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作文教学启蒙功能的弱化与优化路径

2021-03-18 01:03武少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体写作能力作文

摘 要 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既存在一些教育理念性的误区,也存在学生写作启蒙功能严重弱化的现象。对此,中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写作的基本规律,借鉴创意写作的理念,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语言思维特征,积极优化多元化、系统化、多层次的教学模式,着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突出学生的“自由写作”意识,以实现持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中小学 作文启蒙 教学

中小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综合性及实践性,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阅读和写作,强化语文素养及能力。語文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概念,即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地使用母语,目标达成的依据即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目标达成的依据即学生能够自觉表达和书写家国情怀。基于此,中小学作文教学应围绕语文素养,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创意写作能力为目标,把学生的成长和写作能力提升结合起来,积极优化作文启蒙教学模式及方法。

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弱化启蒙的理念性误区

作文不仅是一种表达技能,更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想象及理想的表达。然而,生活转化为文章,首要是写作者饱满的写作热情、坚定的写作信心以及自觉的写作意识,其后才是技能的训练和强化。按照创意写作的理念,写作教学首先要破解学生的写作障碍,启蒙引导学生自由写作。然而,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启蒙功能被弱化,存在以下一些理念性的误区。

1.作文教学成为“特殊”的语文教学

中小学作文教学归属语文教学,是当下通行的教育理念。作文教学多复制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占主导,在课上布置题目,明确主题,讲解写作思路等,然后,把剩余时间留给学生写作。若教师讲的少还好,一旦讲多了必然占去学生写作的时间,致使大部分学生在课上完不成作文。由于写作思维需要连贯性,课上完不成的作文,一旦中断写作思路,课下续写难度较大。此种情况下,学生若要保证作文质量,课下必须“苦心”再寻整块儿时间重写,必然增加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显然,语文教师把作文课当成语文课上,课上“讲作文”、课下“留作文”的模式,违背了写作教学“学生写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原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反而会扼杀他们的写作兴趣。

2.写作内容过度强调真实性原则

中小学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会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引导学生从真实的人、事及生活写起,旨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生活的能力。教师多会用自己理解的“生活真实”设置习作题目,评改作业内容,不免会点评一些“胡抡瞎扯”的文章为“不真实”,甚至怀疑一些“胡说八道”得很棒的文章是不是抄袭的。实际上,孩子的想象力是优于成年人的,其对“真实”的理解与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们观察世界不是靠“眼”而是靠“心”,他们看到的不是纯客观的现实世界,而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童话世界”。他们对描写原汁原味的生活不感兴趣,反而对自己的直观想象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另类的刺激和创新,善于尝试虚构的艺术、真实的表达。因此,教师过度强调写作的真实性原则,会扼杀学生的写作联想力和想象力。

3.作文的评判标准主题至上

作文主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内容具有广泛的综合性,作文的评价理应多元化。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为快速提高成绩,写作内容模式化,作文评定强调主题至上的考量标准。一是写作训练限定为常见的考试文体,或是写人叙事的散文,或是表达观点的议论文,并按照考试评分标准反复训练,导致作文结构、内容、语言等模式化。二是作文评定坚持“主题立意高,得分就高”的理念,学生写了许多“假大空”的文章,缺乏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作文评判标准主题至上的理念,忽视学生的语言细节,漠视个性化写作风格,限制学生的写作创新,严重违背了写作规律,不利于中小学生的作文启蒙。

4.语文教学核心目标界定模糊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语言学习、阅读训练及作文强化训练,是连贯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写作能力。语言学习重在提升语言素养,为写作提供语言工具;阅读训练既是在训练造句组段能力,也是在强化学生的思维启蒙,两者最终要服务于写作能力的提升。然而,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学割裂了其内在的联系,语言教学方法单一,文本讲解枯燥,缺乏多视角引导;阅读训练目标不明确,考核答案标准化,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自主意识,更没有完全确立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语言学习和阅读训练能力目标不明,对作文强化训练支持不够,造成作文教学孤立无援。

二、中小学作文教学启蒙功能弱化的表现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一直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写作能力不强,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也存在弱化启蒙的问题。

1.重应试功利性,弱化主体意识启蒙

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功利性”,中小学作文教学违背写作规律,忽视学生个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为追求短期成绩,教师往往在作文教学中主导了题目、审题、构思、语言、思想等各个环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写作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缺失,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不能获得写作的成就感,遂逐渐“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或草草应付了事,或东拼西凑、依葫芦画瓢”[1],导致“作文结构‘八股化”“作文题‘固定化”“情感‘虚假化”[2]。显然,中小学作文教学重应试的功利性目标,弱化了学生写作者的主体意识启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自觉性。

