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瑛昶与《燕南赵北诗钞》考述

2021-03-15 06:59靳伯云
档案天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燕赵嘉庆

靳伯云

清代诗集内容丰富可贵,是研究清史的重要档案文献。学界对清诗的研究多为清初或较有影响的诗人诗作,成果亦多。许多清代地方诗人,自有其成就和价值,但尚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往往偏居一隅,默然无闻,等待挖掘。《燕南赵北诗钞》(石家庄图书馆藏,以下简称《诗钞》)及其作者杨瑛昶即是如此。杨瑛昶,桐城人,曾长期在燕南赵北各地为官、游历,并以诗的形式记述了燕赵风俗、景物风貌。作为故乡人,不揣浅陋,考其生平及著述,略述《诗钞》之内容及价值。

杨瑛昶其人其书

杨瑛昶,字印蘧,又字米人,以字行,约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嘉庆十三年(1808)。杨米人生平不显,《[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光绪]顺天府志》《畿辅通志》等志书虽存其小传,然多从杨米人同时代文人诗文集中撷取或转录,所载简略,颇不完整。查寻到清大臣胡季堂所撰《署宝坻县知县杨瑛昶两任试署二年期满请准实授事》题本及杨米人密友赵怀玉(清文学家、藏书家)《亦有生斋文集》,探及了杨米人较为详实的家世及生平。

《亦有生斋文集》卷十四为《直隶长芦盐运分司天津运同杨君家传》,是记述杨米人最为详细的史料。节录如下:“君姓杨氏,讳瑛昶,字印蘧,又字米人,世居安徽之桐城......君幼聪颖,受业于外祖方先生根檖,为密之先生曾孙,课诵有家法。八岁即能诗,有‘皓月隐梨花,轻风落香雪之句。大兴朱学士筠视安徽学,始以诗赋受知,年二十二矣。其后屡应乡试不售,遂遍游东南名胜,所至大僚倒屣恐后……。遂以吏目分发直隶河工。借补唐县主簿,迁雄县丞,署武邑、永清事,真授宝坻,兼摄三河、蓟州,擢北运河同知,迁天津运同,历权河间、大名知府。

其在宝坻,人文寥落,乡试榜出,往往无名。君至,创修泉州书院而亲课之,五年中中式八人,邑中诧为仅事。遇蝻孽生,募夫扑灭,以斗米易斗蝗,米尽,按市价给钱代之。在武邑,值岁大旱,君斋心吁祷,甘澍立应。在运河,河水冲决,抢修应时…… 。在天津,以熟悉盐务,为上官保奏。

君生乾隆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卒嘉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春秋五十有六。所著有诗词钞若干卷行世。它如《中隐轩诗话》《东野鄙谈》《悔轩杂俎》《都门竹枝词》《七十二沽詩》,及遗文之未及编次者,尚俟刻焉。”

胡季堂题本附杨米人自呈履历:“由附监生,于乾隆五十(1785)年考取方略馆誊录,期满议叙州吏目候选。五十三年,拣发直隶河工委用。五十五年,咨署唐县主簿。五十六年,陞署雄县县丞。五十七年,奏陞宝坻县知县……。于嘉庆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到任。”[1]。

以上史料记载篇幅虽有限,却也归纳了杨米人生平轨迹:善文誉, 具诗才,屡乡试不中。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以吏目拣发直隶河工委用,开始为官生涯:补唐县主簿,迁雄县丞,署武邑、永清事,知宝坻。嘉庆二年之后,他又“兼摄三河、蓟州,擢北运河同知,迁天津运同,历权河间、大名知府。”[2] 为官期间,重文教,善吏治,胡季堂亦赞曰“该员识敏才优,办事认真,堪以实授。”[3]嘉庆十年( 1805),直隶总督吴熊光调任两广总督, 奏请杨瑛昶随赴,两年后归乡,十三年卒。由此可见,其为官大部分稽留于畿辅地区,故留下了充满燕赵风情的《诗钞》。

