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环缩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分析

2021-03-13 13:35董向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室月龄肺动脉

董向阳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胸心外科,河南 郑州450000]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合并症,该合并症不但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影响手术预后质量。肺动脉环缩术(PAB)是心脏外科重要术式之一,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肺动脉压力,临床多主张在月龄6 个月内的患儿先行PAB,再择期接受其他心脏外科修复手术治疗,但由于在临床实际中,就诊患儿多已经超过最佳治疗时机,能否承受PAB 手术尚需进一步研究[1]。对此,本研究将对近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2 例年龄≥6 月龄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实施PAB,以评估对大龄患儿实施PAB 的可能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8 月至2014 年7 月期间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07 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9 例,女48 例;年龄2 月~36 个月,平均(15.94±2.45)个月;体重:7~16 kg,平均(10.32±1.81)kg;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43~9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60.3±5.4)mmHg;畸形类型:单心室17 例,单心室合并房间隔缺损10 例,合并室间隔缺损4 例,合并单心房4 例,三尖瓣闭锁6 例,三尖瓣狭窄5 例,三尖瓣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2 例,右心室发育不良3 例,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4 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18 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单心室2 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3例,右室双腔心伴室间隔缺损4 例,右室双出口25 例。以上病例中,对功能性单心室类畸形患儿,于PAB 术后行Glenn 类或Fontan 类修复手术,对双心室类畸形患儿,于PAB 术后行分期根治矫正解剖畸形。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分组,将2~5 个月龄患儿列入<6 月龄组(45 例),将6~36 月龄患儿列入≥6 月龄组(62 例)。两组患儿性别、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均符合《实用心脏病学(第五版)》中的诊断标准[2],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或心脏造影检查确诊;均伴有Ⅱ~Ⅲ度心功能不全症;均因多发性室缺、单心室、双心室疾病延迟矫治前的肺血管床保护而拟行肺动脉环缩术。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他病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或肺循环高压;SPAP>40 mmHg或平均压>25 mmHg,但体外循环后肺动脉平均压降至25 mmHg 以内;不适合体外循环手术者;合并重度肺高压;存在其他严重心外畸形者。

1.3 方法

在≥6 月龄组患儿中,对SPAP 40~60 mmHg 者(20 例),给予间断吸氧,使SPAP 降至20~45 mmHg;对SPAP 60~80 mmHg 者(27 例),在间断吸氧的同时,给予血管扩张药降压治疗,使SPAP 降至40~50 mmHg;对SPAP 80~97 mmHg 者(15 例),高流量面罩吸氧,同期给予前列腺素E1,并给予速尿、强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使SPAP 控制在50~70 mmHg 之间,以符合手术标准。

两组患儿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实施PAB 手术,吸入药物为七氟烷,静脉麻醉用药为舒芬太尼+哌库溴铵,胸部正中切口90 例,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切口17 例,呼吸机吸入氧浓度为50%。切开心包,充分暴露主动脉、主肺动脉,在主肺动脉远端置入持续测压管,游离主肺动脉间隔,使用3~5 mm 宽的CORE-TEX 血管条环绕在主肺动脉根部,逐步调整环缩带,维持血氧饱和度(SpO2)≥0.80~0.85,吸入氧浓度(FiO2)>50%,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平均肺动脉压≤20 mmHg。观察12~15 min 后,复查SpO2、FiO2、动脉收缩压力、心率、动脉血气,若经皮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一致,且二氧化碳分压、代谢物异常改变,提示环缩效果满意。随后,将测压管从束带远侧肺动脉荷包缝线置入,在肺动脉瓣交界上方的合适位置束带,防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预防左、右肺动脉发生扭曲及狭窄,随后逐步收紧束带,使之接近或达到预计周长,再用4-0 Prolene 贯穿缝合束带,将束带固定于肺动脉壁,以预防环缩束带滑脱发生。术中根据患儿病情同期结扎缝合未闭动脉导管、矫正主动脉狭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氧浓度50%~60%,并给予镇静、神经传导剂、血管舒张剂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将小龄低体重儿放置于热辐射台。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SPAP、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停留时间;②对比≥6 月龄组术前行药物治疗患儿和未行药物治疗患儿在初诊、PAB 术前、PAB 术后的SPAP、SpO2情况;③记录两组术后死亡情况;④PAB 术后3~4 年,记录Ⅱ期畸形矫治修复手术患儿术前SPAP、SpO2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术后SPAP、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各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患儿术后各指标比较 ()

