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散神聚 情理并行

2021-03-11 09:56庄雯娟
课外语文·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暗线情感

【摘要】散文往往是截取人事的若干片段,事件之间的外在联系不明显,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贾平凹先生的《画人记》以小标题的形式谋篇布局,比起一般散文其形散特点又更显突出,情感暗线贯穿全文、统摄全篇,似乎又不仅仅停留在情感的表达上,因为每一则片段中都穿插着作者的议论于写人叙事之中,不管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体的散文必定存在着将看似无关联的文字贯穿成篇的线索。

【关键词】《画人记》;暗线;情感

散文与小说在形式上最大的区别是,小说在事件中塑造人物形象,叙述顺序可能会有顺叙、倒叙、插叙之别,但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或时间、或空间,外在联系一目了然,而散文往往是截取人事的若干片段,事件之间的外在联系不明显,而是按照作者的内在逻辑将其串联成篇,有时作者会把这种内在的逻辑用表情达意的文字在文章起承转合的关键段落中鲜明地揭示出来,这样的文章理解难度不大。而更多时候,作者往往采用小说的笔法,只是将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相对客观地呈现给读者,阅读此类散文,如果不关注文章的内在逻辑,不试图寻找串联片段的内在线索,就会把文章读成支离破碎的片段,也就无法真正把握作者的习作意旨。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教材中贾平凹先生的《画人记》以小标题的形式谋篇布局,比起一般散文其形散特点又更显突出,编者从原文的五个片段中截取其中三则,《友谊》《藏者》《推荐马河声》三则片段简单罗列,片段之间没有起承转合的过渡文字,此外这三则文段均可以独立成文,主题表现似乎各有不同,学生初读此文并未感觉难于理解,因为每则文段都有相对鲜明的立意指向而且意旨表达也相对直白,而大多数学生也简单地认为读懂了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就算理解了文章。这恰恰走进了散文阅读的严重误区,如果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把这样三个人聚合成篇,如果不能揭示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深意,散文阅读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

初读《画人记》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会惯性地把“画人”二字理解为动宾短语,即绘画人物,作者贾平凹本人又是画家,画家写文章以形象的“画人”来表现塑造人物的意思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细读题目及文章即可很容易否定这种理解,首先题目中有一“记”字,此字与古文中的“志”字相同,《搜神记》《三国志》,“记”与“志”都是“记录”的意思,如果将“画人”理解为动宾短语,此文应为记录塑造人物的文章,明显与本文内容不合,本文重在写人叙事,不在人物塑造的方法。即使不如此这般咬文嚼字,姑且认为动宾短语的“画人记”表意无误,将其理解为“塑造人物”,那么在人物的表现上就应以描写或叙事为主,才能文以对题。很显然,以第一则《友谊》片段为例,此段表现了外形其貌不扬,但忠厚老实、善待他人、品行端正、精神富有的画家邢庆仁,但表现的方式并非正面直接的刻画,既没有人物外形的描写,也未通过具体事件的叙写来表现,其形象特点都是通过作者或直白或委婉的议论抒情中流露出来的,并不能算得上塑造人物,因此与动词“画”不合,故而我们只能将题目中的“画人”理解为偏正短语,而所叙写的几个人又不都是画家的身份,所以可以把“画人”理解为有志于书画艺术但暂未成名的书画艺人或热心于书画收藏的爱好者,这样将这几则人物片段贯穿的第一条线索也就显而易见,但是一篇好的散文不可能只靠明线聚合文章,流淌在文字下面的暗流才是真正等待读者拨云见日的价值所在。

贾平凹曾说:“散文是情种的艺术,纯、痴,一切不需要掩饰,甚至暴露、解剖自己” ,“如果从事散文,那这离不了‘情字的。”散文的写作要展现作者的真性情,散文也最能够凸显作家的个性。贾平凹在下笔之初必定存在着基于这些人的某种内在情绪的驱动,对忠厚老实的邢庆仁是欣赏,对真诚有趣的谭宗林是喜欢,对德艺双馨而又遭遇不幸的马河声是同情,三段文字情感虽有些交集,但又各有侧重,依然不是贯穿全文的暗线。