2.重写作技巧训练,弱化写作思维启蒙

写作是意识先行的主观行为,是“兴趣+个性”的创造性劳动。中小学作文教学应基于学生写作兴趣,首先注重学生写作思维及想象力的启蒙,然后才是学生写作技能的强化训练。然而,当前作文课堂教学本末倒置,过度强调写作模式和技法,比如,文本构思、主题提炼、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实施系列性、程式化训练模式,客观上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学生不能主动思考、写作,直接的后果是他们的作文没有特色和创新,写作的创意不足。中小学作文教学写作思维训练不到位,再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无从发力,必然导致作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创意且效率低下。

3.重文学写作训练,弱化多文体写作启蒙

中小学作文教学应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思维特征,通过多文体训练提升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实现其情感及思想的无障碍表达。然而,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文体训练单一,记叙文的“文学脂粉味”太浓,过分强调语言修辞,主题情感化严重;议论文结构“程式化”,学生自主观点和思想缺位,推理、论证缺少理论及学识支撑。参照写作学四大文体标准,中小学作文训练基本限于散文,训练最多的议论文也多归属议论散文之列,总体偏重写人、叙事、抒情、说理,而对新闻文体、应用文体、理论文体等涉及较少,缺少其他文體的认知启蒙。中小学作文教学缺乏多文体的训练,弱化了写作的综合性和社会性训练,与高等教育、社会的需求脱节。

三、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优化的思路

创意写作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由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工作坊创建,随后在欧美国家得以推广。21世纪初,创意写作引入中国后,首先在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并激起人们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创意写作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创意写作潜能,点燃写作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意写作的自觉意识,引导人们把写作当成一种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创意写作理念的关键是“自由写作”启蒙,其对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模式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1.贴近生活写作,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中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蒙学生乐于表达、善于动笔,逐步形成热爱生活、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习惯。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第一步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教师要贴着学生的生活布置题目,顺着学生的思路指导写作,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写什么”“会写什么”,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明白写作就是“我”“与自己对话”“我”“与外界对话”[3],然后,学生才会慢慢养成自觉自愿写作的习惯。

2.课堂作文少写多改,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一种脑力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体现出个体的创造性、实践的操作性、动态的综合性等特点。具体到写作能力,首先体现学生操作母语的熟练程度,再者体现学生综合性的知识水平。知识的积累更多依靠阅读,操作母语的熟练程度则依靠多写多练。创意写作课堂教学提倡“30%讲授、70%实践”,即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作文不但要训练学生写作,还要强化修改训练。高水平的作者不但要会写文章,还要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写作10篇文章只是横向的重复劳动,而把一篇文章修改10遍则是纵向的提升。因此,按照写作的基本规律,中小学课堂作文教学要少讲写作方法,多与学生互动探讨作文主题,放权让学生动手“自由地”写起来。同时,教师不能追求写作数量,要强化修改环节,尝试一篇作文多次修改的模式,培养学生主动修改文章的意识,促进其写作能力纵向的提升。

3.革新作文评价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写作具有个体创新性,既体现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思想的主观性,也体现为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写作的创新意识。从最初的静态文本写作学,到动态过程论写作学,再到创意写作理论,写作教学越来越重视思想的独特性,越来越强调写作主体的创新意识。因此,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应当围绕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心理情感,保护其想象力,甚至不符合逻辑的幻想,树立他们写作的信心和勇气。对此,教师要革新作文评价理念:一是不能紧盯“考试标准”不放,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担起作文启蒙的责任;二是学生的作文一定要评改,而且要有创意的评语,用老师的创意评语来激发学生的创意写作;三是一定要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也不妨挑出来表扬他,从而树立学生的写作自信,让他大胆写出自己知道的或者想知道的,学生的创意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中小学分学段作文启蒙教学体系的优化

中小学作文教学应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语言交际功能发展以及思维活动发展特征,“确定中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科学序列”,实施不同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4]。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遵循写作规律,做好作文启蒙教育的体系建构和优化,引导学生打通从阅读到写作的通道,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自由转换。事实上,我们要打通学生“意”到“言”的通道,依靠的“并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一种思维习惯”[5],启蒙学生“达成‘非构思写作的境界,实现写作的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6]。

