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类型视阙下外语教学对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对外交流的策略研究

2021-03-13 23:04张岩
人物画报 2021年6期

张岩

摘   要:“ 一带一路” 伟大倡议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既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的医学人才, 也应洞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因文化不同而引起的相关医学教育问题。打造专业+外语+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推动“ 一带一路” 经济带快速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心理语言类型能有效的帮助二语甚至是三语、多语的习得。能够帮助二语习得者产出地道的外语。把心理语言类型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成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的一项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语言类型;医学院校学生;对外交流能力

一、研究背景

生物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及医学工作者需要阅读大量英语文献,英语水平直接影响科研信息吸纳量。同时,在医学界发表SCI论文已成为衡量医学教育机构及医学工作者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使得语言能力成为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调动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引导其逐渐成长为国际化医学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

心理语言类型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者对外国语言距离的感知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对其研究可以更加有效的习得异国语言文化,有效的产出地道的英语。对促进外语专业的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外语知识,提高口语交流技能,为以后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奠定基础。

研究发现英语教学不仅要从客观语言距离出发,还应从心理语言距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有助于医学院校学生在对外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沟通。成为积极紧跟时代潮流的国际化人才,以满足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在母语和二语之间存在着一种距离的心理感受,即心理距离和心理语言类型。这个心理距离和心理语言类型的概念并不是指不同语言间的客观距离,而是一种主观的、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的心理感受。是学习者感觉到的已知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心理语言类型最早是由Kellerman提出的。在Kellerman(1977,1978,1979,1986,1989)的一系列关于Broken的研究中,集中考察了二语学习者对母语的感受,以及这种感受对迁移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着语言距离的心理感受, 即心理语言类型。Mohle(1989)认为心理语言距离是影响目的语词汇习得的重要因素。语言距离比第二语言的距离更能影響二语习得的跨语言影响。Cenoz(2001)发现,学习者感觉到的语言距离和可迁移性比实际语言距离更重要,学习英语更久的巴斯克语母语者元语言意识更强,更能注意到母语与英语的区别,因此在口语中更少将母语迁移到英语中。

国内最早引进心理语言类型的是周保国,他发现一直以来对于心理语言类型的研究都是同系同族同支的印欧语系。不同语系的语言习得中是否也存在着心理语言类型。随后周保国(2001)在其实验研究中证实了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和属印欧语系的英语之间也存在着心理语言类型。邓杏华(2015)在《语言距离对壮族学习者汉英语音迁移的影响》中发现语言距离(即心理语言类型)对以壮语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和英语时有一定的影响。欧亚丽, 刘承宇(2009)在西南大学英语专业蒙古族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跨语言影响及其成因的研究中发现:学习者所感知的心理语言距离的影响超过了客观的语言类型距离的影响。

类似的研究还出现在刘惠萍、凌斌、张雷等的实验中。都显示心理语言距离的存在影响二语甚至是三语的习得。这就为心理语言类型在外语教学中对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对外交流的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三、对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启示

“ 一带一路” 伟大倡议给中国和世界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既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的医学人才, 也应洞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因文化不同而引起的相关医学教育问题。打造专业+外语+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推动“ 一带一路” 经济带快速发展输送优秀人才。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却不容乐观。国内外语言学家在对心理语言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之后发现,心理语言类型能有效的帮助二语甚至是三语、多语的习得。能够帮助二语习得者产出地道的外语。把心理语言类型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去,成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的一项有效的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医学院校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 要能够听懂外教的讲课以及外国专业的讲座内容同时还要具备用英语书写临床病例、实验报告、医学学术论文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医学领域获得更高的成就。因此,医学院校要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使医学院校的学生英语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即使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和熟练的语法和学习英语多年之后,仍然不能熟练的应用英语。例如:不能熟练的开启对话,不能地道的表达自己。在讲述一个话题、阅读外文或着是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时,则显得力不从心,漏洞百出,不是搜肠刮肚,就是词汇使用不当。其实就像人类在许多行为方面都有习惯一样,人类使用语言也有一定的习惯。而心理语言类型在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之后,可以有效的帮助解决外语教学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周国军.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CBI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一代,2020,25(16):50,

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科研规划课题《心理语言类型视阙下外语教学对促进医学院校学生对外交流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26115005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