《诗钞》主要内容及价值

石家庄图书馆所藏嘉庆八年刻本《诗钞》四卷,四册一函,开本 24.7×15.6cm,版框18.1×13.2cm,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品相尚好,破损页已用衬纸修复,内封页右题竖排篆体《燕南赵北诗钞》,中为“桐城杨米人著”,左侧镌“嘉庆八年正月南丰谭光祜题”,卷前有吴锡麒嘉庆六年辛酉春二月序,次之为目录,全集诗收266首,分四卷。从诗体来看,五言、七言律,五言、七言绝句及五言或七言古诗皆备。从创作时间上看,约从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嘉庆五年(1800),根据诗目中所载纪年推断,所收诗按照写作时间分卷排序。题材有咏物诗、山水诗、风俗诗、题画诗、唱和诗等。从内容上来说,围绕燕南赵北所作之诗占多数,也是本文考述和分析的重点,其文献和史料意义似乎要大于文学作品的意义,兹择要述之。

燕赵风物,写景抒情。燕南赵北泛指战国燕赵交界地带,准确地讲,指今雄县白洋淀地区。《诗钞》尽收燕南赵北自然风貌、风物景致,于歌咏中凸显了强烈的地域特色和人生感叹。卷一《重过赵北口》:“赵北燕南淡夕晖,重来依旧傍渔矶,举头见日雄心在,翻手为云世态非。拙宦真成槐国梦,劳生难息汉阴机,消魂旧种堤边柳,和雨和烟已十围”。诗人重过赵北口,以景言志,看堤边柳已十围,曾有的雄心和汉阴机,如槐国梦一样,化作人生感叹、过眼云烟。《交河道中》写道:“隐隐春雷大道车,飘飘蜀锦远山霞。荒村桥畔客沽酒,高柳路傍人卖瓜。来去无端同过鸟,公私何处问池蛙。谁言白发能公道,毕竟愁人鬓早华”。春季万物复苏,春雷隐隐,远霞飘飘,诗人于交河境内,入眼荒村古道,桥畔有酒肆,肆中沽酒客,柳傍卖瓜人,组成了一幅有声有形的河北农村风俗画卷,写景真实而又细腻。卷四之《友人书来问燕南风景作此答之》,诗云:“畿南风景寄君知,扑面黄尘镇日吹。檐草生多阶草少,桃花开早杏花迟。但逢雨至风先急,未见霜飞雪已筛。只有晚菘风味美,蒪羹千里笑吴儿”。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乾嘉时期河北四节气候及生活习俗和地方特色。他还叙述了《古北口》“绝顶郁崔嵬,关门四扇开”之巍峨。抒写《居庸关》“前代防秋地,悲风落日斜……,至今边地草,犹作战场花”之悲壮。其它诸如《过龙泉关》《夜泊津门》《武清道中》等诗,都详细记录了燕赵地理风物景色。

山水纪游,描写景观。寄情于大自然纯净和美,向来是士人的精神家园,山水诗更是其永恒的创作源泉。在《诗钞》中,燕南赵北山水纪游诗占了一定的比例,留下了很多有意义的诗篇。盘山位于津门蓟县,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教寺院与皇家园林并称的风景胜地。《诗钞》以盘山为题尤多,卷二《盘山》、《过岭望盘山杏花》《盘山绝顶用戚少保原韵》、卷三《盘山扁桃歌》《马上望盘山》、卷四《马上望盘山再赋》等诸多咏盘山的诗歌,如“青山蜿蜒如飞龙,盘旋万里追遊筇,”“落日远沉辽海云,春光遥度蓟门来”等,均描写了盘山景色及巍峨挺拔气势,并以杏花胜景思及家乡等情节。山水被贯注了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感,对燕南赵北山水之美作出了贡献。

