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矿务局初期工人状况

2021-03-15 06:59蔡建忠
档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开平洋人矿工

蔡建忠

清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878年7月24日),唐廷枢在直隶省永平府滦州开平镇出示晓喻、启用关防,标志着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紧接着,开平矿务局便开始矿井建设,诸如聘请洋人技师、购买所需土地、选置相应设备、走访地方官员等,为钻探和打井做各项准备工作。10月2日开始钻探,以便确定打井位置;1879年2月、3月,正式开凿一号井、二号井,到了1881年底,煤矿开始出煤并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毋庸置疑,这些工程建设自然离不开工人的劳动和付出。开平矿务局煤矿工人是继各省机器局、枪炮局等之后,中国进入蒸汽时代的第一代工人群体,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对于研究中国早期煤矿工人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员构成

开平矿务局人员结构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型。领导层中国官员和商人组成。唐廷枢任总办,直隶按察史黎兆棠、津海关道丁寿昌任会办。之所以做出如此人事安排,是因为李鸿章看到,在磁州煤矿的办理过程中,承办者与地方百姓发生纠纷,最终未能成功。李鸿章担心开平矿务局重蹈覆辙,便让地方官参与管理,协调相应事务。

技术工作由洋人负责。当时,开办现代化煤矿这种新型事业,中国人既没有管理经验,也没有技术能力,不得不聘用洋人。最初,通过怡和洋行和总税务司赫德介绍,唐廷枢聘用到洋人员司三名,即伯内特(巴尔)、金达、莫尔斯卫。1878年底,外籍人员为9名;1882年,外籍人员为14名,分别是总工程师伯内特,驻矿工程师金达,助理工程师莫尔斯卫;技工工头盖斯特,凿井工头尼克尔斯;绞车工奥德格、爱德华兹、贾维斯;监工珀赛尔、辛普森、琼斯;凿井工米切尔和威廉姆斯;维修工阿密特·阿里。

管理工作由中国员司负责,受资料限制,并没有这些员司名单留存。截止到1884年底,共有局员(也称为员司)50多人,分布在办公所、账房、考工房、材料房、杂物房、监工房等管理部门。这些员司在总办会办和洋人技师的领导下,负责账目记录、采办物料、监督生产等工作。部分留美幼童回国加入开平矿务局,为管理技术层注入了新鮮血液。黄仲良、陈荣贵、梁普照、曾溥、陆锡贵、邝景扬、邝贤俦、邝荣光、唐荣浩、吴仰曾都曾经在开平矿务局任职,成为了开平矿务局第一批中国自己的管理技术人员。初期管理技术人才的不足,促使开平矿务局创办自己的学校,专门训练采矿和煤质化验人员,从而为早期矿井建设培养自己的人才。

建矿初期,招集一支稳定的矿工队伍是件很困难的事。1882年,天津英国领事报告中记载:要招募矿工,很感困难。金达也说,要想雇用足够的工人,往往是不可能的。最为困难的是,这些矿工并非完全破产农民,他们只是在农闲时才来矿上的临时工,在农忙季节,他们就极不情愿留下来安心工作。即便如此,开平矿务局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工人在为其工作,1879年为250人;1882年为520人,其中南方人占120人;1884年工人总数增加到1000人,1889年更是猛增到8000人。

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相应的配套制度,如何管理这些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唐廷枢为首的管理者们始终在摸索中前行。

二、技术水平和工人管理

开平矿务局初期,煤矿工人是周边破产和半破产农民,他们大多是文盲,工作效率非常低。根据洋人技师记录显示,当时中国工人的效率大概是美国工人的四分之一至八分之一,也就是说,一个美国工人的工作量需要4到8个中国人来完成。低效率对应低工资,管理层更愿意用低效、廉价的劳动力,来替代高效、昂贵的洋人或机器,这样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工资总量始终占较少的采煤成本比例。

除了效率不高,还有个别矿工偷拿灯油,破坏工具以怠工的现象。对于这些行为中方管理者会照章罚款,甚至是用皮鞭或棍棒予以惩罚。也会采用一些变通的方式,从源头上根除,比如在灯油中掺入煤油,由工人自己备办工具等。

