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歌中的清新风格

2021-03-13 23:17李晨曦
人物画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杜甫

摘   要:杜甫作为“诗史”,其诗歌风格历来有“沉郁顿挫”的评价,后世论者也多以“沉郁”来概括杜甫诗歌的整体风格。事实上,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上承六朝、下启晚唐,其清新风格历来为人们所忽略。本文通过论述杜甫诗歌中的清新风格,以便对杜甫诗歌的深刻内涵及其诗歌承启价值进行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杜甫;诗歌风格;清新

杜甫历来有“诗圣”的美誉,这是因为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情感真挚,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就其诗歌风格而言,“沉郁”并非杜诗的唯一的风格,清新作为杜诗的另一风格,既是杜诗丰富艺术价值的集中体现之一,同时也是杜甫在承袭六朝诗歌清丽风格的有力佐证。

一、杜诗清新风格的承袭

学界一般认为,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受六朝文学的影响较大,这种前后继承性关系不仅体现在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方式以上,同时还表现在杜甫对六朝诗歌中清新风格的传承和创造。

(一)对谢灵运诗歌的承袭

南朝谢灵运的诗歌历来被称为开创一代风气,他的山水诗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同时也对杜甫在山水诗的创作了产生了深远影响。杜甫在创作山水诗时,有意地学习模仿了谢灵运的清新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拓展。例如,谢诗《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中“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杜诗《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则是“寒光水难定,秋山响易衰”,谢诗《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中“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杜诗《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则是“泥笋苞初获,沙茸出小蒲”。正是這种有意的模仿与学习,让杜甫在创作山水诗中,能够同样也带着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来看待自然与生命,从而进一步发展自己诗歌的清新风气。

(二)对谢胱诗歌的承袭

谢胱作为开创永明体的三位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清丽风格被世人和谢灵运誉称为“大谢小谢”。李白亦有过“中间小谢又清发”的高度评价。谢胱清新自然的风格对杜甫有着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上的清新自然,同时还体现在韵律上的圆转流畅。例如谢跳在《新亭渚别范零陵云》中“云去苍梧野”,杜诗《暮秋将归秦》则有“水阔苍梧野”;谢眺《郊祀曲》诗云“锵锵玉鉴动”,杜诗《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则有“锵锵鸣玉动”等。

(三)对阴铿、何逊诗歌的承袭

南朝诗坛更为注重艺术技巧,形成了浮华绮丽的风格。而阴铿、何逊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清新风气,一扫南朝诗歌的奢靡之风,素有“阴何”之称。阴何继承永明诗体的基础上,强调本色自然,追求平易近人。杜甫对阴铿、何逊二人亦极为推崇。杜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通过称赞李白表达出对阴铿的肯定,杜诗《解闷十二首其七》中“颇学阴何苦用心”则是直接写自己在诗歌创作过程中,炼字琢句都是学习了阴何二人的创作特色,从而形成个人“清词丽句”的特色。

二、杜甫诗歌的清新风格

杜甫“诗史”誉称的由来,源自于杜甫亲自经历了由盛唐入中唐这段历史时期,并忠实地记录下这段时期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状态。天宝末年,即盛唐转向中唐的历史转折点,对杜诗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体现在具体的诗歌风格上,前后两个时期杜诗的清新风格也有所差异。前期盛唐时期,杜甫诗歌清新风格作为游玩、宴饮的率性之作;后期中唐时期,诗人开始辗转流离、居无定所,此时开始逐渐追求语言严谨与韵律工稳,观景写人也更加细致入微。

一、前期盛唐时期

在安史之乱发生前,唐朝仍然是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诗人杜甫此时也尽情地寄情于山水之间、四处漫游。这段时间杜诗的清新作品,主要有几个特点。第一,以五言律诗为主要体裁。据统计,现存杜诗中,前期作品24首,其中五言律诗就占了14首。五言律诗历来强调“清新”风格,例如《夜宴左氏庄》中“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就是杜诗早期清新的上乘之作,一句“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写出无月之夜的景色,全无一个月字,却处处可见月亮的痕迹。此外,在《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十首作品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经纬错综,奇正互用,不可方物”。第二,内容主要以游玩、宴饮为主。例如《夜宴左氏庄》《郑附马宅宴洞中》等诗写宴饮之乐;《乐游园歌》《城西陂泛舟》写游玩之喜;《巳上人茅屋》《题张氏隐居二首》等诗写访友之趣。《与源少府宴漠陂》中“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乐游园歌》中“拂水低回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写景自然生动,用词凝练考究,佳句频出。第三,文本创作强调炼字琢句。杜诗在创作中有着自觉地文字雕琢意识,但与其后期作品相比,仍存在着用力过度的痕迹。可以说这一时期杜诗在清新风格的塑造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二、后期中唐时期

