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
——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

2021-03-11 07:29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景 丽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210046)

一、数学生活化的背景

1.推本溯源—探求数学本质

恩格斯提出:“数学是研究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怀特耳提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可见数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学科,它不像语文那么温柔、优美,它是冷酷、古板、不近人情的.数学本身就充满了抽象性,外加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不是强,所以他们就很难去的亲近数学,更不用说是爱上数学了.

2.正己守道—遵循《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数学生活化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一,生活需要数学.伴随着日益飞速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迫切的需要使用数学.中小学义务阶段的数学知识,需要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数学需要生活.学生需要具备数学“四基”,从而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因而数学的学习应该需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数学知识去解决.

二、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1.走进现实生活,建立学生直观学习方式

“认识方向”一节,如在教室教授知识,那就是在纸上谈兵,学生可能会解决书上的练习,但不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环节设置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学生在整个校园环境里运用了所学的方向知识,感受到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获取是需要生活经验支撑的.二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长度单位,对于1米究竟有多长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需要大量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米的表象.因此在学生已经对1米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到了生态园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观察1米里有多少植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构1米长度的概念,再进行对比反馈,从而学生形成了1米的长度观念并且也加强了学生估测长度的能力.结合身边的生态园,帮助学生从表面到内部、由浅显到深入、从模糊到清晰的认识了1米,学生对米的认识在这样的活动中内化,牢记了1米的实际长度.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到12岁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可以对事物有初步的表征,但是他们的认知活动还是需要和自身的经验相关联的.走进生活,适当的组织,合理的分工安排是可以组织好室外的课堂,并且会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利用生活中的场景、环境可以创设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

2.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1)创造机会,积累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为什么要学习万以内的大数?通过我们身边的南京奥体中心作引导,学生产生要认识大数的需求.在本节课中,教师改编了书本中的例6的题目,将原来直接提出直白的要求让拨算盘让学生去数数,学生为了数数而数数的环节联系上了生活实际,使得每一个数都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这样的细小改变,这些大数不再与生活脱节,而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从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方法、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了数学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带着更大的激情投入到数学的探究中去,再在生活的过程中内化,学生又结合生活自行进行加工、提炼,将数学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循环往返,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力量.

(2)引导体验,还原生活场景

“认识千克”、“认识克”是小学阶段认识质量单位的起始阶段.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个是1千克或1克,学生很难去真正建立1千克和1克的表象.要对1千克、1克形成真正的量感,首先学生得真实的对于这个1千克、1克有真实的“触觉”感受,能够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并且学生能够将这个“标准”内化,作为以后估测物体质量的参照物.因而执教者在这两节课中,给学生准备了台秤、电子秤以及天平,让学生自己准备了大米、黄豆、盐、硬币、水果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自己的不断尝试探索,从而内化1千克以及1克的“标准”,为量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将身边常见的事物带入课堂,还原生活场景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了1千克和1克的“标准”,为后期“1吨”的探索过程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

(3)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的不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无法保证学生的接受程度一致,所以在练习课中,教师组织学生上了一节购物的活动课.通过现场模拟自主购物的情形,教师重视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了解到了不同学生在人民币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参与学生的讨论,尊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样的生生交流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人民币的了解,还在购物的环节中深切感受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价值,对一般的商品的价格也有了一些了解,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体会到了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性.

数学是将很多概念化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创设情境,将这些概念“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还原”到最原始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去,用这些生活中最原始的直观情境作为积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也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非常紧密的接轨,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情境中深受触动.

3.数学生活化的教育意义

(1)兴趣,凸显课堂活力

传统的教学氛围下,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书”、“一笔”、“一黑板”、“一课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之下,会感觉数学的学习特别的枯燥乏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所以很多教师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为了规避这一问题,会将数学知识带入生活情境中去,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与生活是脱节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了数学的课堂效率.

(2)能力,自信应用数学

如果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的能力就会只是局限在解题上.而我们的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能在课堂中带入我们的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再遇到这样的生活问题或者类似的生活问题时,就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起数学文化和知识,可以固化学生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真是“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呢.

(3)简化,把握学习起点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强,难度都高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一定的实际依据,学生就很难去理解其中的道理,更多的是在机械记忆学习.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内容的教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其实是简化了数学知识的难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