最初时如何教会矿工正确使用矿灯,也是件困难的事情,1884年,就曾经出现过因矿灯使用不当,导致井下的工作面发生爆炸,那里的采煤工作不得不暂时停顿下来,一直到监工人员到位后才得以复工。无论是什么情况,都需要矿工熟悉情况,提升能力变得非常紧迫。这就使培训矿工成为了当务之急,那些洋人管理者和监工记录了培训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变化。

“那些像平常那样用起来的大型掘进吸水机,当地的人初看见的时候,一定是很吃惊,把它们当成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可是,日久习惯了,他们起初那种畏惧的心理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工人们也就对机器爱好起来了,并且能很灵活地管理和照看它们”(哈山姆,《有关中国地质和矿业的笔记》)。

早在1879年,开平矿务局就开始差异化管理井下矿工,用里工和外工来区分,以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待井下工人。里工相对固定,按日计发工资,主要负责修补、看守、牵马等相对轻松的工作。外工是各峒室采煤包工属下的工人,均由采煤房选用,主要负责井下一线采煤工作,按照所采煤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结算工资。外工的工资每日一结,14天一个结算周期,账册经考工房核对无误后发放工资。

工作效率低下可以用培养训练和减少工资进行弥补,如果发生事故就会引发一系列灾难。鉴于此,唐廷枢在1878年就制定颁布了《煤窑规条三十三则》《煤窑专条六十六则》《煤窑要略十五则》《洋人司事专条十二则》《煤井规条十二则》,共一百三十八条,以加强对矿山的管理。从这些规则的内容看,已经具备如今《煤矿安全规程》的雏形,只是受当时条件限制,内容显得比较初步。开平矿务局还通过包工头加强对矿工的约束管理,1882年续增的《窑规五十则》针对包工头的就有三条:包工头每日须要亲身到现场率领工人做工;包工头除非做工时另有调动外,平时必须备足人数,做工不得短少;包工头若所包之峒人数减少,其初一、二次罚银示儆,如在第三次人数减少,当即革职不准其充当工头。

三、福利待遇

从1878年至1884年,开平矿务局前后累计雇用洋人矿师、副矿师、煤师、匠头、把头、写字等近20人,薪水大约6万两。这些洋人全部聘自英国,往返路费并不包括在薪水之内,合计有3万余两。与洋人比较来,中国局员的薪水较少,50多名局员薪水总额超过6万两。雇用的铁匠、木匠等工匠60人左右,薪水也有7万余两。井下矿工按每日采煤数量结算工钱,大约有200至300人不等,由于数量巨大,薪水支出也有相当数量。

开平矿务局早期的工资等级比较简单。以计件工资为例,在1882年,以采煤数量付酬,采大块煤每吨0.45元,中块每吨0.3元,小块每吨0.15元;凿石工每7尺见方,以石头的硬度不同,计2元至4元。另一种是固定工资,广东籍铁匠每月35.4元或50元;机器操纵匠每月45元;筑堤与安装匠每月6元至15元;抽水匠每月8元至35元。本地非技术工每月3.5至8元。广东熟练技工大多是从美国或澳洲归国的采矿工人,在开平成立初期,经唐廷枢亲友介绍来到开平,由于技术优势,普遍享受较高的工资收入,差距往往达到了惊人的十倍左右。

1887年,对于那些实行日工资的矿工,广东籍水手(管工)、监工,1元;煤师翻译、骡夫、机匠、瓦匠,0.2元;煤石工,0.15元;看风门、扬旗夫、搬道岔工,0.13元。如果每月做满30天,他们的收入在3.9元至30元之間。到了1889年,矿工每月工资在3.5元至12元之间,技术工人每月5元至60元之间。开平矿务局的工人收入在整个1880年代,总体上没有什么变化。

纵向对比感觉到巨大差距,横向对比差距依然不小。即便是开平矿务局收入最低的矿工,其收入也是社会上,像木匠、泥水匠这样传统技术工匠两倍以上。非技术矿工,通常都在井下一线,不得不面对糟糕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安全保障,从事辛苦的笨重工作,属于客观事实。但要说他们收入微薄、仅以糊口、惨不忍睹等词汇,也许又不太客观。《捷报》对于矿工的收入做过报道:此矿对于附近乡民很有利,给他们以额外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一带地方工资很高。