1.实施读图作文训练法,重在激发小学生写作想象力

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其语言发展凸显信息交流和自我表现的功能。此时,作文教学应当基于“动力·兴趣”,采用读图作文法、情境作文法、游戏作文法、活动作文法等,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小学作文教学从读图作文法起步,继而采用情境设置等其他作文法,重在培养学生从静态图画到动态图画的读图能力。实践证明,小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就是阅读动态图画的能力,是更高级的读图能力。中小学生只有把一段段生活定格为一张张静态的图画,并储存记忆在大脑里,才真正具备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

因此,作文启蒙教学首先应以图画为据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其大胆地写出自己想象的故事,激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其次,强调学生读图能力培养,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图中的重点,围绕其兴趣点展开想象来编写故事。其实,作文教学提升了学生阅读静态图画的能力,自然有助于提升其观察和提取生活的能力。因此,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重点是强调读图能力,从静态图画阅读到动态图画阅读,引导学生把看到、想到的人、事叙写出来,不但能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还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素养。

2.实施快速作文法,重在培育初中生写作习惯

初中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其语言发展凸显个别影响功能。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积淀和写作训练,初中生具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和生活素养,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并能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并有较强的写作冲动和意识。但是,初中生课程作业越来越多,可资利用的课余时间有限。相比其他课程作业,课下布置作文作业很容易加重学生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初中作文训练可以强化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顺畅地表述自己的生活及情感轨迹,启蒙的重点是养成学生的写作习惯。

基于写作习惯的培养,初中作文教学应基于“做人·作文”实施快速作文法。快速作文法遵循学生的第一直觉,借鉴了头脑风暴及发散思维的逻辑。作文课上,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题目,或者由学生随机写出题目,然后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看题目5分钟。在这5分钟内,学生应围绕题目,快速地将自己想到人、事、物等,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草稿纸上。然后,学生可按照写作要求,在纸上圈出5~8个关键词,迅速勾勒出简单的写作提纲。随后的70~80分钟,学生要心无旁骛地按照写作提纲写作。写作期间,学生应遵从第一直觉,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回头、不阅读、不停笔、不修改,文章写作一气呵成。下课时,学生无论是否写完,都要按时交作业。快速作文法要求课上完成文章写作,同时要配套强化课堂修改环节,可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利于初中生自觉性写作习惯的形成。

3.实施多文体仿写作文法,重在提升高中生多文体写作能力

高中阶段的语言发展及写作训练,开始凸显学生语言的自我教育和创造功能。实际上,自初中开始,作文教学法就过于应试化,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我们采用大量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并在文体上侧重于散文和议论文。任何一种文体,写作时间一长,学生都会有厌倦心理,且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及适应能力的提升。按照写作规律,高中作文启蒙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思考生活,并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性,训练文体应当逐渐走向社会化和多元化,进而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

故此,高中作文教学可以采用多文体仿写的方式。比如,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炼字炼句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仿诗写作的方式。诗歌语言是精炼的,再者诗歌写作可长可短,因此,仿诗写作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除此之外,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说、剧本等文体的仿写,以提升其编写故事的能力。再者,基于今后工作及高校学习需求,高中作文教学应该适当穿插新闻文体、应用文体和理论文体等的写作常识,引导学生进行一定量的仿写训练。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判标准逐渐多元化,不再局限于议论文文体,越来越侧重学生语言素养、生活素养、学识修养、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评。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应当基于“语言·文体·思维”实施多文体教学和训练,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语言思维能力等,使之与社会及高校写作教育接轨。

综上,中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应克服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突出写作教学的独立性、系统性和创造性。教育专家李希贵早在1984年就提出,作文教学应当从语文教学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事实上,国外诸多经验也表明,“作文教学确实并非语文一科能够荷此大任,应该多科予以‘集体供养”[7]。中小学作文教学从看图写作到观察生活、描摹生活、表达情感及思想,从感性到理性,体现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此,中小学作文教学应借鉴创意写作的理念,遵循“生活”“情感”“思想”的思维规律,优化分阶段、多元化的启蒙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写作兴趣、写作自信、写作习惯和创新意识,并将其作为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主向。

参考文献

[1] 洪丽华.“激趣作文教学法”:民族学校汉语作文教学的有效

模式[J].中国民族教育,2015(06):44-46.

[2] 李维勤.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10):139-140.

[3] 张松祥.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对话意识的唤起[J].教学与管理,2018(07):59-61.

[4] 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07):55-59.

[5] 张华清.作文教学要打通三个通道[J].当代教育科学,2012(12):55-58.

[6] 马正平.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21世纪小作文教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11):4-6.

[7] 张年芳,张松祥.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迷思及其返正[J].教学与管理,2015(07):54-56.

[作者:武少辉(1979-),男,河南宝丰人,平顶山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文体写作能力作文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