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区长贺进

2021-03-15 06:59杨书岐
档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区长蝗虫抗日

杨书岐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的1944年10月,贺进区长牺牲在武安县(现武安市)继城区邓家庄。他牺牲后,他所在的抗日四区政府所在地继城镇改为贺进镇,他同副区长赵湘同志牺牲的邓家庄改为贺赵庄。这是全国以烈士名字命名为数不多镇村之一。至今,贺进区长的故事在武安仍广为流传,耳熟能祥,人人皆知。他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和影响着武安人。

一、义无反顾  投身革命

贺进,原名郝桂峦,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西庄屯村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3岁考入正定县第七中学,1933年在北平市河北高中读至毕业,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当时,正值国难当头,他毅然参加了“一二·九”和“一二·六”学生爱国运动,积极投身于抗日爱国潮流中。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铁蹄践踏华北,国土沦陷,贺进被迫离学,从学校辗转天津回到家乡正定。当时,侵华日军到处烧杀抢夺,日无宁日。于是,贺进随全家逃难到山西,途中看到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惨景,他气愤地对亲友说“国家不治,人民不安,我们再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他毅然撇下年过半百的父母和新婚不久刚刚怀孕的妻子,协同八名同志,坚定地走向了自己早已选定的道路,奔赴当时由北方局朱瑞同志主办的“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学习。毕业后留太南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机关指导员,历时三年深受领导和同志的爱戴和信任。1942年,在边区行政干校学习后,调武安(北)县四区(继城区)任区长。

二、组织力量  抗击日寇

武安(北)县抗日四区政府先设在沙洺村,为扩大抗日根据地安定民心,区政府从沙洺村迁到继城镇。贺进了解到继城镇贺姓人较多,为了更贴近群众便于工作,从此改名为贺进。继城镇是三川之口,为县西北货物集散地。日寇炮楼就在镇东八公里的营井,日伪军经常来继城扫荡,烧杀抢夺,人民群众日夜不得安宁。贺进到继城后,立即招收发展民兵组织,队伍由原二十多人发展到二百多人;民兵由原来仅有大刀、红缨枪、石雷和为数不多的手榴弹,增加了五支手枪和三十支步枪。为了壮大队伍,每逢一、四、七集日,民兵即进行操练或搞石雷爆破演习。1943年6月3日中午,百余名日伪军向继城扑来,贺进和八路军敌工外线工作站站长毕义举亲自指挥民兵与日伪军激战四个多小时,将日伪军赶至村东三里桥,展开了肉搏战,只打的日伪军节节败退。在这次战斗中,民兵三班长白三英勇牺牲、民兵二班长冀长栓身负重伤被一班长柳占海背回。从此,继城民兵威名大振,日伪军再不敢轻易入继城区界,继城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日根据地。

三、同甘共苦  共度灾荒

贺进虽出身于富裕家庭,但自幼养成了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自参加革命工作后,要求自己更严。穿的粗布衣、粗布袜,还是自家做的,盖的被子是三七年参加革命时从家带来的。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更不下饭馆,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对同志和群众满腔热忱、亲如兄妹。他口才出众,语言生动,干群都爱听他讲话。到继城时间不长,就与干群鱼水情深,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为了响应党的“开展大生产运动,部分自给,以减轻群众负担”的号召,区委、区政府组成了干部开荒队,贺区长以身作则,一馬当先,带领大家起早贪黑地干,在他的影响下个个精神抖擞,中午也不肯休息。贺区长的手磨起了泡、结下了茧,同志们劝他休息,他总是说:“这算什么,比起前方流血牺牲好得多了。”开出的荒地种上了谷子,贺区长抽空就往地里担大粪,群众看到区长担大粪,认为是件新鲜事,说:“国民党区长骑马坐轿还嫌不舒服,共产党区长同咱一样挑大粪,真是世上少见的事啊!”

1942年,是连年灾荒的第二年,旱灾、雹灾和敌人的封锁一同袭来,人民群众的苦难越来越深,很多群众连糠也吃不上,这又是对敌斗争最艰苦阶段。贺区长和区委领导万分焦虑,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脱困方案,向上级请示报告,经多方努力,从山西运来一部分粮食,首先保证不能饿死人。同时,贺区长带领干群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大力组织纺织度荒,纺织一斤布能换回十斤粮。从四二年秋到四三年秋对头一年统计,群众共收入六十多万斤粮食,有力地解决群众度荒问题,也大力支援了抗日军政人员的穿衣用布问题。同时,贺区长还亲自到水利条件好、麦收收成好的活水、沙洺等村动员群众借出粮食六十石(一石三百斤),接济了灾情严重的桃园沟内十五个村子受难群众。还组织群众打野菜、采树叶、搞副业,从游击区背盐、运棉花,供给后方军民,再从山西运回粮食和山货度荒。就这样,全区人民群众顺利渡过了历史罕见的灾荒年。广大贫苦农民深情地说:“要不是来了共产党,还不定饿死多少人哩!”

