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立意”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的有效选取与应用

2021-03-18 22:56简冬梅
高考·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简冬梅

摘 要:以“教学立意”为导向,有效地选取和应用教学史料,能够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立意”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的作用展开论述,分别阐述了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这两种教学史料在“教学立意”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选取和应用,实现了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育工作水平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教学立意;高中历史;教学史料

教学立意的客观解释目前为,教学的意旨、方向,其能够反映出历史内涵与价值,引导学生站在更高层面上感悟历史的作用。而从微观层面上则可将其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组织、选用思路,以及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教师清晰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可以考虑基于教学立意来选用史料,由此让史料更好地发挥教学辅助效用,优化历史教学工作水平。

一、“教学立意”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的作用

在2021年,“3+1+2”新高考模式开始在福建省推行。在此高考模式下,高考科目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即统考科目、首选科目、再选科目,其中,统考科目包括数学、语文、外语,首选科目为历史、物理二选一,再选科目为地理、生物、化学、思政四选二。在此背景下,历史作为首选科目中的一项,其在高考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开展高中教学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历史教学工作,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高考成绩。

而以教学立意为背景的历史教学中,需要先根据课程大纲,明确课程重难点、目标,再基于此确立课程教学立意,然后以该立意为思路,开展教学工作,由此确保各项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及重难点的有效攻克。在此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工作能够以教学立意为思路高效推进,需要运用一些史料来辅助教学工作,达到激趣、突出立意等教学优化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此外,当前“3+1+2”新高考模式,是一项教育改革下的高考模式,其更侧重于考核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了一个素养教学立意的高中教学形式,而历史实证素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此项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依托于史料进行教学才能实现,这使得史料的教学作用被逐步提高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史料的选用,以顺应当前的新高考模式,深入优化教学工作水平。

二、“教学立意”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史料的有效选取与应用

(一)史料的选取

1.文字史料的选取

从人民版、《中外历史纲要》这两种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内容来看,文字史料内容明显增多。其中,人民版平均每课的文字史料选取量增加到了3.7处,《中外历史纲要》每课的文字史料选取量则增加到了5.1处,而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立意落实的主要支持,教材内容建设中史料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史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也说明了高中教育对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在教学工作中,为了顺应上述高中历史教学背景,需要适当增加教学过程中史料的选取量,以突出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这一教学立意,同时,丰富的史料也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饱满,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但从文字史料的本质来看,其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在某种目的下运用客观文字构筑出的文本,这使得其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如果仅选取文字史料中的一部分,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为此,在文字史料的选取上,应当注重保持史料的完整性,以便于学生更清晰、准确地理解史料核心内容,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内在关系,增强史料在教学中的辅助效用。

此外,还要注意,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准确性,在史料的选取上,也要重视其专业性和规范性。一般来说,无论是人民版教材,还是《中外历史纲要》,都属于历史类教科书。而历史类教科书作为一种学术著作,保障其中史料内容的专业性、规范性,是对此类著作质量的基础要求,因此,教科书中史料的来源都较为专业和规范,在教学史料的选取中,可以考虑从教科书中史料来源处选取,由此保证教学史料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就目前来看,在教科书中,古代史部分的史料通常源于史部、集部文献,近代史部分的史料一般源于档案文献,现代史部分的史料则来源于领导文集、讲话稿,因此,在教学史料选取中,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从上述史料来源中选取合适的史料内容,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落实基于历史实证素养培养的教学立意。

基于上述论述,从总体上来说,在教學史料的选取中,应当增加史料选取数量,并需选取完整、专业规范的史料内容,以更好地发挥教学立意环境下,史料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2.图片史料的选取

图片史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史料内容,其相较于文字史料更具直观性,也是更加有说服力的史料实证,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发展其历史核心素养,所以将图片作为史料实证,在教学立意环境下,对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当代的高中教育领域内,大多数高中生均为青少年,从其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其对于色彩鲜艳的图片更具偏好。因此,在图片史料选取中,应当尽量选择色彩鲜艳、印刷清晰的图片作为图片史料,以更好地迎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现状,提高图片史料选取效果。

