc.gov.cn/xcs/s7847/202104/6cede3c9306a41eeb522f076c82b2d94/files/374338ed4ec74e36b587579283397bbc.pdf.

[3]答英娟,张婷,徐苗,等.上海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5,36(10):1543-1545.

[4]陈观凤, 朱虹, 赵海瑛, 等.赣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5,36(9):1390-1392.

[5]邹敏, 张振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16(1):6-11.

[6]郭玉婷,方成,张昭雪,等.湖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5):77-81.

[7]孙凌云.郑州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国学校卫, 2015,36(5):773-776.

[8]杨晓,张振香,张艳,等.河南省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10(316):787-790.

[9]娄鹏宇,罗盛,张锦,等.山东省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就医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19,40(12):1820-1823,1827.

[10]潘秋予.南充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8,8(1):61-66.

[11]杜国平,颜文娟,李小杉, 等.江苏籍大学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7):710-713.

[12]胡瑞敏,冯睿媛,李路旋,等.河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19,35(8):691-696.

[13]康喜来,李德武.“健康中国”背景下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9,36(4):500-505.

[14]任欢欢,毛强,牛博雅,等.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6):58-60.

[15]刘华青,夏光兰,张坤蚌,等.蚌埠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4) :658-660.

[16]周薇薇,罗春花,范存欣,等.广州市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654-658.

[17]陈丹,孙立波,张湘富.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35(1):65-69.

[18]任丽平,王杨杨,王柳行.吉林市高校大學生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67-1468,1472.

[19]李晓宁,简敏婷,叶小华.广州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309-1311.

[20]张伟,蒋诗泉,陈建杰,等.江苏民办高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7,33(1):110-112.

[21]曾青.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09.

[22]胡琼伟,裴秀梅,盖若琰,等.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健康素养比较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64-766.

3224500338257

猜你喜欢
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现状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际健康信息素养评估研究
以健康共治实现全民健康管理
优化护理首诊宣教内容对心血管患者阶段性掌握宣教内容的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