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批评这两位年轻教师

2021-03-16 05:50王维审
师道(人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敬畏专家

王维审

(作者单位: 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这件事, 我一直想写一写, 一直没有动笔。 20 天前, 区里组织了新教师培训的启动仪式暨培训活动。 也就是说, 为期一年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从那一天开始。 为了能够为后面的系列培训开个好头, 师训科精心准备了当天的活动内容——在简短而隆重的启动仪式后, 连续安排了4 场专家报告。

就在大家聚精会神听讲的时候, 我发现坐在第二排中间位置的两位年轻教师正在睡觉。 他俩的位置是整个会场的 “C 位”, 正处在讲课专家的视线之中, 显得格外刺眼。 为了提示他们两个人, 我专门坐在了他们的前边, 并回头一再看他们。 两人睡得很香, 根本就没有醒过来的可能。 这时, 身边的一个老师拍了拍他们俩, 示意他们认真听讲。 两个人醒过来以后, 相视一笑, 然后拿起手机开始玩手机。 当我再次回头看时, 他们又一次睡着, 然后又被周围的人叫醒。 如此三番, 整整一天他们俩始终循环在睡觉、 被叫醒、 玩手机、 再睡觉、再被叫醒的 “程序” 之中。 在最后总结时, 我毫不客气地公开批评了这两个年轻教师。 事后, 熟悉的同事提醒我是不是批评得有些重了,要注意保护好年轻教师的自尊心。其实, 我很少会这样公开批评人,更不愿意让年轻教师在新入职时就接受这 “当头一棒”。

但我还是公开批评了他们, 原因呢?

我想让他们再次确认对职业的认同。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 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可能是真心喜欢, 就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和未来交付给教书育人的职业; 可能是迫不得已, 考不上公务员, 进不了大企业, 凑凑合合考个教师编制; 可能是迷茫无措,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 先考个工作岗位干着再说。其实, 既然踏上了教师职业岗位,抱着怎样的目的、 因何而来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 在往后的日子里, 你能不能真正认同自己的选择, 真正尊重自己的职业。 所以,我想让他们重新进行一次彻底的思考, 认真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教师职业。 如果喜欢, 那就义无反顾地去热爱; 如果不喜欢又必须坚持, 那么就逼着自己去热爱;如果不喜欢又不必坚持, 那么就要坚定地离开, 因为那很可能会伤害自己、 伤害学生, 也会伤害教育。

我猜测, 这两位老师应该是属于 “不喜欢又不必坚持” 的那种。如果他们喜欢教师职业, 就不会在这样的活动中昏然入睡; 如果他们必须要坚持下去, 就不会在被人叫醒后依然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 按理说, 他们应该是在被唤醒后逼着自己去聆听, 努力寻找自己的兴奋点, 然后一步步迈入成长, 一点点接受引领和召唤。 其实, 很多人在刚刚踏入教师岗位时, 未必就自带喜欢或热爱, 而是在 “不喜欢而又必须坚持” 的无奈中, 依靠时间和努力慢慢品味到教育的可爱, 慢慢发现了教师职业的动人之处, 然后默然接受、 坦然融入、 悄然喜欢,然后走向不可抑制的热爱与坚守。而他们两人的表现里, 根本看不出为了坚持而做出的忍耐或尝试, 有的只是排斥、 拒绝和麻木。 或离开, 或热爱, 这话听起来有一些不近人情, 却是掏心掏肺的话。 敷衍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会让自己终生活在压抑与倦怠之中, 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这种状态会具有很大的侵犯性——侵犯学生的幸福, 侵犯教育的尊严。

我想让他们学会对人保持最起码的尊重。我们设计的这四节课,除了邀请的省外专家以外, 其他都是本土地地道道的专家。 省外的专家自不必说, 把自己毕生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们, 这本身就值得尊重。 我们本土的三位专家,虽然都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管理任务, 但为了给年轻老师们更加精准的引领, 我们还是给他们的课进行了 “命题” ——他们不得不在繁重的工作之余, 按照我们的规定精心准备也许是从未深思过的话题。经常讲课的人都知道, 讲自己擅长的、 熟悉的内容不可怕, 最难做的事情就是 “命题作文”。 所以, 不是熟悉到一定的程度, 很少会有人接受 “命题” 的任务。 当他们把自己十几天挤时间梳理出来的成长经验奉送出来时, 我们的年轻教师却在呼呼大睡, 这还有没有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还有没有对成果的尊重? 还有没有对自己的尊重?

因为是年度培训的开篇, 所以我们将当天的课程主题定位为 “为未来寻找方向”。 也正因此, 我们当天安排的授课专家都是教育领域的翘楚, 都是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多年后走到巅峰的领军人物。可以说, 他们站在那里就是年轻教师的标杆, 就是所有教师努力的方向。 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 给出的每一个建议, 都可以让年轻的老师们少走很多弯路, 少浪费大好的青春年华。 但这两个年轻教师却不屑去听。 注意, 是不屑去听, 因为从进入会场开始他们就在睡觉、 就在玩手机。 我想, 这就不仅仅是不尊重他人, 也说明他们不尊重自己,他们从没给自己机会去接受他人、接受新鲜的认知, 他们没有让自己去寻找未来。 这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在任何领域、 任何职业范围,都不可能会有好的开始, 当然也就更不可能会有好的发展。 所以他们必须学会尊重, 无论他们以后从事什么职业。

我想让他们在入职第一课上有所收获。无论怎么说, 这都是他们的入职第一课, 我不希望他们在一无所获中空手而回。 他们没有听专家的课, 也没有记住培训课程的半点儿内容, 那么我就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他们: 因为年轻, 你必须有所敬畏。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敬” 不是外在因素的强迫, 而是一种价值追求与人生态度; “畏”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畏惧, 而是心服, 是敬服, 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警醒和忧患意识。 在人生的长河中, 只有心存敬畏才不会逾越界限, 才不会随心所欲, 才能够守得住底线。 因为, 没有敬畏之心的人, 在为人处世时通常不会在精神层面上反思自己, 很容易肆意妄为, 从而走上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另一面。

无知者无畏, 反过来说, 无畏也许会导致无知。 敬畏是人们面对庄严或崇高事物时心怀敬重、 持以畏惧, 并真诚对待的一种态度和品质。 我想要告诉他们的是, 无论以后是做教师, 还是从事其他的任何一种职业, 只有敬畏规则才有可能获得美好, 也只有尊敬他人才有可能获得自尊。 我希望, 这一次的批评可以带给他们一些警醒, 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规则需要去遵守。

当然, 我更希望他们能够 “知耻” 而后勇, 虽然我给予他们的只是批评, 不是耻辱。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敬畏专家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致谢审稿专家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一些敬畏
敬畏一粒米
敬畏先烈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