天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在经历艰险、几经辗转之后,最终入蜀定居在成都草堂。在经历过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之后,此时的杜甫进入了创作的高发期,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清新之作。据统计,现存杜诗后期作品中,仅在成都草堂创作的就超过200多首。在成都草堂定居的日子里,诗人的创作技法逐渐变得纯熟完善,风格与丰富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这一时期杜诗的清新风格主要体现下以下方面。第一,题材上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兼顾。入蜀后,杜甫所创作的五言律诗数量最多,约有400余首,如《为农》《田舍》《遣意二首》等;但同时诗人也在不断探索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的创作技法。例如《江村》《进艇》等,其中《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绝句漫兴九首》这两组联篇绝句,首尾衔接,一气呵成,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 第二,诗歌题材上更加多样化。这一时期杜甫的生活不再是优哉游哉的游玩宴请,而开始转向平淡的田园农家生活,他将笔触瞄向了最为平常的山川草木、花草鱼虫,将生活化细节融入艺术创作之中。例如草堂落成后写下 《南邻》《客至》二诗,通过写诗人与周围邻居中友好相处、互帮互助,体现出和谐友爱的氛围与清丽温暖的景色。《江村》《进艇》二诗写诗人与家人的田园日常生活,让人倍感恬淡安逸、暖心舒适。第三,艺术技法完善,表现手法高超。入蜀后,经历世事动荡与岁月磨砺,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已经达到了浑然天成、大巧不工的境界。在《水槛遣心二首》其一中,写草堂周边的景色“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刻画出草堂幽静、闲适的氛围。此处不仅视野开阔,一望无垠,而且生机勃勃,鱼儿、鸟儿争相涌出。诗人通过远景近景交融,进一步衬托出内心的阔达舒畅。整首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却毫无搬造的痕迹,可说是杜甫清新之作中典型代表。

三、杜诗清新风格的深刻内涵

杜诗中的清新风格既与杜甫所身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与杜甫本人的人生经历和诗学追求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杜诗清新风格是唐朝特殊文化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盛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唐朝政治军事强大、经济文化繁荣,“万国来朝”,众多思潮涌现,多样化的文化齐聚一堂,不同的价值观互相交融并且都能得到一定认可。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雅客习惯于纵情于山水之中,并以此为乐。另一方面,社会整体对于文人骚客的清新诗歌创作也持一种肯定赞赏的态度,这就进一步地激发了诗人在清新之作上的进一步探索与发掘。可以说在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时代,清新之作几乎是迎合众人心理的必然选择。

其次,杜诗清新风格是诗人自身经历和诗学观念的必然产物。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杜诗的清新风格也与杜甫本人的阅历有关。杜甫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承袭了家族诗歌传统,从小文学根底深厚。长大后,历经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从举国繁荣到颠沛流离,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也使得诗歌创作有着更多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深刻的内涵。此外,在诗歌的学习创作过程中,杜甫有意识地向六朝诗人进行学习借鉴,时刻保持着一种包容开阔的诗学观。正是有着对谢灵运、谢胱、阴铿、何逊等人的承袭,才形成了杜甫个人特色的清新风格。

四、结语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地承袭了前人的闪光点,并不断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清新风格。从诗歌发展的角度来看,杜诗承上启下,为后世诗歌的清新风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深层的审美意蕴。

參考文献:

[1][唐]杜甫,杨伦笺注.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唐]杜甫,钱谦益注.钱注杜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张明非.杜甫与六朝文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4(4).

[4]辉斌.论杜甫“清词丽句”在唐诗中的演进[J].杜甫研究学刊,2010(1).

[5]石任之.由杜甫对六朝文学之认同论杜诗之变[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1(26).

作者简介:李晨曦(1990.8—23),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硕士学历,汉语言文学方向。

3755501908237

猜你喜欢
杜甫
诗圣杜甫简介
登高
晨雨
杜甫触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春夜喜雨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