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仲池先生的文学情怀

2021-03-14 12:41杨罗先
清风 2021年21期
关键词:何叔衡宁乡现实主义

杨罗先

2021年5月28日下午,“宁乡文艺沙龙”在宁乡市“市民之家”举行。该活动由中共宁乡市委宣传部、宁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主题紧扣“时代精神与现实主义创作”,现场授课与网络直播同步进行。

主讲嘉宾谭仲池先生是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原主席,也曾任职长沙市市长。在现场,他以一名资深作家的身份娓娓道来,结合中共党史,讲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伟绩。谭仲池先生从“穷秀才不做官,做共产党员”的事迹中,诠释什么是初心;从《永远的叔衡》中,品味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的家國情怀;从浩然正气、士大夫精神中,用心体会“何胡子”的感情;从忍辱负重的孺子牛精神中,解读党的苦难辉煌。

我终于明白,年逾古稀的谭仲池先生,凭借什么力量在短时间内撰写出以何叔衡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血铸忠诚》。

一位作家的魅力,往往是多彩生活积淀的厚度。

在《血铸忠诚》初稿完成的第一次座谈会上,我与谭仲池先生对面而坐,在他身边坐着的是何叔衡同志的孙子何海文——一位定居沅江的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也许正是这位普通汉子的纯朴方言,触碰到了谭仲池先生心中爱的温度,谭仲池先生才更加坚定信心,为烈士立传。

作家如何深入生活,让作品符合实际生活的逻辑?如何树立典型,让作品表现真实生活的本质?如何运用技巧,让作品实现心灵生活的直接抵达?这些一直是困扰现实主义创作的根本问题。

谭仲池先生用三句话,简明扼要地勾勒出现实主义创作的时代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生活;努力满足人民的审美诉求。

在北京,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散文年会上,我曾听过谭仲池先生讲的“名家讲座”。一堂课下来,就仿佛读一首《手写我心》的抒情诗。

在宁乡,谭仲池先生把“心入、身入、深入、情入”,描述成履行现实主义创作责任的四大硬件。一字一句,把沉甸甸的责任,压在首次获得市长文艺奖的文艺工作者身上。

曾多年身为长沙市市长,在扶贫工作21年之后,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谭仲池先生毅然远赴世界屋脊西藏采访,把美丽的浏阳援藏故事,送给《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带着温度的文字背后,我们读到的是一种坚定与力量。

第一次读到谭仲池先生的文集《又见桃花开》,我还在乡镇工作。他那些作品对一名酷爱文学的基层负责干部而言,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种影响,一直到我后来静下心来去毛泽东文学院学习,在讨论官员创作的时候,还保留着我的个人意见。

谭仲池先生的作品,我读得最多的是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最初的载体主要为党报副刊《大地》《湘江》和《橘洲》。因文从政、政余从文、文政互补,是我对谭仲池先生工作与创作的初浅认知。他说,自己的创作来源于家乡这片土地的滋养,来源于党和祖国的抚爱,来源于人民的哺育。

谭仲池先生是备受关注、影响深远的作家。我一直在期待《血铸忠诚》的热播,我要用心体会谭仲池先生笔下,何叔衡烈士在福建长汀纵身跳下悬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电影艺术呈现。

3758501908275

猜你喜欢
何叔衡宁乡现实主义
何叔衡: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一件简简单单的毛衣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一大代表
月览天下
我的爸爸
宁乡市中小学开学微信缴费全覆盖“智慧教育”持续推进
何叔衡,一个穷秀才的革命
小荷初露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