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文字史料的出处往往备受关注,但却经常会忽略图片史料的出处,这会造成文字、图片史料的不一致,影响学生正确历史表象的形成,因此,在图片史料的选取中,秉承严谨选材的原则,从可考的史料来源范围内选择与课程内容对应的图片史料,保证教学史料质量。在此过程中,鉴于人民版、《中外历史纲要》等教科书对图片史料选择的严谨把关,可以考虑直接从教科书的图片史料来源中选取教学史料,这样也能够让教学拓展内容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紧密,提高教学工作的连贯性。通常来说,教科书的图片史料来源一般为,古代史图片源于博物馆编著的图集、图书,近代史图片源于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编著的图书,现代史图片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图集》等专业图书、图集,因此,在图片史料选取上,可以从上述来源中,选取所需图片史料,以保证图片史料的准确性、规范性。

在当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立意环境下,新出台的高考模式也开始将核心素养定位为考核的侧重点,而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作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在选取图片史料时,也要注意突出传统文化,并适当增加历史文物图片的选取数量,由此充分发挥图片史料直观生动的优势,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象征,如器物、绘画、书法等文物中所蕴含的美感、意境,熏陶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优化其对传统文化藝术的理解能力。

此外,还要注意,在图片史料选取中,一定要以教学立意为导向,使图片史料成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推动教学立意实践的有效工具,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选择图片史料,以充分发挥史料的效用,提高史料选取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二)史料的应用

1.文字史料的应用

在历史教学中,文字史料的精选和应用设计均极为重要。如果课堂教学内容仅限于介绍史料,就让教学工作成为单项的知识灌输,容易影响学生思维的聚焦与认知框架的发展,但若只有学习探究问题,也难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可以考虑运用建构主义思想,在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同时,为其提供能够起到探究辅助作用的文字史料,引导其运用文字史料,建构出问题答案,这样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立意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顺应当前新高考形势,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以《中外历史纲要》教材中课程“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前的福建历史高考的核心素养考核重点,确立一个“论从史出”的教学立意,将探究问题设置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为学生提供两宋时期,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文字史料,然后让其根据这些史料,结合独立思考,得出探究问题的结论,使其经历建构主义学习过程,并由此发展其“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强化其历史核心素养。

但在史料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大部分高中生在大段文字史料的阅读中,很容易会产生倦怠感,导致其阅读效率低下,对史料的应用效果造成了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史料应用效率,还需要注意重视对学生史料解读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其掌握从史料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其在阅读文字史料过程中的疲劳感,有助于培养其文字史料阅读兴趣,提高课程进展效率。在此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勾画出文字史料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等,由此提前向其交代捕捉关键信息的方法,然后再要求其进行阅读,或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总结文字史料中的重要信息,以提高学生史料阅读效率和效果,深入优化文字史料的应用效果。

2.图片史料的应用

图片史料具有生动、直观的信息表达特质,且色彩鲜艳、印刷清晰的图片史料也很容易引起高中生的注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图片史料运用到激趣环节的设计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立意环境下,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基于此,在图片史料应用中,需要从历史细节入手,结合细节讲解,将图片作为课程导入工具,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的同时,顺利地进入课程设定的历史场景中,此时,其很容易产生疑问,或想要了解更多,由此即可调动出其主观能动性,让其不断深入到课程学习中。例如:在《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课程“辽宋夏金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出自河南禹州白沙宋墓壁画图片,《夫妻宴饮图》这一图片史料作为课程导入工具,并详细讲解该史料的来源,以及图片阐释的内容,由此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细节性的历史场景,使其在形成对辽宋夏金时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初步印象的同时,产生好奇心和疑问,如此时的经济水平到底有多发达,是否会高于唐朝等,由此即可让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强图片史料的应用效果。

在图片史料的应用中,应当注意虽然图片史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但由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依靠自身对图片史料进行完整的解读。因此,如果要将图片史料应用到问题自主探究环节上,就应当提前向学生讲解图片史料阐释的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图片史料完成问题探究,或者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其进行问题探究,由此确保其能够有效运用图片史料,完成探究,保证史料应用效果。

结束语

保证教学史料选用的合理性,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立意,制订史料选用方案,能够让史料的辅助效用更具针对性,有效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课程内容,从而深入优化历史教学效果,推动高中历史学科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利娟,周小粒.“历史解释”的远洋掠影:基于英国历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分析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9):137-143.

[2]江岱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策略:以《从近代化探索看民族精神(1895-1919)》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4):118-121.

[3]郭珊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导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KXB20一970)。

1410501705233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试论高中历史教育的构建模式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浅谈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