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悯农”人李绅

2021-03-14 13:07善俊
清风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刘禹锡诗歌

善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朗朗上口,是广为流传的启蒙诗;而他的另外一首《悯农》同样为人所熟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两首《悯农》,仅仅四十个字,但语言通俗质朴,将农家生活的艱辛生动地描绘在了大家的眼前,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的道理,作者李绅也俨然成为“悯农”的代言人。但历史上真实的李绅却颇为复杂,既有其刚直贫苦、质朴悯农的一面,也有其党同伐异、奢靡酷虐的另一面。

“悯农”诗人

李绅原本是个官宦子弟,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担任过宰相,但后来家道中落,他父亲只能担任县令一类的官职。李绅父亲去世早,他6岁时便跟着母亲颠沛流离,日子过得十分清贫。

也许是营养不良,李绅身材矮小,甚至得了一个“短李”的外号。贫困也让他亲身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并亲眼目睹了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悲惨生活,所以他日后才能以强烈的同情和愤慨之心写出《悯农》流传于世。

李绅悲悯百姓、文采出众,年纪轻轻,好名声便传了出去。在长安科考期间,他和元稹、白居易成为好朋友,还得到了韩愈的赏识和举荐。然而,李绅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考了几次都名落孙山。一直到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三十五岁的李绅终于通过考试得到了一个国子监助教的官职,不过,李绅不喜欢这份工作,于是就离职回家去了。

正好当时的金陵观察使李锜很看重李绅的才华和名声,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幕府里。李锜是皇族子弟,行事非常蛮横,还暗中积蓄力量图谋造反。李绅屡次进谏,李锜不仅不听,还不允许李绅离开幕府。李锜让李绅拟写向皇帝抗辩的奏疏,李绅表面同意,却假装紧张到握不住笔。李锜见了大怒:“你不怕死吗?”李绅正义秉然地答道:“我生平还没见过兵器铠甲,今天死得其所了。”

李绅被李锜关进了监狱,直到李锜兵败后才被无罪释放。当时有人知道了李绅的先进事迹,想向朝廷汇报,李绅却拒绝:“我这是为仁义所激发,不是为了名声与富贵。”不过,此事还是被朝廷知道了,李绅不仅受到了嘉奖,还被调回了长安任职。

年轻的李绅满腔抱负,他还不拘一格,敢于打破常规。李绅曾写了《乐府新题》二十首送给元稹,他是第一位用“新乐府”来标注自己乐府诗的诗人。当时的乐府诗用的都是汉乐府的老题目,“新乐府”就是用自创的新题目来写时事,这类诗通常都有着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大力发扬乐府诗歌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的作用。

李绅的诗作敢于揭露社会现实,后来的《悯农》所表现出来的悲天悯人正是“新乐府”的精神内核,而他的《乐府新题》在当时独树一帜,为中唐的诗歌世界激扬起了一阵绚丽的浪花。李绅举起了“新乐府”的大旗后得到元稹的积极响应,而白居易则直接成为新乐府运动的“推广大使”,甚至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宦梦难醒

在官场摸爬滚打十来年后,李绅的官运越来越好,尤其是后来登基的皇帝唐穆宗很喜欢他,李绅也得以入职翰林,成为天子近臣,当时同在翰林院的还有元稹和李德裕,时称“翰林三俊”。

但好景不长,后来唐穆宗去世,而朝堂之上,牛李党争日盛。身为李党一员的李绅遭到牛党陷害,被贬到端州(今广东肇庆)做司马,成了一个没实务的闲官。但更糟糕的是,曾经官居高位的李绅似乎爱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近年来,李绅“一盘鸡舌杀300只活鸡”的故事广为流传,但史料中没有此类记载,应是谣传。不过李绅生活奢靡腐化倒有根据。唐朝人孟启在《本事诗》中便为大家分享了李绅的一个故事:话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调入京城,正好李绅也在京城,李绅便请刘禹锡吃饭,还让歌妓助兴。刘禹锡在饭局上赋诗一首:“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赠李司空妓》)

