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1-03-13 13:35邹燕金立伟李佩哲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罗非班白介素内皮

邹燕,金立伟,李佩哲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 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中包括了慢性冠脉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种,属于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急症[1]。该类患者病因多是受不同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对血管内皮带来损伤,出现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从而将血小板激活,并引发出现的急性临床综合征[2-4]。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通常是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方式进行治疗,也是帮助血管重建的一种重要措施[5]。但在介入治疗的时候,球囊扩张操作、支架植入操作等均可能会导致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现象,将血小板激活并促进血小板聚集等,进而导致血栓形成。血栓的形成被认为是PCI术后心肌缺血性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等的病理基础,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抗血小板治疗引起足够重视,有利于预防介入治疗时间段、术后远期发生血栓发生[6-8]。目前,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在抗血小板药物中具有较强的药效,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便是替罗非班[9]。基于上述情况,对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接受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 例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23~80岁,平均(62.45±3.41)岁。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24~80 岁,平均(62.36±3.48)岁。两组间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②无精神疾病;③不伴有抗凝禁忌证;④伴有严重感染。

排除标准:①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②伴有血小板减少症病史;③伴有出血倾向;④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⑤在14 d 内接受过心肺复苏手术干预。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每日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海南佳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每日75 mg;在行PCI手术进行治疗之前需要性肝素静脉推注干预,剂量为100 μg/kg;手术完成之后需要性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干预,剂量为1 mg/kg,2 次/d,持续给药5 d,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需要长时间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包括:在接受PCI 治疗之前需要行替罗非班(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27)静脉滴注,负荷剂量:5 μg/kg,滴注时间约为5~10 min,给药时间不得少于3 min,0.05 μg/(kg·min)为维持剂量,维持给药时间需要在36~48 h 范围内。

行冠状动脉造影时选择美国GE 公司C 臂数字减影设备等,开展PCI 术需要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展。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统计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7 d 对肱动脉FMD 进行测定,共持续测定3 个周期,然后取平均值;测定血清NO 水平时行硝酸还原酶法,对ET-1、vWF 指标行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测定。②生活质量:根据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判,包括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物质功能、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以及生理职能8 项,得分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③术后第7 d 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测试法检测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5、白介素-6 以及白介素-8 的表达水平。④6 个月后随访调查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以此评价患者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肱动脉FMD、NO、ET-1 等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肱动脉FMD、NO、ET-1、vWF 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职能等多项生活质量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肱动脉FMD、NO、ET-1 等指标水平比较 (n=50,)

表1 两组肱动脉FMD、NO、ET-1 等指标水平比较 (n=50,)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n=50,,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n=50,,分)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中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8 含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8 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LVED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中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8含量比较 (n=50,,pg/mg)

表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中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8含量比较 (n=50,,pg/mg)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n=50,)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n=50,)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变得狭窄或者被阻塞,进而出现心肌缺血或者缺氧等现象而引发[10]。导致发生此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可改变以及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有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不可改变因素有家族史、性别、肺炎衣原体等。

对于冠心病疾病,多是选择PCI 术进行治疗,为避免出现血栓等情况,需要予以药物进行干预[11]。FMD 在临床中多用来判断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随着冠状动脉受损程度的加重,肱动脉FMD 指标会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MD 指标较对照组高,说明将常规治疗作为基础,予以替罗非班进行和资料能够对PCI 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NO、vWF、ET-1 三项指标同血管内皮功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中NO属于多功能细胞信号分子,结构较为简单(生物体内),能够将鸟苷酸环化酶进行激活,增加鸟嘌呤核糖苷指标水平(细胞内),并发挥出抑制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将自由基清除等作用[12]。

ET-1 是缩血管活性多肽,作用较强,能够将钙通道激活,改善钙内流现象,并促进血管平滑肌收缩,就通常情况而言,血管内皮细胞会释放NO,并舒张血管,与此同时,释放出ET-1 帮助收缩血管,两者之间对于血管外周阻力、局部血管舒缩状态之间能够发挥平衡维持作用。但是若处于病理状态,NO 的生成以及释放均会减少,ET-1则相反,平衡便会出现失调现象,血管舒缩功能异常,血小板会大量聚集,进而出现血管病变。就血管内皮细胞而言,vWF 属于表面特征性抗原,一旦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内皮下组织便会暴露,其合成与释放会增加,能够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情况进行有效反映[13]。此疾病在早期阶段,vWF 的合成与分泌较多,能够对血小板以及血管壁之间所发挥的相互作用进行促进,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等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予以替罗非班治疗后,观察组肱动脉FMD、NO、ET-1、vWF 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接受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予以替罗非班干预后,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替罗非班属于非肽酪氨酸衍生物(小型分子),其抗血小板半衰期较短,但是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也是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可逆性),同肝素联用之后,更加有利于不稳定心绞痛等疾病患者恢复,此外,对于接受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也同样使用,能够预防以及降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14]。一旦血管内皮功能受到损伤,位于内膜下的蛋白基质便会暴露,此时会将血小板激活,并移动到损伤的位置,在二磷酸腺苷等的诱导作用下,血小板会聚集,替罗非班能够对GPⅡb/Ⅲa 受体拮抗、纤维蛋白原两者的结合进行阻碍,一方面抑制血小板交联,另一方面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率,因此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5]。

冠状动脉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刺激心脏交感神经,在其兴奋作用下α 介导的小动脉会呈弥漫性痉挛。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表现为由于缺氧环境导致的氧离子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引起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内皮细胞受损造成内皮功能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炎症因子的表水平与梗死心肌的面积大小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活性以及缺血发生至再灌注的时间长短等密切相关[16]。有学者表明替罗非班在抑制血小板激活过程会使此过程释放的缩血管物质以及CD4L 等炎症因子得到明显抑制,由于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受到抑制,使血小板源性的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能够保护心功能和减轻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再灌注损伤。替罗非班推注对解决或减轻血管堵塞、心肌灌注不良、继发的高凝、收缩不良以及炎性反应等所诱发后续相关并发症有显著作用[1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效果更佳。此外,炎症因子表达的水平可以反映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若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过高,则代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以及内皮素的分泌等会使微血管强烈收缩,易发生痉挛,并且会使受损微血管的内皮细胞进一步肿胀[1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源性的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能够保护心功能和减轻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PCI 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其行替罗非班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罗非班白介素内皮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外周血6种白介素对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价值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牙龈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水平改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