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评价改革设计原则的思考

2021-03-18 22:56徐坡
高考·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评价设计原则中学

徐坡

摘 要:现代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即学校和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倾向于分数,忽略学生能力,不仅阻碍教育发展,更严重影响人才培养,故而需要改革中学教育评价。目前各个领域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快速推进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综合评价改革,从本质层面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为教育改革注入一股清流。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中学教育评价改革设计原则,望给予相关工作人员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育评价;改革;设计原则;策略

应试教育是我国长期应用的考查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既然存在就有一定价值。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方式造成教师和学生只为分数为教学而学习的现状,这种极端追求分数现状导致学生发展过于单一,严重影响和制约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对此,需要针对中学教育评价实施改革,引进以人为本的综合评价机制能在一定程度解决传统应试教育评价不足,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学教育评价现状

(一)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着显著差距,学校自身师资力量以及在构建文化资源体系方面也有着较大区别,正是这种差异形成学校办学实力差距,也在无形中影响学校办学理念和风格。与此同时,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基本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以致于学校无法应用自上而下一体化和统一化的评价标准,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较强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纵观我国教育发展形势得知,学校和教师采取的评价方式未充分兼顾比较部分情况特殊学生,也未全面认识学校自身情况。对于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而言,传统单一评价方式会让其丧失探究知识兴趣。对部分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而言,传统评价方式无法让其正确认识自身,且较易在评价中无法看到自身个性和成长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依旧我行我素,潜意识认为自身已达到相应标准,逐渐丧失奋斗驱动力。

(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教育效益作为判断和评估教育质量和教学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虽然从教育发展方向分析属于正确选择,然而对整个教学质量评价而言则缺乏相对性。传统教育评价倾向于考查学生表现、学习成果、考试成绩,上述结果会在评价体系中不断被扩大。事实上,教育评价并非是一项由学生被动接受的活动,因为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其重要性与教师基本相同,双方构成课堂教学行为。学生不仅要接受评价,自身也具备评价权利,即能评价课堂教学、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以及自身所处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自身观点。与此同时,学生作为教育活动有效接受与直接参与主体,评价教学过程能为教师完善教学方案提供作为有效且真实的参考依据。

(三)缺乏教育过程评价

大部分学校在传统应试思维驱动下,所选取和实施的教育评价倾向于考试结果,即凭借一张试卷和几个数字决定学生课堂表现、学习质量、学习态度等,然而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中的表现以及理解、记忆知识程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固定且静态评价无法评估动态过程,尤其对于部分进步显著,但成绩却不突出的学生而言,静态评价会让其产生非公平心理,较易打击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基于长远角度分析,此评价方式无疑是扼杀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育的错误性选择。

二、优化中学教育评价改革设计原则策略

(一)体现教育公平公正

由于应试教育具有显著的社会公平性特征,且已长期根植于学生和家长思维观念中,认为该方式能直观验证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此,中学生在改革教育评价方面需体现公平性,只有集公平性和公信力十足的评价才能打破以往凭借一张试卷和几个数字判定学生终身的格局。与此同时,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是打破原有评价选拔方式主要因素,如果想要获取整个社会认可,就要强调社会高参与度评价。现代教育强调评价综合性与全面性,因为是对人的动态性评价,故而在实施评价之前需对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反复论证。但无论如何改革和创新,综合评价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应试教育评价,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的局势即应试教育与综合评价兼并。教育领域机构不断改进全新的评价方式并实施公开实践,在此过程中邀请社会参与其中,由此一来才能获取社会对全新评价方式的认可。此外,随着评价范围扩大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才能逐渐认识到落后的教育观念问题,逐渐改变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错误认知,引领家长、社会逐渐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健康成长。

(二)弥补传统评价不足

毫无疑问,改革教育评价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应试教育以及其单一武断的评价方式,因而,改革评价需弥补传统教育评价不足。現代教育评价需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养以及个体可持续发展性与潜在创造力,基于此构建引领人发展且具有整体性倾向的绿色评价体系。通过改变评价使教育回归最初的育人本质,紧贴学生现实生活,通过教育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等,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全面发展。

所以需从以下方面改革教育评价:①虽然传统应试教育评价面向所有学生,但过程较为单一。经改革后的评价十分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并基于全面且综合角度评价学生各方面情况。②应试教育倾向于关注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以试卷形式对学生学习思维进行评价,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经改革后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以及是否具备知识实操性和实践性等功能。除了关注学生智力,更关注学生技能和心理,此评价方式避免选拔应试型人才。③经改革后的评价属于多元化评价。传统应试教育评价较为单一武断,虽然会采取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多个阶段测试,但每次考试分数只有一个且分析只体现对与错。事实上,教师所看到的试卷分数只是表面性存在,学生真实水平和学习状态无法体现。经改革后的评价以阶段性、日常性、终结性等多元化评价为主,例如:日常性评价包括学生成长记录、及时评价、实测表现、学业阶段检测、针对性实操检测等,教师借助过程性评价能直观地了解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知识结构、发展状态以及优点和不足,从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此外,教师还可基于核心素养展开评价。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探究的热点课题,体现人们对教育深层次思考,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工作指明方向。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时需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切实通过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创新性、整合性与基础性,基于核心素养评价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切实提升综合素质。换言之,应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设置评价方式,体现教学评价的多维度、多层次、多主体、多元性、适配性、发展性,促使学生通过评价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潜在探究知识兴趣,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三)明确教育评价原则

教育工作者在改革教育评价时需明确相应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客观性原则:评价過程需做到公开化,经改革后的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需要评价人和组织者贯彻落实实事求是原则,也是评价体系获取社会公信力最为重要因素。评价需结合学生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全面且合理评价,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必要时还可让社会和家长参与教育评价。②科学性原则:评价需全面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教育规律,根据评价目的对不同年龄、学校、学段、区域、学科等多种变化情况对评价标准和方式给予调整,借助智能化和科学化方式简化评价方式,便于教师和学生记录与操作,必要时可运用大数据分析方式建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和体系。③全面性原则:全面考核评价内容并结合实际考核情况给予合理判断和分析。在学业考试中需正确处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平衡学习和生活压力以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④参与性原则:评价不单单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程度,还可借此强化师生和家校沟通,便于家长清晰了解学生学情。学校和教师在评价中需营造生动、愉悦、和谐气氛,调动家长参与评价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协助教师监督和辅导学生学习,提高评价质量。

结束语

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行业类型也日益丰富,对人才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传统应试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和标准,只有通过改变人才评价方式才能逐渐改革教育体系,转变大众和社会唯分数论的固定思维模式。教育要根植到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当中,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解放学生头脑,使其积极主动思考;解放学生眼睛,使其善于观察;解放学生嘴巴,使其善于表达。只有积极推进中学生教育评价改革才能从唯分数论过渡至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引领教育走向阳光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徐彬,苏泽.论教育评价改革的动因、阻力与路向[J].当代教育科学,2020(2):80-85.

[2]涂端午.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推进、问题与建议:政策文本与实践的“对话”[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2):79-85.

[3]刘学智,田雪.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路向转变[J].中国考试,2020(8):16-19,56.

[4]石中英.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教育研究,2020,41(9):4-15.

[5]柯政.教育评价改革:吹响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号角[J].中国民族教育,2020(12):10-12.

[6]李鹏.评价改革是解决教育问题的“钥匙”吗?从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效应看如何反对“五唯”[J].教育科学,2019,35(3):7-13.

1773501705224

猜你喜欢
教育评价设计原则中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