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2021-03-15 06:58张文旭
学周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互联网+互联网

张文旭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世界已经完全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所蕴含信息对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在不断提升,并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准确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造成的冲击,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将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鉴于这种情况,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然后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建议,希望可以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7-00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03

思想政治素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不仅影响着个人未来的成长发展,还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受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然而,迄今为止,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都还比较滞后,很难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兴起更对大学生思想及教学管理模式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要想切实转变这种情况,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潮流,重新调整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改革调整考核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将思政知识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他们日后的成长发展夯实根基。所以,本文展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的影响分析

1.“互联网+”对高校学生造成的影响分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由于互联网当中拥有海量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具有碎片化、即时性、虚拟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因此,随着网络的应用越加广泛,高校学生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按照相关资料显示,到2019年初为止,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29亿,互联网普及率更是达到了将近60%。其中,手机网民数量更是高达8.17亿,在总人数中的占比高达98.6%。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已经逐渐变成了网络主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承载工具,智能手机现在已经变成了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工具,沉迷与虚拟世界的高校学生数量正在不断提升,并因此忽视了现实生活当中的人际交往与思想沟通。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更新换代,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这项工具快速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碎片化信息。然而,这些信息的聚敛会导致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事物上,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愈加肤浅、片面以及零散,没有办法完成知识的深层次与全方位思考。除此之外,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还使网络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还没有彻底成熟,事物分辨与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差,很容易就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影响到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顺利展开。

2.“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师造成的影响分析。高校展开思政教学的主要目标绝不单单是传输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思政教师在展开知识教学的时候,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传递的同时与学生展开更为密切的情感交流,营造更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当中存在着庞大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获取知识的途径越加多样化,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以及传播者,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也在不断降低,极大冲击的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师生关系变得越加脆弱与单薄,最终对思政教学质量以及预期育人目标实现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需要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模式,这样才可以充分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环境。

3.“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析。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教育基本元素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需要教师结合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不然会造成思政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我国思政教学主要目标需要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他们养成奉献精神,使他们愿意为我国长远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的全部力量。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政教学目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1.重新调整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思政教学质量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不仅仅是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还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价值以及生命意义的外在表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以及内容都在向着泛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了。同时,正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多元化的途径获取自身所需知识,导致了师生的角色与地位出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极大冲击了传统师生关系。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政教師应该重新思考自身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在教学活动的地位变化,将课堂主导权还给学生,把自身放在引导辅助地位上,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去,并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合理的指导,从而将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完成新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实际上不再是知识上的绝对权威,更多的作用则是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观欲望,引导他们思考知识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

2.创新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方法创新。首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然后再将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点与资料利用网络途径传输给学生,让学生以此为基础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夯实根基;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交流讨论等方法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并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展开针对性的讲解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采用这种方式展开知识教学能够推动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合作互助的良好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情操在不知不觉间得到升华。

3.推动网络思政和线下思政有机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很多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便利性,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打造网络思政学习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机融合,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網络自主学习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思政教学,为思政育人价值发挥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提升网络思政微课的开发合应用力度,并按照课程实际进行微课制作,然后将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上面,方便学生应用碎片化时间展开线上学习;其次,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面设置互动模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的看法与意见,这样师生与生生间都可以展开更为密切深入的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心中存在的疑问,在帮助他们完成知识高效学习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4.改革创新考核方式。过去高校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基本上都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采用的都是终结性评价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考评虽然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然而评价结果却并不客观全面,和预期教学目标有着比较大的偏差存在。所以,高校思政教师应该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并合理应用相关技术推动考核方式改革创新,像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展开理论知识考试,以此来节约自身考试当中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使教师可以具备更多时间了解学生的其余情况,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学生实际情况。另外,还应该提升学生日常表现以及学习过程在评价考核中的占比,进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贡献更大的力量。

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虽然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乃至人类社会发展都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这同样也给高校思政教学带去了新的挑战,并且网络当中所蕴含的海量信息还对主流意识形态、教学管理模式、教育人员以及被教育人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到现在为止,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改革意识还比较淡薄,而且在展开教学评价的时候,更多还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依据,导致思政教学效果持续下滑,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师必须握紧“互联网+”时代发展脉搏,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改革创新,推动线上与线下的充分融合,提升课堂内容的丰富度,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优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文彩娟.“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6).

[2]胡发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国际公关,2020(6).

[3]杨涛.浅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与创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4]李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6).

[5]李丽然.“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J].山西农经,2017(22).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互联网+互联网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