1944年春,根据地田野里一片碧绿,麦苗长势喜人。不料,到3月,继城东半部发生了百年未遇的蝗虫群,由东向西蔓延。飞起来遮天盖日,落下来地皮变色,飞上树枝欲断,庄稼片叶不留。面对新的灾难,群众心如油煎,贺区长更是心急如火,他立即带领十几位区干部,身穿便衣,携带武器到紧挨敌占区的东寺庄村东查看蝗情,目睹密密麻麻蠕动的蝗群,看到群众的生活又要受到威胁,当天回区后,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治蝗措施:①大搞宣传,破除迷信;②大讲蝗虫的危害性;③大搞人海战役,向蝗开战;④运动中奖惩严明。运动刚开始,就发现东高壁村地主白××,由于他的土地多,村上叫他摊钱出人,他坚决不干,并说:“这是神虫,我不去打,我也不派人去打,叫我出钱唱台戏敬敬‘蝗爷还是可以的。你们这样会越打越多!”当时地主在村上还有相当势力,迷信思想也有一定市场,致使运动无法开展。贺区长得知情况后,火冒三丈,立即召开区干部紧急会议,会上决定拿白××做典型,召开群众大会,狠狠批,重重罚,把破坏消灭蝗虫的败类镇压下去。同时决定罚白××小米二十石,限三天交清。第二天,召开全区群众大会,贺区长在会上宣布这一决定,并对白××的迷信思想和抗拒灭蝗的行为给予了有力地批驳。并挥动着双臂,有声有色地向群众说:“蝗虫是一种自然灾害,它是一种害虫,而不是神虫,更不是‘蝗爷。我们决不可听信白××的迷信谎言,要振作精神,破除迷信,组织起来,与蝗虫斗,斗它个稀巴烂!这同抗旱抗日一样,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灭蝗战斗一定能取得胜利!”这时台下响起雷鸣般掌声,久久没有平息下来。

会后三天,地主白××老老实实地把小米送到区上,正好解决了灭蝗中的缺粮问题。同时组织青年、民兵、积极分子及在校师生大力宣传,更进一步破除迷信,提高群众灭蝗的积极性。贺区长带领区上干部投入战斗,与群众同甘共苦,昼夜不停。他和负责游击区和敌占区工作的武东办事处协议:游击区群众,负责在继城东边挖一道宽一丈、深六、七尺的封锁沟,并负责把沟东的蝗虫往沟里赶。继城区负责供应十多万斤柴草,分批铺在沟内,等蝗虫跳进一尺多深时,就把柴火点着将它们烧死,飞出封锁沟的蝗虫,就组织群众分片捕打。经这样分工合作,取得好的效果。这场战斗持续一个多月,贺区长在这一个月没吃过一顿热饭,没睡过一个囫囵觉,饿了啃块干窝头,渴了喝口凉水,赤着脚,卷着腿,处处以身作则,深受群众赞扬。经过三十多天的战斗,取得了灭蝗斗争的胜利,获得夏季的好收成。

对蝗虫,敌占区是烧香、敬神、唱大戲,结果引来大灾难;根据地是捕打、围剿、大火烧,结果引来了大丰收。群众高兴地说:“贺区长真有办法,要不是贺区长,这丰收年早被蝗虫给夺跑了!”

四、舍身忘死  掩护群众

1944年10月10日傍晚,贺进和副区长赵湘(原区民政助理)同志到离敌人据点只有十二华里的东梁庄村帮助秋收种麦。因汉奸告密,在次日凌晨,突然听到枪声,发现敌人分三路将村包围起来。这时村干部也跑过来劝贺进和赵湘同志快进村里掩避洞,但贺赵两位同志断然拒绝,并命令村干部赶紧带领群众沿河沟向村南转移,他和赵湘在后掩护。当群众刚到南河沟时,一股敌人尾追过来,贺赵两位同志为了掩护群众安全转移,让群众脱险,他俩立即向反方向村西奔去,并朝敌人开枪射击,故意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自己。群众脱险了,他俩却被从山坡上冲下来的一股敌人重重包围,因寡不敌众,赵湘同志头部中弹英勇牺牲。这时贺进同志下肢负了伤,子弹也打光了。为了不让敌人获得武器,他迅速把手枪摔坏,顺手搬起一块石头向猛扑过来的敌人砸去。这时,敌人的十几颗子弹向他射来,贺进区长倒在血泊里,为国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

贺进区长牺牲后,继城区大街小巷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县政府在继城镇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贺赵二烈士的英勇事迹通令表彰。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把继城镇改为贺进镇,并建起了烈士陵园,把二烈士牺牲地邓家庄改为贺赵庄,以示缅怀和纪念。当时,全区一大批青年抱着为贺区长报仇的心愿,参军参战,奔赴抗日前线。

作者单位:武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猜你喜欢
区长蝗虫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蝗虫果腹
人多势众的蝗虫
跟踪导练(一)3
蝗虫
区长“不开心”
最后的拆迁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