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西省晋南地区果业现状及建议

2021-03-18 10:17周鹏程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晋南果业果品

武 曦,周鹏程,张 罡

(1.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 太原030006)

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振兴是研究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果业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发展最快的产业,也逐渐成为山西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果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绝佳选择。晋南地区作为山西省果业生产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果树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地区的果业在走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晋南地区果业的优势,探索该地区果业发展对策、增强其产业竞争力已成为新时期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课题[1]。

1 山西省晋南地区果业现状

运城、晋城、临汾、长治四市同处山西省南部,为广义上的晋南地区。该区域多为丘陵地区,气候温和半干燥,盛产优质水果。2018年,山西省果园总面积544.91 hm2,水果产量697.56万t,晋南地区就占全省果园面积的68.79%,水果产量占91.51%,发展极不均衡。就一个地市的果业发展来说,除临汾市吉县的苹果和隰县的玉露香梨形成初步的规模优势外,其他各地市在有限的水果种植面积上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规模优势[2]。

1.1 山西省晋南地区果业总体情况

截至2018年底,运城市果业发展规模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果园面积287.17 hm2,占晋南地区的52.70%,水果产量574.89万t,占晋南地区的90.06%。其中7个水果主产县(区)在提质增效发展道路的引领下,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运城市苹果发展也是较为突出的,产量达到317.31万t,其中5个苹果主产县(区)被农业部列为“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业带重点县”[3]。

临汾市果园面积为77.65 hm2,占晋南地区果园面积的14.25%。水果产量58.32万t,占晋南地区的9.14%。大宁、翼城、隰县、吉县四县凭借产业和地域优势,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水果示范基地县,并先后通过了“国家级水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的考评。目前临汾市水果产业最为突出的特色地域品牌为 “隰县玉露香梨” 以及 “吉县苹果”, 特别是隰县玉露香梨作为临汾市自主品牌,在品牌创建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4]。

与运城市和临汾市相比,长治市和晋城市的果业现状相对处于劣势,果园面积分别为5.14hm2和4.91hm2,分别占晋南地区的1.37%和1.31%。水果产量分别为1.5万t和3.62万t,分别占晋南地区的0.23%和0..57%(表1)。

表1 山西省晋南地区果业情况

1.2 晋南地区优质水果分布

晋南地区优质水果包括三大板块,分别是苹果、梨及其他时令水果板块。水果分布如下:

表2 晋南地区优质水果分布

2 山西省晋南果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晋南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为我省优质高档果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但总体来说,这种优势并未真正体现。和国内外果品生产先进产区相比,还存在着单产低、优质果率低,品种结构单一,栽培技术不配套,栽培设施相对落后,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

2.1 晋南地区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

晋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一方面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气候类型;另一方面,部分果园地处贫困山区,土壤瘠薄,十年九旱,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比如长治市90%的果园种植在山地,仅有10%的在平地,山地果园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水土严重流失、缺肥缺水,给果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5]。此外,晋南的地形以盆地为主,可谓是三山夹两盆,山地相围就意味着交通不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招商引资的机会。

我省果园仅有30%处于保浇地,而70%的果园多为旱地、坡地和山地,部分地区果园出现灌溉设施陈旧、破损甚至老化、丧失功能等现象,无法满足山区丘陵果园的发展需求,给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隐患[6]。晋城市大部分果园缺乏肥水灌溉配套设施,防雹网、防鸟网等装备与优势产区相比较滞后,果农更没有申请果树灾害保险的意识[7]。临汾市部分地区农机具不配套,防雹灾、防晚霜冻害体系建设不完善,同时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较少,防灾抗灾措施不及时[6],致使果园生产率受影响。

2.2 晋南地区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产业化水平低,优势产业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要实现水果产业化,水果基地规模的大小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晋南地区除苹果、梨种植规模还可以,其余水果如桃、葡萄、樱桃等大部分是零星种植,主要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所需。运城市的苹果种植多以家庭为主,种植地区大部分都在山陵和沟壑,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加上果品市场流通渠道受阻,水果贮存、运输等方式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果品产业化水平降低[7]。

水果产业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特。虽然临汾市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产业,隰县玉露香梨、吉县苹果,但仅仅发展已有的品牌产业是不够的。长治市、晋城市和运城市部分地区出现了名果不名,优果不优的现象,导致生产的果品没特色、价值低、市场发展受阻,果品前景令人堪忧,所谓的优势产业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果农收入不稳定。

2.2.2 品牌发展有限,果品质量有待提高

晋南地区果品种类、品种丰富,但多而不优;各地品牌众多,但杂而不亮;果品生产量大,但产业大而不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晋南地区能叫的响亮的品牌有临汾市的吉县苹果和隰县玉露香梨,虽然运城市的水果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位居第一,但却没有发挥其优势,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此外,吉县苹果与邻省知名度高的河南灵宝苹果以及陕西洛川苹果相比,品牌价值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等质量的果品因品牌效应,吉县苹果的市场销售价格要低15%~20%[8]。

