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1-03-13 05:55
智慧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体位腹部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肿瘤放射治疗区,广东 湛江 524100)

0 引言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主要是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局部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也得到很大提高,放射治疗定位更精确、疗效更显著。但是,在放射治疗中,患者可能出现体位移动的情况,导致治疗过程需要重复摆位,如果误差大,则无法取得预期的疗效,因此说,放射治疗中的摆位是整个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科学选择体位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摆位误差[1]。本文就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应用于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30 例,男11 例,女19 例,年龄33-75 岁,平均(50.24±10.18)岁,包括:宫颈癌15 例,直肠癌15 例。观察组30 例,女20 例,男10 例,年龄43-80 岁,平均(53.96±10.77)岁,其中宫颈癌14 例,直肠癌13 例,前列腺癌3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标准:①符合放射治疗的患者。②患者生存期超过3 个月以上。③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②意识不清的患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④中途退出者。⑤合并语言障碍者。

1.3 方法

(1)对照组方法。单体部发泡胶固定技术操作方法:在底板上铺上体部布袋,然后把发泡胶A、B 液混合,倒入体部布袋内,拔均匀,指导患者平躺在体部布袋上,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双腿伸直,把双手弯曲放到头顶位置,呈现自然合抱姿势,再调整两侧布袋,等发泡胶发胶均均,硬化[2]。

(2)观察组方法。体部发泡胶+腹部热塑膜固定技术操作方法:先在模拟机床板上放置一体化碳纤维板,准确调整激光线,在纤维板上铺上头颈肩加长布袋,然后把发泡胶A、B 液混合,倒入布袋内,拔均匀,指导患者平躺在体部布袋上,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双腿伸直,把双手弯曲放到头顶位置,呈现自然合抱姿势,等发胶泡发泡硬化后,根据患者体型切割两侧多余部分,再让患者躺回做好发泡胶的位置上,保持体位,不能轻易移动,把低温的胸颈底热塑膜覆盖在患者身上,并紧贴患者体表,最后扣紧,使其冷却20min[3]。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测量两组的体位误差,对比分析各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情况。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肺炎等。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 行专业统计学分析,急救用时等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并以χ2检验,差异为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摆位误差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摆位误差(左右体位、头足体位、前后体位、三维体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比较(()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放射过程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杀死癌细胞是恶性肿瘤的治疗目的,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具有起效快,疗效佳等优势,但是放射治疗也有一定局限性,需精准定位肿瘤,尽量减少摆位误差。王忠建[4]等人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的研究中表明,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如果不能精准定位肿瘤,可直接影响到放疗效果,选择正确的固定技术方案,可有效减少摆位误差,降低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可大大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有报道称,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可不同程度损伤到脊髓、心脏等部位,由于摆位误差所引起的并发症中,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最高,高达20%以上[5]。因此,如何减小摆位误差成为放射治疗的重要研究课题。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一种长期、反复的治疗方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多次摆位,但是患者在放疗时体位又容易发生移动,因此,在放射治疗时应尽量减小摆位误差。田玉蛇[6]研究发现,恶性治疗在放射治疗时,只要保证体位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则可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摆位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是指每个患者整体治疗中的误差平均值,随机误差是指患者每次发生的总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具有收敛性特点,而随机误差具有发散性特点。肿瘤放射治疗需多次治疗,在每一次的治疗过程中,为更精准的治疗,需进行重复性体位摆放,良好的体位固定技术可直接影响到放射治疗的疗效。

近几年,患者对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放射治疗要求达到“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实施。因此,从定位到放疗结束的整个放射治疗过程,摆位和体位必须保持高度一致。随着放射治疗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体位固定技术也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分别以单体部发泡胶固定技术和体部发泡胶+腹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应用于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结果提示,观察组在前后、头足、左右、三维等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单体部发泡胶固定技术对前后位置没有限制,患者容易移动体位,从而导致出现较大摆位误差,而体部发泡胶+腹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在前后、头足、左右等方向都有紧贴膜,不仅能够控制患者的呼吸幅度,使患者保持平稳状态,还能减少患者左右、前后移动,有效限制患者在放射治疗中的体位变化,加上热塑体膜摆位在精准确定标记点时,并不需要移动患者,摆位时间明显减少,有效降低摆位误差,减少并发症。周晓红[7]研究证实,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通过固定器材,则能够改进体位固定技术,从而有效降低误差,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有报道称,放疗过程中,肿瘤定位精准与否,可直接影响整个治疗效果,因此,放射治疗过程中,应做好患者的体位固定工作及固定使用器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技术方案,减少摆位误差,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总而言之,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在不考虑患者年龄、心肺功能等情况下,体部发泡胶+腹部热塑膜固定技术是摆位误差最小的最为理想的体位固定技术之一,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身体承受能力等,再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体位固定手段。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体位腹部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系列性科普
放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