2.2 ≥6 月龄组中术前用药与未用药患儿各指标比较

在≥6 月龄组中,术前用药、术前未用药患儿在PAB 术后的SP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6 月龄组中不同患儿各时期的SPAP、SpO2比较 ()

表2 ≥6 月龄组中不同患儿各时期的SPAP、SpO2比较 ()

注:1)与同组初诊比较,P<0.05;2)与同组PAB 术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儿术后死亡情况

<6 月龄组死亡率为2.22%(1/45),为完全心内膜垫缺损合并单心室;≥6 月龄组死亡率为3.23%(2/62),均为完全心内膜垫缺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96,P=0.756)。

2.4 Ⅱ期手术患儿各指标比较

PAB 术后3~4 年,共有35 例患儿行Ⅱ期畸形矫治修复手术患儿,其中单心室矫治22 例,双心室矫治13 例。单心室矫治患儿与双心室矫治患儿术前的SP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Ⅱ期矫治患儿术前SPAP、SpO2比较 ()

表3 Ⅱ期矫治患儿术前SPAP、SpO2比较 ()

3 讨论

肺动脉高压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占10%,该合并症若未及时妥善积极治疗,往往会引起肺小动脉梗发生阻性病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使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易诱发艾森曼格综合征,而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并使其丧失手术机会[3]。

自从PAB 术面世以来,该手术作为一种姑息手术,能保护肺血管床,直接限制肺血流,减少肺局部循环血流量,以降低肺动脉压力,为下一步心脏外科手术做准备[4]。大量临床研究表示,PAB 是一种风险较高的姑息手术,且有明确的治疗时间限制,因此,临床建议在患儿<6 月龄前开展PAB 治疗,以降低手术风险,降低死亡率[5]。然而,在实际临床中,患儿就诊时多已经超过6个月月龄,甚至部分患儿肺动脉压已较高,出现不可逆的梗阻性病变,不适合再行PAB 手术,但据国内外相关报道,尤其对大龄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配合药物治疗,会对手术条件产生积极影响,增加实施PAB 手术的可能性[6]。

本研究对≥6 月龄患儿实施PAB 治疗,术前为保证肺血管阻力不可过高,对SPAP<80 mmHg 者给予间断吸氧,或联合血管扩张药降压治疗,以符合手术标准,保证PAB 术后肺血流灌注,尤其本组中的15 例SPAP≥80 mmHg 者,其肺血管阻力已明显升高,初诊条件受限,患儿不能耐受PAB治疗,手术风险较高,对此本研究对该类患儿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联合药物综合靶向治疗,以降低肺阻力,增强心功能,为此类患儿争取收拾机会。在手术切口选择中,临床多建议采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切口,为后续开展Ⅱ期矫治手术提供便利,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但由于本组患儿多为复杂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考虑可能存在肺动脉位置发生改变,为安全起见本研究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以便于手术医师在术中探查到肺动脉[7]。在手术材料选择上,本研究采用CORE-TEX 血管条,相对于传统10 号黑丝线,其血管条在环绕在主肺动脉根部时的受力面积更大,且不会对肺动脉产生切割作用,避免术后肺动脉破裂出血严重并发症发生,同时,该血管条的弹性较小,在环缩后的固定作用更为稳定安全,避免心脏排血时对其产生的波动[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月龄组术后SPAP、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6 月龄组中,术前用药、术前未用药患儿术后SP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6 月龄患儿实施PAB 手术治疗,可取得与<6 月龄患儿相似的临床效果,有助于降低SPAP,维持良好的术后SpO2,且对术前高SPAP 者,经高流量面罩吸氧联合前列腺素E1、速尿、强心等药物综合靶向治疗后,其术后的SPAP、SpO2与未经药物治疗的<80 mmHg 患儿术后相似,此外不同月龄组患儿的死亡率均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Ⅱ期矫治患儿中单心室矫治和双心室矫治患儿术前的SP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通过Ⅰ期PAB 手术治疗,有助于单心室矫治和双心室矫治患儿取得良好Ⅱ期手术条件。

综上所述,对≥6 月龄患儿于心脏矫治外科手术前开展PAB 治疗,尤其对高SPAP 者辅助药物靶向治疗,有助于降低SPAP,保证充分氧合,为大龄患儿提供手术的可能,且在Ⅱ期矫治手术中保障术前肺动脉压力及饱和度。

猜你喜欢
心室月龄肺动脉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