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1-03-12 03:28葛宏伟王志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葛宏伟 王志华

摘 要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江苏理工学院构建了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即“三特”逐层递进的办学理念、“三性”和谐统一的培养原则、“三能”兼具的卓越职教师资、“三证书”缺一不可的毕业制度、校企校“三元”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三基地”有力支撑的环境条件。“六·三”培养体系实施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形成一批优质的职教师资教学资源与成果。

关键词 师范教育;现代职教;卓越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48-05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创建于1984年,是一所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求而诞生的高校,在长达36年的办学实践中,不论校名如何更迭,不论发展如何艰辛,学校始终坚守“立足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的初心使命,将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师资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与改革,构建了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师资。

一、“六·三”培养体系的框架构建

所谓卓越职教师资“六·三”培养体系,即由六个“三”组成的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系统,如图1所示。

第一个“三”,是指在办学理念层面上形成的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逐层递进办学理念;第二个“三”,是指在培养原则层面上确定的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和谐统一的培养原则;第三个“三”,是指在培养目标层面确立起的“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还能开展创新创业”的“三能”型卓越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第四个“三”,是指在毕业要求层面上提出的毕业证书、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的“三证书”毕业制度;第五个“三”,是指在培养路径层面上设计的本科高校、合作企业、中职学校“三元”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第六个“三”,是指在支撑条件层面上形成的职业教育研究、职教师资培训、决策咨询服务“三基地”的协同支撑。总体来说,这个体系可以表述为:在“三特”逐层递进的办学理念和“三性”和谐统一的培养原则指导下,确立了“三能”卓越职教师资培养目标。为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制定了“三证书”缺一不可的毕业要求,设定了“校—企—校”“三元”协同育人的培养路径,形成了“三基地”有力支撑的环境条件。

二、“六·三”培养体系的内涵演绎

(一)“三特”逐层递进的办学理念

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职教师资、如何培养职教师资这样的根本问题,首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办学理念,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创立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逐层递进办学理念。

首先,从学校层面看,学校是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而诞生的,其历史使命就是为职业教育培养卓越师资,这是与普通师范院校和普通工科院校的最大不同,也正是学校特色之所在。事实上,学校早期以“技术师范”来命名,正是体现其使命,突出其特色。其次,从专业层面来看,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是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追求的是“技术”与“师范”的有机统一。比如,学校1988年就开设的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无线电技术两个师范专业,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特点。第三,从学生层面看,培养目标既不是一般的面向普教需求的师范生,也不是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的单纯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是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所以,这类学生必须具有明显的特长,即学生在受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教师德行与教育教学能力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必须在专业领域具有一技之长。

“三特”办学理念是逐層递进、逐步落实的,学校的特色体现在专业,落实到所培养的学生。同时,专业有特点要靠学生有特长来体现,学校有特色要靠专业有特点来达成。

(二)“三性”和谐统一的培养原则

在“三特”逐层递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确立了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三性”和谐统一的培养原则。

学术性是高等教育的首要特点,是由高等教育的职能所决定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本身属于高等教育,其学术性是与生俱来的,主要体现在所设置的学科专业具备的学术性,以及在科学研究方面所讲求的学术性。

技术性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根基与本源,是区别于普通师范教育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属于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必须注重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不同,技术教育着重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等实际问题,强调应用性或实践性。二是强调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就是要求毕业生要掌握本专业要求的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在某些技术门类中获得一定等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与普通师范教育具有共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本身属于师范教育的范畴,师范性是其底色,在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二是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具有个性,其培养目标定位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优秀师资,职业技能训练作为其重要特征,技能培养和传授是其师范性的重要体现。

若把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的统一体比作一间房屋,那么学术性就是房屋的地基,是进行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执行先导,其牢固和扎实程度决定着技术性和师范性;技术性是房屋的四梁八柱,是进行职教教师培养的有力支撑,也是核心和特色所在;师范性则是房屋的屋顶,显示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是对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要靠学术性和技术性的有力支撑。

