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循环论”已属于历史了

2021-03-15 05:30冯敏飞
领导文萃 2021年2期
关键词:权谋读史明智

冯敏飞

近些年有一股“读史热”。有些历史读物过于追求“古为今用”,往往变成“权谋术”;有些则仅仅是用非常通俗的方式复述历史事件,把历史兑得像白开水。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开始,到李世民“以史为镜”之类,史观都是实用主义。一般官吏、平民百姓读到“历史智慧”——“权谋术”后,用不到朝廷用于身边的职场、商场、情场,恶化了社会环境。

现代我们不能幻想封建时代一些王朝长寿的因素百分百值得今天借鉴,否则刻舟求剑,误国误民。以“父母官”经验当今天的“公仆”,以“红顶商人”经验经营今天的市场经济,以“尊尊亲亲”之类的伦理处理今天“地球村”的人际关系,也许会有某些“成功”,但于社会发展何益?所以,不能简单提倡“读史明智”,而应当提倡“读史明势”。

所谓“势”指事物的发展趋向。《推背图》之类我是不信的,但我信奉李淳风所说:“欲知将来,当观已往。”这实际上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翻版,也就是柳宗元《封建论》中所强调之“势”。那么,为什么说“欲知将来,当观已往”呢?

我想可以换个说法:应当从以往的角度对于将来之势的判断加以再次论证。因为将来发展之势在目前看来还是或然,或者说只是苗头,有些人看不出无可厚非,而已看出的人心里也不太踏实,这就需要换另一个角度——从以往来再看。

袁世凯有“袁书呆”之誉,能登上总统之位,说明他在“读史明智”方面无疑是优异的。然而,他在“读史明势”方面显然不及格,否则怎么会大开历史倒车?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远不止袁世凱。那位奉劝秦始皇恢复封建制的博士淳于越、受到朝野一片拥戴而相机篡汉的“新”朝皇帝王莽等人,哪个不是“读史明智”的佼佼者?又哪个不是“读史明势”的弱视者?文史哲通吃的王国维,不仅明中华千古之智,而且明西洋近代之智,只因为不明势,最终还是沦为殉葬品。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形,如力主削藩的晁错,李贽说他“可以说不善谋身,不可说不善谋国”,换言之就是明历史之“势”而不明历史之“智”吧!这样的人物也数不胜数,比如从商鞅到秋瑾等无数的改革与革命者。这说明“明智”与“明势”有明显区别。

外国学者论中国史,常用“朝代循环”一词,狭义指朝代兴亡相继,广义则指出朝代兴亡有关的其他类似的循环现象。其实,中国人自己也爱用“朝代循环论”,如孟子的“一治一乱”说,“五德终始”说,民间普遍信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新版本则要数“历史周期率”,等等。

查查数千年的世界历史,虽然有些帝国长达上千年,但同样是分分合合。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无不经历悲欢离合。然而,这是一种历史规律吗?

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

不过中国历史这种统一与分裂的循环只不过是一个偶然现象,从世界史上来看它并不存在普遍性。比如说面积大小和中国不相上下的欧洲,实际上一直处于分裂、或者说一直处于诸国共存的状态。统一分裂循环论甚至还不如“诸行无常,盛者必衰”有普遍性……那么是不是统一就意味着和平,分裂就意味着战乱呢?并不是,在分裂状态下保持了局部和平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分裂统一循环论只不过是后人强加的一个观念性的结论。

一个个王朝的历史如春夏秋冬循环,但这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一样并不是一种必然,否则就变成一种“宿命论”了。

(摘自《历史的季节》)

猜你喜欢
权谋读史明智
A New Low Order H1-Galerkin Mix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Nonlinear Dispersion Dissipative Wave Equations
读史(外一首)
读书·明智
《影》
阎崇年:读史明理
读史即悟
刍议《笑傲江湖》中权、术、谋
你以为
“权谋”纵横
普通用户简单、流畅才是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