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

2021-03-18 22:56徐帅帅
高考·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题链导学高中历史

徐帅帅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除了掌握课堂教学的目标,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历史知识。此外,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通过问题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探究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计“问题链”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应用策略,以借此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链”导学;自主学习;应用策略

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解决学习遇到的困难,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出现了“问题链”的教学观念,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这个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问题链”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有限,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以及时间跨度较大,要突破历史学科重难点的学习,就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而“问题链”的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开展设计“问题链”的教学重点。

一、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在高中的历史学习中,涉及东西方的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的内容,每个阶段的历史知识含量丰富,但高中历史课时的占比不是很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课本所有内容的教学存在很大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路,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将一个章节或者一本历史教材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问题链”,让学生根据“问题链”进行深度的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基于历史教学现状的要求

虽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也会运用问题教学,但在运用的过程中,有些问题的设计没有太大的教学价值,只是通过肯定或者否定的方式回答问题,无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一些问题难度较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无法解决这类问题,学生被问也只能哑口无言。另外有的问题设计缺乏逻辑性,重难点不突出,不利于学生的学習。基于目前高中历史运用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要设计出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问题链”,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计“问题链”的意义

(一)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合理设计“问题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问题链”的设计不是简单拼凑几个问题,而是整个“问题链”中,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问题链”的整体性直接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学习一些新的知识之前,会基于已经学习过知识的基础之上,然后结合所积累的学习经验,通过思维逻辑和记忆力接收新的知识,从而积累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历史教学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设计“问题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设计“问题链”,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情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活跃自身的思维,同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也能共同思考,一起进步。“问题链”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1]。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设计“问题链”,学生根据“问题链”中的问题开始进行思考,“问题链”的问题一般是递进式的,一般是从简单的问题到具有一定难度,再到难度较大的问题。在“问题链”逐渐递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问题链”的问题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它是结合了学生的发展特点、历史知识的内容,花费大量时间所设计出来的,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问题的把控能力,因此,通过设计“问题链”,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于历史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根据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同的课堂类型,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设计“问题链”,让“问题链”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历史教学的理解,对历史教学的重难点进行“问题链”的设计。要提高“问题链”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重新学习一遍教材,熟练掌握教材才能设计有效的“问题链”。另外,在设计“问题链”的过程中,教师也能更加明确教学的思路,教师可以借助“问题链”开展历史教材的教学,也能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链”进行自主思考,通过不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历史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以“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建立问题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抓住学习的重点,这样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其次,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结合历史教学的重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设计,同时,在重难点内容的设计时,要具有层次性,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2]。

例如:在学习“百日维新”的相关内容时,这个内容的重点是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内容及影响,还有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的维新思想的内容和特点,而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戊戌变法”的成败和得失。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要从浅至深,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关的问题。例如:变法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个基础的问题,可以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戊戌变法”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哪些?通过拓展问题,形成该章节教学的“问题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的改革,问题由浅至深,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二)结合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链”

历史教材是设计“问题链”的核心内容,教材的内容是进行问题设计的基础,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结合教材,设计最适合学生的“问题链”。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用到的教学工具往往是教科书、黑板和粉笔,而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运用的教学工具变得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教学工具外,还有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板书,只需要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就能开展教学。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变得比较被动,在课堂的学习中,会过于依赖教师的课件,忽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不管是采用何种教学工具,都要重视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链”,就要掌握历史教材,熟悉教材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因为历史教材是经过很多教育专家的研究和分析,最终确定的教学内容,它充分反映了历史教育学者对于历史知识的主流观点,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历史教材,熟悉整个历史事件的轨迹。例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章节内容学习时,因为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要适当取舍,掌握教学重点,删减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以及拓展史料,丰富“问题链”的设计,让问题更具有逻辑性。这样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习思路会更加清晰,会更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三)“问题链”以课堂教学为导向,及时纠正学生知识误区

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历史教学的特征,让历史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有理有据的引导,可以不断开发学生的脑力思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更注重引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然后探索历史知识的奥秘,才是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辛亥革命”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存在一个知识误区,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链”,让学生深刻理解“辛亥革命”,及时纠正学生的知识误区。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辛亥革命”的基本内容,提问学生,例如:“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辛亥革命”结束后,我国的政治有哪些变化?封建专制制度指的是什么?封建专制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去整理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让学生了解到封建制度与课文中提到的君主专制有一定的区别。

(四)进行迂回式提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迂回式提问是指提出一些与问题相关联的其他问题,做好最终问题的铺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提出要点问题,各问题之间形成联系,组成“问题链”,可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3]。通过迂回式的提问,学生会更容易理解要点问题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是提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从课文知识中很容易得到答案,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迂回式的提问,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先提出一个问题:“《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意义?”在学生回答之后,接着提问:“共产主义者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教材资料,拓展史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涵。这样再去解释《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更容易理解了。通過迂回式提问,将问题细化为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会分析问题,也能活跃自身的思维,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让教师从惯有的教学方式中跳出来,从主导者转变成为引导者,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展现,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元化。另外,经过“问题链”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倩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9.

[2]朱哲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链”导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81-182.

[3]何国宏.试谈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与实施[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1).

[4]李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的实践与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55-57.

1346501705356

猜你喜欢
问题链导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