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21-03-17 10:19王红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肺收缩压成功率

王红梅

(山西省阳泉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山西 阳泉 045000)

0 引言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急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因发病急,病势凶险等特点,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丧失意识,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或紫绀,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1]。心肺复苏(CPR)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停止、心脏停搏,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2]。即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院前急救护理中,由于受到环境和医护人员数量的限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3]。临床研究发现,采用高质量心肺复苏用于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缩短患者急救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心肺复苏时间,临床疗效显著,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13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从2018年1至12月中随机抽取65例作为本次调查的对照组,2019年1至12月份随机抽取65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为35~60岁,平均(47.5±1.2)岁。实验组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为34~61岁,平均(47.5±1.5)岁。对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均符合心跳呼吸骤停临床诊断标准,纳入以及排除标准如下:

(1)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跳呼吸骤停诊断标准;②无肿瘤类、白血病等严重疾病;③无精神疾病者。研究前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与沟通异常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伴有严重疾病者。④心肝肾等脏器受损者。

1.2 方式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按照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要求,首先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确认周围环境安全后,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吸心跳是否停止,确定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后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包括给予患者胸外按压、为患者开放气道、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三个主要环节。

1.2.2 实验组患者给予高质量心肺复苏急救护理:从2019年1月开始,在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基础上,对每一位院前急救护士均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培训与考核,使其精准的掌握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以及团队心肺复苏的抢救配合。高质量心肺复苏要点在于首先快速的明确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及时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操作。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护理人员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抢救者可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体位。①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护理人员一手手掌应与患者胸骨的纵轴平行,避免对肋骨直接按压,左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扣在一起。垂直向下按压,按压的力度为胸骨下降5-6 cm为宜,然后立即放松,使胸骨自行恢复到原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为1:1,按压频率一般成人为每分钟100~120次。②开放气道:仰头举颏法:一手置于前额推头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上抬下颏处,使下颏与耳垂连线与水平面垂直,使头部向后仰,令两侧鼻孔朝向正上方。双手托颌法(尤其适用于颈椎外伤者):双手向前推下颌骨带动舌体前移使气道开放。清理口腔分泌物,若发现义齿,需要摘除。③人工呼吸:医护人员用手捏住患者两侧鼻翼,用嘴将患者嘴部完全包住,吹气两次,边吹气边观察患者胸廓的起伏,观察时将捏住鼻翼的手松开,每次吹气保持1~2秒,吹气量不易过大,避免过度通气。每次人工呼吸导致的按压中断不得多于10秒。抢救的过程中保证胸外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2,以上3个步骤为一个循环,每做完5个循环检查一次患者呼吸以及脉搏是否恢复正常[4]。

1.3 指标观察和评价。胸外按压有效判断:①能扪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8 Kpa(60 mmhg)以上。②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③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律;④瞳孔随之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⑤呼吸逐渐恢复;⑥昏迷变浅,出现放射或挣扎[2]。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临床急救的结果,包括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患者急救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及抢救成功率。

2 结果

对照组参与调查的65例病人中,收缩压与实验组相比较低,舒张压与实验组相比较低,急救用时与实验组相比较长,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长,心肺复苏时间较长,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实验组抢救成功率19%。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结果对比()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结果对比()

3 讨论

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脏的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突然出现衰竭,导致全身血液循环终止,血液供应出现中断,并出现呼吸停顿,进而导致全身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临床上表现为死亡状态[5]。心肺复苏的关键在于抢救及时,在心脏停搏后四分钟内开始基础生命支持(BLS),八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ACLS),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会较高。在院前急救中,心肺复苏术是每个医生、护士、司机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急救技能。随着心肺复苏技术不断研究和发展,特别是高质量的心肺复苏理念的提出并在临床推广,可以有效的恢复心脑的循环。然而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由于急救环境的限制,并且急救人员数量有限、体力有限,常导致胸外按压的频率减少,每次按压的幅度降低,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而造成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降低。如何高质量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缩短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心肺复苏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是目前院前急救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6]。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护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高质量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使其精准的掌握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以及急救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胸外按压的频率、幅度、吹气时间等,尽快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从而有效地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低的情况,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本研究通过对本急救中心接诊的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的130例患者进行调查,证实对照组参与调查的65例病人中,收缩压与实验组相比较低,舒张压与实验组相比较低,急救用时与实验组相比较长,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较长,心肺复苏时间较长,两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无论是患者自身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还是抢救过程中,急救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以及急救结束后抢救的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高质量心肺复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缩短患者急救所需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肺收缩压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