此路不通,再另辟蹊径,三则文段的人物表现技巧上各有不同,写邢庆仁,主要以作者侧面议论为主,人物隐藏到幕后;写谭宗林,正面浓墨重彩,细节生动典型,然后再侧面描写,精当议论略加衬托和升华,作者把他外在的强悍和内在的温驯(“你夸他.损他.甚至骂他.他都是笑”)对比着来写使其憨厚可爱之态跃然纸上,最后没有正面描写谭宗林的慷慨乐施,而是通过他老婆的口作了侧面介绍,这就更丰富了人物形象,使读者对这位独特的藏者怀有深深的敬意。 写马河声以书信格式,以第二人称追溯历史,描摹现状,周到细腻。但仔细分析,三则文段又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一种表现技法——对比反衬,作者未用个人与个人对比,而是以此三人与群体展开对比:《友谊》中刑庆仁的“忠厚老实”与“那些在阶级斗争年月里学会了给他人挖坑的人,那些太精明聪明的人,那些最能借勢的人”形成对比;《藏者》中谭宗林将所爱书画慷慨给予他人与那些“字画之奴、为金钱所累的人”形成对比;《推荐马河声》中马河声不迎合市场、突破自我、潜心创作与那些头顶光环、名不副实的所谓艺术家形成对比。在表现这三个人的时候必定流露自己的真性情,这种流露其实就是在暴露自己、解剖时代、反省社会。三个人物形象各异,作者对他们的情感也各有不同,但作者通过三个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环境却是殊途同归,在对这三个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流露出对时代、时人、时局的不满与嘲讽也是溢于言表,讽刺了人际交往中的唯利是图,讽刺时人的视财如命、见利忘义,讽刺当政部门的尸位素餐,痛心于整个时代的文化荒芜。这篇文章与其说是通过以时代的大背景来反衬三位画人的优秀品质,不如说是借三位画人的形象来针砭时弊,如此品行优秀的画人成了时代的另类,处在社会的边缘,他们不是踽踽独行地孤独生存,就是在贫穷、下层的生活中苦苦地挣扎,当“砖瓦被人争、金银遭抛弃”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时,社会的灰暗污浊自然可见一斑。

情感暗线贯穿全文、统摄全篇,但本文似乎又不仅仅停留在情感的表达上,因为每一则片段中都穿插着作者的议论于写人叙事之中,《友谊》中作者借朋友之口留下了一句“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的耐人寻味的话;《藏者》中“真正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是不把所爱之物和藏品藏于家中而是藏于眼中,凡是收藏文物古董的其实都是被文物古董所收藏”“人活着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义却在生到死的过程”也是句句发人深省;《推荐马河声》一段中则深刻地揭示了“锦上添花者多,雪里送炭者少”的社会人情冷暖。表面上看,这些议论并未呈现必然的内在联系,当然不排除这样的可能,作者随感随写,自然流露,不受章法约束,但是结合人物形象,仔细品读这些议论,似乎又存在着若隐若现的勾连。

第三则文段指向社会人情,与前两则割裂较大,姑且搁置。《友谊》片段中的“穷人”“富人”表明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接着又超越了物质层面,揭示精神富足与人情与人性的关联;《藏者》则更加鲜明地指出,物质在人的生命中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存在,为收藏而收藏,为物质而物质,人最终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挚爱艺术但生活拮据的谭宗林却是实实在在精神的富足者,从前两则文段的议论中异中求同,很容易发现,两则文段皆指向了物质、精神与人生存状态的思考,第三则的议论看似与前两者无关,但这也特别指出了马河声的选择,本可以凭借精湛的临摹技艺让自己过上“囊中有物、出入有车”的富足而体面的生活,但是他偏偏选择撕毁旧作,寻求艺术上的突破与创新,虽然落得个无家无业需要别人救济为生,但仍然执着于理想,无怨无悔,很显然,这又是一个舍弃物质趋从精神的画人。至此,又一条理性的暗线浮出水面:在社会环境不能那么尽如人意的时候,人们是否能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做出遵从本心的选择,到底哪一种生活才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逻辑结论:不管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体的散文必定存在着将看似无关联的文字贯穿成篇的线索,这条线索既是时间、空间、对象的明线,也是关乎主题的暗线,而这条关乎主题的暗线常常以情感抒发和理性表达两种形式呈现。如果在阅读散文时,把两条暗线常放心中,两条暗线整合文章,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才不至于浮光掠影,才有可能走进散文的内部,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简介:庄雯娟,女,1987年生,江苏徐州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暗线情感
课堂教学的“明线”与“暗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元微积分教学之思考
《拯救溺水鱼》中的叙事内容的明线与暗线
《清水洗尘》的网状结构分析
例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暗线”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