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及优化

2021-03-11 00:02温育权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设计优化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

温育权

摘 要:小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在双减政策下,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加深知识印象,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涉及了大量的抽象概念知识,学生全面了解掌握较为困难,通过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内容,加深印象,提高应用能力。但是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作业设计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符合作业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本文针对小学中高年级作业设计原则进行充分分析,结合作业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优化

2021年4月,国家教育部门颁布了关于“双减政策”的相关文件,要求教学要充分以学生为本,渗透減负增效理念,针对中小学有着明确的作业要求。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求课堂作业、双休日作业、寒暑假作业开展“三限”制度,即限量、限份、限时。严禁出现机械式作业、重复性作业,要充分布置实践性、活动性、创新性作业,加强作业的协调管理。在此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成为教学重点内容,通过研究能够充分为数学课程作业设计提供优化方向。

一、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的原则要求

为了贯彻双减政策,实现作业设计优化,提升作业的实用性,要充分明确作业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开展作业优化。作业具体原则要求如下:

1.以学生为本原则

以学生为本原则是作业设置的初衷,也是目标。在设计作业期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作业的创新性与实践性为原则,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知识基础,增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思想水平、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强化。在设计期间,不能为学生布置过多、过重作业内容,注重“走心”,而非“走量”,从而提升学生作业兴趣,提高作业意愿,让学生收获更大学习效果[1]。

2.作业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作业设计。围绕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完成能力来设计难度与数量,避免出现作业量过大、作业难度过高,影响学生自信心成长的问题。同时要避免占用学生其他时间,达到有效落实目标即可[2]。

3.尊重差异性原则

新课标对小学教学具有明确的要求,尊重学生差异性、遵循发展规律与特性。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要符合课标要求,坚持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水平为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强化核心素养[3]。

二、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现存问题

(一)作业量过大问题依旧存在

虽然国家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见》中已经下达了明确的“双减令”,为中小学教育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向,但是目前在小学作业方面仍旧存在作业量过大的问题,并且屡禁不止。且在作业设计中,多为重复性作业,机械类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作用并不强。让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在作业中,却依旧不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数学教学还存在作业量大,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出现晚睡的现象。这种问题与双减思想是相悖的,不能有效落符合作业设计原则要求。

(二)作业设计与原则要求不符

作业设计的原则要求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但是目前数学作业设计的水平较低,只有提升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完成的作业又快又好。适量的作业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增强知识印象。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设计性较差,认为作业可以选择教材、练习册中的习题,并不用单独设计。甚至在作业设计方面不注重启发作用,仅采用单一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作业中实现训练提升。虽然这种作业能够起到作用,但是在当前教学背景下,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成长与知识水平的提升。所以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设计,考虑学生的综合水平、知识教育,按照学生的特点与作业设计的原则,提升作业的有效性,提高作业质量。

(三)双减政策思想未全面渗透

双减政策的主旨在于增加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开展科学性、有计划的教学[4]。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长期处于高难度、数量大的作业环境下,不仅需要面对学业的压力,还要面对作业的压力。尤其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讲,相较于低年级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学习的知识,在中高年级都做出了很大的转变,虽然教学的教师不变、教学方法不变,但是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抽象,所以学生由低到高的转变,也预示着学习难度与压力的增长,而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尚不成熟,面对高压的学习生活有极大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要求下,不能因为教学外在因素而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所以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作业设计期间,要充分明确双减政策深刻含义,杜绝出现作业超“标”,增加学生负担的现象,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探究学习,从而得到综合性的提升。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渗透“减负增效”理念,合理设计题型数量

作业量的问题一直是小学作业设计的关键内容,其中还有题型的选择,以及实践活动与纸质作业种类的选择。在作业设计中,要深刻明确定量的基本准则,避免出现过难、超量的现象。结合教学的目标来明确作业量的控制[5]。

同时,不同类型的选择对学生的锻炼效果也不同。例如,选择实践活动的作业,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与实用眼光。纸质型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做题技巧。操作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数学规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六年级的《圆》课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发现生活中的10种圆”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圆,既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化眼光,还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渗透设计原则要求,增强作业设计效果

教师的个人意愿决定着学生所面对的作业内容,是作业设计的核心元素。在设计中,教师要具有科学的作业目标,提升设计能力。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途径,促进教师深入了解作业的重要性和作用,并掌握设计的重点、要点,遵守设计的事项与原则,提高对作业设计的认知程度[6]。

例如,組织教师参与定期交流互动活动,让教师在互动中吸取他人教学经验,了解自身不足,并加以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作业设计技巧,从而制定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作业设计模式。在开展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明确作业的深意,通过科学设计让学生得到有效锻炼,从而符合作业设计以学生为本、适应性、尊重差异的原则。

(三)创新设计作业评价,渗透双减政策思想

作业评价是学生在提交作业成果后,教师给予的客观性评价。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客观性与有效性,采用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学生产生厌学的可能性。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学生找寻解题思路。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发育规律,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个体锻炼与整体提升。

例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数学基础、思维思想等综合水平,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为学生留取不同难度的作业。为水平较低的学生设计基础类习题,夯实基础知识;中等学生设计水平较高的习题,扩大学生视野,提升认知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扩展类的习题可以交给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保证知识巩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认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提升。通过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的知识的巩固,教师要注重引导,激励学生自信心,帮助个体实现成长与飞跃,从而满足作业设计的标准,实现整体提升。

结束语:

小学是学生的必学课程,在学生的发展与未来成长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的学习难度与作业难度有着明显的提升。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符合以学生为本、适应性及尊重差异性为原则,充分渗透双减政策理念,科学设计内容,合理安排题型,夯实数学基础,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教学内容设计作业,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做到数量的减少与效果的提高,让学生实现素质、知识、意识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世香.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江西教育,2021(24):42-42.

[2]袁丽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保障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90-91.

[3]孔冬良.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9):43.

[4]孙俊.小学数学作业的趣味化设计和个性化评价[J].文理导航(下旬),2021(9):26-27.

[5]施人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1(9):26-27.

[6]梁胜学.小学数学课内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25):24-25.

1832501186278

猜你喜欢
设计优化小学中高年级数学作业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高效率教学行为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站的运营诊断与设计优化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