2.2.3 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比例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长治市的早熟品种市场大,但品种少,产量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而中、晚熟品种成熟时间过于集中,导致果农卖不上价,收入减少,挫伤了生产积极性。相反,运城市早中熟品种所占面积比例小,晚熟品种所占比例大,像晚熟红富士苹果占运城市水果种植面积的80%,虽然近年来提出了“增早扩中控晚”的发展路线,但由于种植模式暂时没有形成规模,不能统一管理,导致早、中熟品种更新缓慢[8-10]。

2.2.4 人才队伍严重短缺,基层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省仅具备省、市、县的果树技术推广体系,而且从事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各乡镇以及村级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无法形成有效衔接,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急需重整旗鼓,改变人员年龄偏大、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员较少、职称晋升难、工作经费没保障等现状,强化基层服务功能[6]。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重科研,轻推广,导致科研与推广脱节,使“科研服务生产”的理念大打折扣。

3 建议

持续优化发展晋南地区水果产业,要秉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以地区品牌为主的水果产业集群,将水果产业发展成农业产业新的增长点,打造脱贫攻坚的新亮点,助力农民增收脱贫[6]。只有让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能真正实现振兴。

3.1 因地制宜发展水果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

要使乡村产业兴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果树产业。不同区域,对水果品种的需求不同,可以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与动态,将符合要求的果树品种集中连片种植,统一实行区域化规划,科学化合理布局。可以选择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区域特色、经济效益明显的果树品种进行重点扶持,高标准建设一批品种品质优良、栽培技术先进、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凉香苹果、晋富1号、2号、3号苹果等名特优新果品生产基地、智慧果业”示范园、优质高效示范点,走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10]。

3.2 加强大数据和电商平台的应用

运城市的大数据运作思维模式广受好评,其主要着力研发适合本区域的特色、优势水果的价格指数。该模式通过对水果价格指数的编制和长期运营,可以帮助地区水果产业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并掌握行情,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出现信息滞后等情况,为种植户、加工企业提供有效参考,促进种植结构合理化[3]。

现如今,互联网日益发达,网络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范围更广,销售水果的商户和果农除了联合淘宝、京东等网络平台,还可以通过与电商平台对接,进行预售活动,提高品牌水果知名度。同时,物流运输方面做好强有力的后盾,品牌水果才能在市面上大展拳脚。

3.3 优化设施栽培技术,提高水果质量,加强水果品牌建设

近年来,提高水果质量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我省农业质量不高、大而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现代科技装备,设施投入不足。可以从重视推广运用轻简化设备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在旱涝频发和土壤排灌性较差的地区,应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既省肥,又省水;在平原区的果园,应结合标准化建园,可以采用减密间伐、黑膜覆盖、旱作栽培等实用技术,安装滴灌管、微喷设施等省工设备[11]。同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控措施,比如建设防雹炮台、防雹网、防冻风扇等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果品质量提升了,打造品牌之路自然也会越来越好走。已经叫得响亮的品牌地区,比如临汾市、运城市,可以开展本区域水果产业品牌与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地标性产品,强化品牌质量管控,确保品牌“含金量”。同时,鼓励品牌走出山西,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没有创造出自己品牌的地区,比如长治市、晋城市,可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当地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并以品牌战略为支点,着力打造高端水果品牌。

3.4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

优化果树产业品种结构,提质增效,是解决果品产量过剩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将生产从总量增加调整为控量、提质、节本、增效、安全;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早、中、晚熟品种布局,城市近郊的县可以以极早熟、早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为辅,适当增大宜加工品种以及名、稀、特、优水果的栽培面积,丰富果品种类[9]。发展果品的同时,充分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覆盖技术,增大水果产量,从而促进果品及早上市,弥补生产淡季。离城市较远区域的乡村,可将中、晚熟和耐贮运的水果品种作为发展重点[5]。

3.5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发展水果产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要推进果业绿色发展,鼓励引导企业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坚持不仅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一方面要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违禁药品使用,比如通过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现化肥零增长。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变污染为资源,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实施生物覆盖(生草、种草、秸秆覆盖)、“畜-沼-果”“草-鹅-果”等种植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蓄水保肥能力[6]。

3.6 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力,科研与实践并重

要实现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还得借助科研人员的力量。可以与科研院所有效联合,依靠技术来破解品质差、单产低等发展瓶颈。充实基层技术队伍,可以通过技术考核等机制加快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力,解决基层人员的待遇问题,更好地为乡村产业振兴服务。同时,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解决科技服务果农最后一公里问题。

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提升果农自身的素质是果业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动力。可以通过实施果农培训计划,多渠道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为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保障。继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建成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4 结语

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的物资生活日益丰富,果业发展正在不断面临新的要求。必须在农村地区突出果业的地位和发展优势,正确判断山西省晋南各地区果业发展不完善之处,制定符合乡村振兴发展特点的发展路线,开展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优化设施栽培技术;提高水果质量,加强各地区水果品牌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持续发展绿色、无公害的现代农业;加强大数据和电商平台的应用;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实力,从本质上改善晋南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共同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晋南果业果品
新媒体时代晋南鼓乐的传播困境及发展路径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晋南民间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方式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辽宁果业技术装备融合发展研究
江西省寻乌县果业转型期融资问题研究
邮购光盘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