(三)“三能”兼具的卓越职教师资

(六)“三基地”有力支撑的环境条件

在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支撑条件方面,学校形成了职业教育研究、職教师资培训、决策咨询服务“三基地”有力支撑的环境条件,有效促进和保障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研究形成了“常州现象”。20世纪80年代,学校就开始组建专业研究团队,并成立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被国内学术界誉为职教界的“常州现象”。职业教育研究学科融合了教育学、工程技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劳动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就关乎江苏和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在职教基本理论、职教教师教育、职业教育心理、农村职业教育等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研究课题,获得了一批部、省级研究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同时,也引导和协同本校的工、理、文、艺、经、管等多学科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的研究课题,直接提升了本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其中,《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德知技融合、因类施策、多元发展——整体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江苏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职教师资培训创造了“标杆典范”。学校非常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早在1987年即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1999年学校被列为首批16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在2007年以来教育部实施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受到教育部高度评价,2008年学校培训方案被全国职教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办公室推荐为样板。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依托学校成立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2011年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评估中,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评估,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方面的确是全国的典范标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学校提交的《创新培训管理 服务教师发展 协同推进高职教师培训工作》入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案例》。

决策咨询服务致力于“顶天立地”。2011年11月,学校申报的“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跻身首批24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之一。以此为起点,以“顶天立地”为服务目标,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努力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对《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创新的建议》的咨询报告作了专门批示。《普及化高等教育需要着力解决四大问题》被收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编写的《教育决策咨询》,《高水平职教师资: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被收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改革内参》。

三、“六·三”培养体系的实施成效

(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学校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该专业构建了“543”工程职教师资的实践教学体系,即“5”大模块、“4”个层次和“3”级提升。“5”大模块为: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教育及企业实习、技能培训,其中技能培训包括校内金工实习、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三笔字”和普通话培训,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校外实践。“4”个层次为:基础实践技能、专业实践与教学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创新实践技能,其中创新实践技能包含“机械原理创新实践”“机械设计创新实践”“创新比赛”等单元。“3”级提升为:从大学二年级的中级工培训到大学四年级的高级工培训,再到企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实践;从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技能培训,到实验教学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师指导能力培训,再到教育实习和班主任管理技能培训,使学生在分层提升、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得到系统、扎实的工程训练和教师技能训练[1],为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据统计,学校95%以上的学生获得高级工(技师)技能等级证书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证书;近五年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奖2500余项。

(二)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六·三”培养体系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毕业生质量大幅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满意率达到95%以上。建校以来,学校为江苏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了50%以上的专业骨干教师。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既是能上讲台的“教师”,又是能下实验室或车间的“工程师或技师”,还可以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部分毕业生现已成为江苏省中、高等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或教学骨干[2],并涌现出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高超的职教能师,为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形成一批优质的职教师资教学资源与成果

2002年以来三版《职业教育学》获评“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全国规划教材”,被多所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使用;2006年“职业教育学”获批江苏高校首批一类精品课程;2008年“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团队”成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江苏创新现代职教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职教师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系统大众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高等技术师范院校电气信息类人才分型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现代教师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5项成果均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为进一步深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与常州市教育局共建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在2019年第二届长三角职教教师教育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新职师”的理念。新职师是职教教师对职业教育“类型观”的主动回应,是探索中国特色、职教特点的教师教育目标、理念、方法与路径的一次尝试[3],在此理念指导下学校聚力为全国职教教师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江苏范式”,积极助推常州现代职教名城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维玺.职技高师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58-59.

[2]张维玺,乔晓华,等.职技高师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14.

[3]朱林生.“新职师”带领职教师资建设走入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9-10-22(9).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6·3”Training System for Outstanding Vocational Teachers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e Hongwei, Wang Zhihua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teaching staff is the first re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established the“6·3”training system for outstanding vocational teachers, that is, the“three specials”progressive school philosophy, the“three characteristics”harmonious and unified training principle, and the“three abilities”excell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three certificates”indispensable graduation system, school-enterprise-school“three-element”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raining path,“three bases”strongly suppor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6·3”training syste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education.

Key words  teacher educatio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outstanding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Author  Ge Hongwei,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Wang Zhihua, professor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葛宏伟(1982- ),男,江苏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助理研究员(常州,213001);王志华(1972- ),男,江苏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管理学博士

基金项目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中之重)“基于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的卓越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2019JSJG004),主持人:朱林生、周兰珍;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职教体系中职与本科‘3+4试点项目运行机制研究”(2016SJB880146),主持人:葛宏伟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