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表现性评价微探

2021-03-18 22:56王俊伟
高考·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表现性情境教学模式

王俊伟

摘 要:地理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文理科逐渐合并,地理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关于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个体对地理实践力认知程度有限,教师在落实地理实践力的时候,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实际情况,结合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模式,探究如何改进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笔试,它是与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想法和创造,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实际能力的了解程度,进而推动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地理课程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一)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会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会面临复杂的地理问题,需要运用不同的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但是在野外活动或旅游过程中恰恰欠缺了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地理课程最好的方式,通过提高实践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深刻内容。

(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因为地理课程较为复杂,许多学生对地理课程并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针对地理课程具有良好逻辑性与推理性的优点,结合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提高对地理课程的兴趣,从而保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自主地探究地理知识。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后,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联系实际生活,对知识进行动态化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地理课程。

二、表现性评价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促进师生的交流和了解

表现性评价,学生在活动开始前可以知道评价设定的目标和具体标准,在完成过程中就会针对性进行,从而发挥出属于自身的优势。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更有益于学生展现自身能力与问题,便于教师观察,同时学生在创建的情境中进行实践能力测试与训练时,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所以表现性评价具有良好的教学优势,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在师生交流方面提供良好的帮助,但表现性评价却可以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师生交流[1]。

(二)促进师生的反思和提问

评价类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习与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对自身进行反思,并且由学生向教师提问,对自身不足进行弥补。表现性评价能够通过学生在创建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教师通过实际观察学生情况,对学生学习与知识消化的程度进行更加准确的掌握,相較于学生自身进行反思,然后向教师提供答案,教师更加直观地观察,更有益于对学生进行了解,并且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反思教学方式问题。

三、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部分教师运用表现性评价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开展,所以,针对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部分教师当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犹豫或是错误,教师会直接帮助学生或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却没有注意学生在发挥自身能力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学习和巩固的过程,教师过多地帮助,反而使表现性评价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够精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也会出现严重下滑[2]。

四、表现性评价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创建适合教学内容的评价情境

表现性评价教学模式需要从表现性与评价两个角度出发,不仅要创建合理的测试情境,也需要教师通过测试情境完善评价体系,所以,教师在创建相关情境时,要考虑合适的深度与逻辑。创建的情境,不能过于简单,虽然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境,但相关问题创建也要保证一定的难度,否则,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并不能深入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无法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切实训练与提高。而且教师对评价体系的设置也需要结合测试情境进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对学生实践能力情况进行评价,还需要通过评价信息掌握学生的知识消化情况[3]。

(二)提高学生对表现性评价的了解

表现性评价不仅考核学业成绩,还考核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最终形成帮助学生成长的培养建议。表现性评价的作用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自身能力,并且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融会贯通,而教师能够通过表现性评价更直接地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如果学生与教师对表现性评价的作用与意义都不了解,那么在开展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只会将其当作教学模式之一,甚至当作课堂娱乐,缓解学习压力的方式。所以表现性评价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注意,师生对该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了解,在确保师生能够正视表现性评价对地理课程教学重要性后,才能够有效开展此类教学。

五、表现性评价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一)学生对表现性评价不了解

部分学生因为对表现性评价的了解较少,所以在测试的过程中没有积极面对各类问题,导致实际的测试结果无法准确体现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与实践能力,测试情况只能为教师提供班级大概的学生知识消化情况,却无法对每位同学实践能力与学习情况进行准确了解,因此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场景的创建效果较差

部分教师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教学时,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训练与测试的教学情境的创建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班级学生整体实际情况,导致情境创建中问题难度过大或过小,不仅不利于学生通过表现型评价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而且部分教师没有结合自身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创建相应情境,只是结合网上教学案例,安排学生进行测试,无法真实反馈学生此阶段学习情况。

(三)师生对实践能力重视不足

部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应用表现性评价没有得到良好提高,主要原因是师生本身对地理课程的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足,因为师生没有确实认识到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学生自身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导致即使教师运用一定的表现性评价方式,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训练。

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表现性评价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加强师生对表现性评价的了解

教师与学生两方都需要转变学习理念,不仅要认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也要充分了解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地理课程学习质量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应当都认识到,地理实践能力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地理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对于表现性评价,作为在模拟环境中运用实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评价方式之一,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对表现性评价的作用进行切实了解,通过共同的努力分析、查阅资料,掌握表现性评价,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意义,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习惯。[4]

(二)结合生活创建测试的情境

教师在利用表现性评价教学方式创建教学情境时,既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贴合生活的情境,也要考虑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贴近课本,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不同阶段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并且对具有关联的知识进行串联,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出发,保障问题解决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以必修二中“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一章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所在城市交通变化情况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城市交通变化的情境中,因为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对外界接触较少,所以,在设置城市交通时,教师要尽可能贴近实际生活,例如:让学生分析自己生活区域内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变化,结合我国绿色低碳出行理念的发展情况分析,近年来,城市交通在交通工具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城市发展及交通工具循环演变情况。

(三)运用PTA量表分析学生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PTA量表评价方法,对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与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价,从而用于学生能力分析,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跟进。PTA量表评价方式需要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对知识消化情况、技能使用情况、实际操作情况等各类能力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充分体现学生在地理方面学习情况,展现学生地理实践能力训练情况。所以,教师在观察学生完成表现性评价测试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学生表现情况,针对各项能力表现进行分析和评分。

结束语

情境创建是许多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不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就不会了解情境创建教学实际效果,因此,通过表现性评价就能够对教学的效率进行及时掌握,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训练质量。

参考文献

[1]连俊婷,陈松林.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養策略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460(4):16-17.

[2]俞祝强.应用社区新闻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初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11):218.

[3]蔡叶斌.解构校园“微”研学实践,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以昆山中学“海绵校园”为例[J].地理教育,2020(1):59-61.

[4]石艳琴.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有效性:以高三复习课微专题“气温对农业的影响”为例[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5):8.

1577501705205

猜你喜欢
表现性情境教学模式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