民间特色,风俗民情。卷二《都门中秋市人饰土偶作神像傅以朱粉名曰兔儿爷沿街卖之戏志以诗》:“嫦娥宫阙高崔嵬,桂花一树当秋开,中有玉兔捣灵药,何时偷下人间来。”记述了京都中秋节拜兔儿爷风俗,是北京文化的很好体现。《冰牀》“燕京多北风,河流失泱漭。潦尽凝寒潭,冰坚断鱼网,轻舠阴行人,穷智发奇想,”于是断木做牀,于冰上嬉戏,描绘了清代燕京民间拖床冰嬉的风俗。这些诗歌真实反映了清代中期京都的社会生活风貌,是研究清代北京生活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

关注民生,隐忧民情。卷一题《摄篆武邑岁大旱祷雨得应喜赋四诗》:“炎歊如火百忧煎,望泽真同解倒悬”,乾隆壬子年(1792)武邑大旱,正值杨米人为武邑知县。诗一开头,其焦虑之情溢于言表,他请人作法祈雨,自己冠草履,拜坛下三日,遂甘霖大沛。这首诗记述了武邑大旱,设坛祈雨得应整个经过。一位关心民瘼的循良官吏的良好形象跃然纸上,故吴锡麒赞他:“一行作吏,十载应官,星饭忘劬,风尘耐苦。”《诗钞》卷二七言古诗《捕蝗行》,“良苗顷刻剩枯荄,野老无声望空泣。”用诗详细的叙述了蝗虫所过之处给河北百姓带来的灾害,展现了时难的沉重。这些古体叙事长诗,真实地反映燕赵当时当地自然和社会现状,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

杨米人交游甚广,《诗钞》中酬唱题材的诗也较多,如卷一《杜槑溪(羣玉)明府赋诗见赠依韵奉酬》等,借诗存事存人,可补乾嘉文坛史料与研究之缺。其它题材的诗还有题画诗、咏物诗、杂诗等。以上是《诗钞》大致的一个分类,未能包揽全部,但以此为基础,也能把握诗人创作风貌,本文仅以反映燕南赵北特色诗为重点,故不再展开论述。

就文学而言,杨米人因文学天才,享誉当时, 诗作宏富。吴锡麒《诗钞》序中评价云:“若米人者,汉庭老吏,文阵雄师,通名法十七家,足文史五千卷,”“莫不挟幽并之气,激商生徵之声。”大清会典总纂官杨芳灿赞其诗曰:“缘情而立, 则雅而能整, 博而不穷,”“经奇纬丽者,为当朝诸公所激赏。”直隶总督裘行简评其另一部诗集《海南游草》曰:“多君好诗争传唱,已识弓衣绣百蛮”,虽是点评《海南遊草》,用于《诗钞》,也是恰当的。

就文献而言,《诗钞》为乾嘉年间诗人在燕南赵北为官时所作,通过诗歌的时代性、创作题材中的地域性,有效地还原乾嘉时期燕趙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山水景物等地域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旨趣及燕赵特色,在实现诗歌文学价值的同时,也保存了乾嘉时期燕南赵北民间史料,有一定的档案文献意义,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义。吴锡麒序中所言“故凡风蝗暑魃之灾,竈绳畦鱼之患,往往形诸咏叹被以歌谣,白公乐府之篇,可称诗史,元结舂陵之作,实为苍生。”评价杨米人的诗同白居易和元结一样,揭露了清代官场的黑暗,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描写了当时百姓的苦难生活现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诗史的品格。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 清胡季堂 《题为署宝坻县知县杨瑛昶两任试署二年期满请准实授事》

[2]《亦有生斋文集》卷十四《直隶长芦盐运分司天津运同杨君家传》 清赵怀玉撰

[3]同1。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图书馆

猜你喜欢
燕赵嘉庆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喜欢言情剧的嘉庆皇帝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论古代燕赵司法“青天”的群体特征与现代启示
慷慨悲歌话燕赵
论唐代燕赵诗人的诗序创作
公告:燕赵文学微信号开通,此号将暂停,请大家继续关注燕赵文学微信号
《黑龙江外记》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