《杜韦娘》是教坊曲,而司空是官职名,是对李绅的敬称。刘禹锡的意思是:梳着宫女式样发髻的歌女唱着《杜韦娘》让人如沐春风,李司空自然是见惯了这样的“大场面”,可对我这个从江南回来的刺史来说,简直要为之断肠了呀。刘禹锡写这首诗也许是逢场作戏的恭维,但李绅一高兴竟把歌姬送给了他,而“司空见惯”这个新成语也由此诞生。

有人觉得《本事诗》有小说演绎成分,但李绅能被演绎也怪不得别人,他自己便毫不掩饰对荣华富贵的倾慕之情。官场失意后李绅开始不断写诗抒发心中的郁闷,然而,李绅此时写出来的诗已经完全脱离了群众。

首先,他写诗喜欢摆谱了,不断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其次是喜欢搞回忆性创作,而回忆内容多是曾经陪伴在皇帝身边的日子,将醉生梦死的官宦生活描绘得天花乱坠。同时,李绅还喜欢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他形容皇家庭院:“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这当中哪还有现实主义的影子。此外,他日日夜夜盼着皇帝的诏书:“飞诏宠荣欢里舍,岂徒斑白与垂髫。”(《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皇帝的诏书比其他任何事情更能让李绅兴奋。

如果说李绅早年的诗歌是“兼济天下”的话,那么他后期的诗歌关注的基本上都是个人得失了。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在看了李绅后期的诗歌后更是评价道:“大是宦梦难醒。”的确,李绅的官瘾非常大,当年那个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青年已经不知何处去了。

严苛酷吏

李绅性情刚直,但后来这种刚直演变成了施政严酷。宋代史学类书《册府元龟》记载,在淮南节度使任上,李绅对百姓表现刻薄。当时,他在冬季下令征收蛤蜊,而蛤蜊通常聚集在深水区,必须潜水捕捞,冬季严寒捕捞不易。李绅的做法连底下的官吏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有县令上疏抨击他这种不“悯农”的行为,李绅最后只好作罢。

由于成了远近闻名的酷吏,当时很多淮南的百姓纷纷外出逃难,下面的官员便向他汇报。李绅却很淡定地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那些颗粒饱满的就会留下来,而秕糠就会随风飘走,以后这种事不用汇报。”由此看来,李绅依旧很了解农事,只不过,他已不在乎百姓疾苦了,以至于《册府元龟》直接将李绅列在了“酷虐”卷。

李绅的官威也很大,唐代人范摅在《云溪友议》中就记载了李绅耍官威的几件事。比如李绅年轻时曾寄宿在同族长辈李元将家中,并叫人家叔叔;但李绅发迹后李元将前来拜访,李绅却不开心。李元将把自己的辈分降到弟、侄辈,李绅仍不满意,最后直到自降为孙子辈之后,李绅才微微露出笑容。

后来,李绅终如自己所愿,回到皇帝身边,官也越当越大,并在七十一岁时位极人臣,得居宰相之尊。三年之后因为腿脚不利索,他又回到了江南担任淮南节度使。李绅在最后的日子里还因为“酷虐”卷入了一场惊天大案中。

当时,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受贿和强抢民女,李绅审讯之后便直接处决了他。这个案子引起了很大争议,因为吴家是牛党的忠实支持者,而李绅出于维护李党、打击异己的需要,在办案过程中,采用不太光彩的非法手段。几年后牛党得势,这个案子又被翻出来了,尽管李绅当时已经去世,但还是被追加了一个“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严重处分。

李绅晚年曾为自己编了一部诗集《追昔游集》,里面竟没有将两首《悯农》收录其中。然而,李绅最后却因为两首《悯农》而被后世记住,《追昔游集》则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黯淡无光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我们今天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既不能因为一面之辞而对一个人高歌赞美;也不能因为一面之辞而对一个人全盘否定。李绅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悯农”诗人:他同情农民,也奢侈无度;他宽宏大量,也党同伐异;他刚正不阿,也暴虐苛刻,总之,他集矛盾性与多面性于一身,体现了历史的客观与人性的复杂。

3732500338295

猜你喜欢
刘禹锡诗歌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少年总有一个爱上诗歌的理由
诗歌不除外
七月诗歌
赏牡丹
陋室铭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刘禹锡与《陋室铭》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