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
——兼谈高三数学总复习

2021-03-17 07:20李军民
科学咨询 2021年7期
关键词:变式轨迹习题

李军民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庆阳 745400)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分析:利用对数的基本性质或定义解题

题目虽小,但是多解的探求可以将知识用活。

例2: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为x=y−1=0 与3x−y+4=0 的直线方程中,且斜M(3,3)是其对角线的交点,求这一平行四边形其他两个边的直线方程

解法一:先求两直线的交点

即x+y−11=0 或3x−y−16=0

解法二:根据已知条件得知,两直线方程可设为x+y+c1=0或3x-y+c2=0,从点M(3,3)到两边距离相同,c1=−11,c2=−16 即所求直线方程为x+y−11=0 或3x−y−16=0。

随便设一个点P(x,y)是所求直线上一个懂点,到点P(x,y)有关点M(3,3)的对称点则是Q(6−x,6−y)应处于已知直线上,把点Q(6−x,6−y)分别代入直线方程x+y−1=0 及3x−y+4=0,得所求直线方程为x+y−11=0 或3x−y−16=0。

解法一、解法二属常规解法,解法三是求轨迹方程的又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二、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性质的掌握。

例4:数列{an}的前n 项和为Sn,已知an=5Sn−5(n ∈N),求Sn的值。

变式一:设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 项和为Sn,并且对所有的正数n,an与2 的等差中项等于Sn与2 的等比中项,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2.2 RT-PCR检测CCR9、TLR4在核酸水平的表达 提取结肠组织RNA后RT-PCR检测CCR9、TLR4的表达,95℃ 3 min,95℃40 sec;54 ℃ 50 sec(β-actin),59 ℃ 50 sec(CCR9、TLR4);72℃ 50 sec共30循环;72℃ 10 min。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计算积分光密度。

以上两个变式练习都是高考试题,解题的主要技巧是利用公式an=Sn−Sn−l,用含an的表达式求解。

变式一:已知抛物线y2=4x,点P(2,1),求抛物线上一点M,使得|MP|+|MF|最小。

波利亚强调:“解题不单单是为了找到答案”,“把习题看作精密研究的对象,而把解答习题看作设计和发明的目标。”因此,仅仅呈现变式后的情景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得到深层次的认知和能力上的内化,教师还应该通过对问题的结构成因的提醒、点拨,使变式由完全的隐性变为若隐若现,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来体验参与、发现、设计、变化的过程。本题中,教师在点明变式的结构条件后,已为问题的变式提供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和方法提示,在此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了自行设计和解决变式一、变式二的兴趣和能力。由学生亲身设计和解决变式问题产生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直接呈现变式后的情景让学生照搬套用相比,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差别,更是思维活动上的本质区别。

三、归类概括,揭示数学解题本质

②当k=-1 时,C 点的轨迹则是直径为AB 的圆形(将A、B两点去掉)。

③当-1

④当k>0 时,C 点的轨迹处于y 轴的双曲线上(将A、B 两点去掉)。

以上过程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也较深刻地揭示了习题的本质,并通过对k 的讨论,既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构造解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8:证明a2+b2+c2≥ab+bc+ca

分析:本题可用作差法和综合法证明,也可构造关于a 的二次函数,选用判别式法证明。

例8 是构造了一个关于a 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证明不等式。例9 是一道比较典型的函数点掉线证明例题,解题思路为把不等式两边视为某一函数的两个函数值,根据该函数的单调性,将问题转化为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问题,比用一般方法证明简单了许多。

总之,通过例题、习题的教学,彰显新理念,调动学生自主创造能力,激发潜在能力,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以知识的营养滋润其成长,以数学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用数学的精神陶冶其情操,促使其养成优良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变式轨迹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轨迹
轨迹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从“解法自然”悟“变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