早期的安全事故多发生于井下,通常情况下会是爆炸、塌方、跌落等。1881年颁布的《窑工规条三十一则》规定:凡遇不测,以致伤损人命情事,除本人工钱算结外,由局按禀定章程发给葬费银二十两,以予抚恤。1900年前后,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曾在开平矿务局任职,他在自传中写道:不重视人命而重视木料的节省,是采矿成本低廉的原因。并且,遇有丧亡事故发生,其家属经常领到的都是每人30元的恤金。1882年7月,发生了一次井下工人罢工,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得到与技术工人同样的工资;改善恶劣的井下劳动条件;减少煤气爆炸事故,降低伤亡情况发生;祛除规条约束和任意处罚。在那个年代,对于谁来说,这种罢工都是新鲜事情,唐廷枢下意识地认为,这些工人是乱民,因此,极力邀请地方官员来参与处理,逮捕带头闹事者,用殴打、恫吓、甚至是罚款等方式来平息纠纷。这次罢工很快平息,矿工们的愿望落空了,工资收入并没有提高,工作环境也没有改善,这只不过是日后诸多罢工的第一次。

四、精神生活

早在矿井建设初期,唐廷枢就注意到了矿工的身心健康问题。1878年,曾委托一名叫李子石的中医专门为矿工诊治疾病。1884年,煤矿设立了一个可以容纳40个病人的诊所,只是中国人生病之后,更愿意去找中医,而不是去医院。到1892年,这个诊所开始逐步走向正式化,聘用了一名叫做马绍尔的英国西医,以此为标志,可以看作是开滦现代化医院的开始。开滦医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十所医院之一,很长的时期内,开滦医院在整个华北地区具有相当的名气和影响力。

大量矿工的聚集,催生了唐山地区服务业的长足发展。为了抚慰广东同乡,1882年,唐廷枢赞助成立了广东同乡会,地点就是唐山矿北门外广东街北路。同乡会的设置,对于解决生老病死、天灾人祸、子女入学、家庭纠纷,以及与本地人的摩擦,都发挥了一定作用。随着广东籍矿工势力的稳固,同乡会发展成为广东会馆。会馆还定期选举会长、理事、监事,对会馆事务进行管理。会馆的经费主要是通过单位和个人赞助,购买出租义地取得租金,从同乡中募捐等方式筹集。其活动主要是联络同乡感情、举办同乡福利事业、赞助同乡等。广东会馆的义地曾达到41.5亩,栽植树木600余棵,义地还充当了广东同乡的坟地。

唐山矿的不断壮大,吸引了周边区域矿工的陆续进入,人员的聚集带动了服务业的繁荣,催生了唐山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早在1880年代,开平就实行每天3班轮流工作制,每班工作8小时。大量的人员,充足的业余时间,手中或多或少的闲钱,鼓动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最初兴起的是餐馆、副食,万里香、九美斋、鸿宴饭庄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先后涌现。众多的手工业者也聚集于此谋生。随后,(下转20页)(上接15页)拉洋片、耍猴、变戏法、说书、戏曲、皮影戏等曲艺行当,甚至是还孕育了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评剧。小山曾一度小有名气,成了唐山的繁华中心和形象代表。著名的曲艺家马三立、戏曲家新凤霞等都在此地演出。新凤霞说过:“唱评戏不去唐山小山,得不到唐山观众的认可,你就红不了。”

矿井安全事故频发,领导者不从管理和技术入手,却从迷信角度考虑问题,致使出现了窑神庙。按照中国的传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神,比如,木匠会供奉鲁班,卦师会供奉姜子牙,医生会供奉孙思邈……在清代,一些人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找到了依据,他们认为姓戴名潜字飞龙的不是人而是神,就是他们所要供奉的神。因为在蒲松龄的故事中,戴潜因矿工而震怒,他掘地海之水,溺死了43个人,以示对矿工的惩罚。矿工并没有因他的残暴而愤怒,而是敬他为神,这也体现了中国复杂的思想观念。据《益世报》记载,“矿方为了尊重工人的前贤,特地在南富庄工房的附近,建筑了一座窑神庙。窑神庙里供奉的是龙飞戴先师,另为与矿工有关的铁工和木工,也设置了四座神位,一位是关圣帝,一位是六纛大王,一位是尉迟恭,一位是鲁班。”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也是对矿工的一种精神慰籍。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档案馆

猜你喜欢
开平洋人矿工
猫客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The New 49ers
祖孙乐
大臣们昏招迭出
80后富妹破产之后当猪倌
直面“洋人”、“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