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

2021-03-13 23:17龙嘉乐
人物画报 2021年12期

龙嘉乐

摘   要:《早春二月》是根据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而成,电影反映出大革命前夕社会的黑暗沉闷,以及知识分子们找不到出路的苦恼。本篇文章通过对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在国家危难中人民的探索与彷徨。

关键词:《早春二月》;萧涧秋;陶岚;文嫂

《早春二月》这部电影既有志同道合的爱情,又有无私关怀的同情,让我们看到了流言蜚语的伤人,也看到了无可奈何的叹息。

电影中陶岚和萧涧秋的爱情是美好且让人向往的。刚开始,陶岚对萧涧秋说“萧先生,我好像在哪见过你”这句话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所说的“这个妹妹,我可曾见过”,这种久别重逢的熟悉感,仿佛就是他们爱情的开始。他们之间不仅有爱情,还有共同的价值观,陶岚说“希望你能教我一点真正做人的知识”,他们两个人是志同道合的伙伴,都是有理想的青年。同样他们之间更是心有灵犀的,是彼此理解的,在收到上海寄来的《新青年》,两个人彻夜长谈,谈的是理想,谈的是希望,谈的是未来。

电影中重点刻画的几个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

陶岚在说到“我恐怕是飞不出去了”这句话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无奈,她说“我羡慕你的自由”,因为她是有思想,她也渴望这样的自由,渴望新的希望。在听涧秋弹奏自己写的“徘徊曲”时,陶岚若有所思,她想起了他们曾经的相遇,她想到了他的彷徨与独自徘徊。他们都是徘徊的青年,有理想却不知该做些什么,他们是彷徨的,但是心中仍是充满希望的

文嫂是一个充满了悲剧性的女子,就像涧秋所说的“没有人同情她,还不断用流言蜚语这样伤害她”,文嫂是一个真正可怜的人,她死了丈夫又死了孩子。然而芙蓉镇却并不是如涧秋所想的那样,这里并不是一个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正如陶岚所说的“质朴里面藏着奸刁,平安的下面浮着纷扰”。面对文嫂的自杀,涧秋是失望的,是痛苦的,而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镇上人们的风言风语“我没想到,我没能救活他们反而害死了他们。我更没有想到,有人背后冷言冷语,现在却居然为我来举杯喝彩了。”

同样,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到心酸的是王福生这个学生,他懂事努力,平时他因为替家里干活总是迟到,在涧秋受到镇上的人们的流言蜚语,班里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都不来上课或无法上课时,王福生来了,在他又一次因为迟到而道歉时,涧秋感动地说道“你是第一个!”然而当涧秋生病王福生来看望他的时候,却告诉了涧秋自己以后不能再上学了,小小的年纪,以后家里生活的重担就要靠他来承担了。

最后是萧涧秋这个主人公形象,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一直是一只“孤雁”,独自徘徊,独自彷徨。他来到芙蓉镇,虽然曾经失望过,但是他现在愿意相信陶岚哥哥“教育救国”的观念,然而,他的善良与同情换来的却是镇子的流言蜚语,他的一腔热血换来的是“左手抱着小寡妇,右手想把芙蓉采”这样的侮辱。在酒馆里,钱正兴和那个张口闭口用英文称呼的方先生傳闲话时丑陋的嘴脸;文嫂孩子高烧请医生来给孩子治病时,医生上下打量萧涧秋和那句阴阳怪气的“哦,你就是萧先生啊,久仰久仰”。就如之前陶岚所说的,我们这个镇子消息是传的很快的,人们的不怀好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人言可畏。后面当钱正兴来找萧涧秋时,面对萧涧秋的质问,钱正兴的那句“我们这里对消息是很敬重的”不免让人觉得十分讽刺

然而,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弱小的,涧秋竭尽全力帮助文嫂一家,结果却让人心痛,而当王福生告诉涧秋自己以后不能再上学时,更让他感受到了无可奈何的心酸和绝望。彷徨,生活总是让人彷徨又无奈,然而“文嫂的自杀,王福生的退学,像两根铁棒猛击了我的头脑”,“从此,终止了我的徘徊,找到了一条该走的道路,我将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曾经涧秋对文嫂说“只要都能好好活下去,就是大家的幸福了”。后来涧秋在和陶岚告别时说“我们会有长长的未来的”。对于未来,涧秋始终是有一种期盼与希望的,他坚信我们都会有长长的未来的。

电影虽然是建国后的作品,但电影的背景正是处于五四后北伐前,体现的正是五四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希望,是一颗为了祖国为了民族而奋斗的心,如今我们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岁月,不曾有过五四时期的青年们生逢乱世的艰难,但是我们更加缺少的是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心中的希望而奔走疾呼的勇气与决心,他们的心中不仅有自己更有民族的未来,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于我们今天的许多人而言不过是一句口号,但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有识之士们却是一个承诺,一个真正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这一份信念,即使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句誓言,不应该忽视文学的重量,不应该在平淡安逸中磨去了对生活对未来更高的激情与期望,对我们的国家更加虔诚的信念与拼搏,我们每个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都会有长长的未来的。

30055019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