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粮

2021-03-18 00:56黄晓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煎饼麦子面团

黄晓梦

关于珍惜粮食的句子信手拈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我初中时学过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文中写卢进勇因小腿发炎而掉队,本想日夜兼程赶上部队却遭遇暴雨,身上的衣服被浇透,手在衣服的口袋里意外摸到了一个面团,尽管他饿得发晕,为了不至于一口吞下去,希望这个面团“细水长流”,就将面团捏成了细长条……

粮食就是命啊!

我刚记事时,家里来了贵客,母亲从邻居家借来一盆麦面,给客人擀面条。煮好后让我把面条从厨房端到堂屋给客人吃,我由于过于紧张,“砰”的一下摔到了地上,面条沾满了泥,母亲又气又急,忍住没发作,悄无声息把面条拾起来,用清水洗净,又回锅煮,再端给客人。

在那个粮食匮乏、食不果腹的岁月,母亲的淡定与惜粮就是这样炼成的。

70年代吃的煎饼,是实至名归的石磨煎饼。我家人口多,隔三岔五地推磨。天气热时磨膛里剩的残渣容易酸腐,前几圈推的糊子酸味扑鼻,烙成的煎饼又厚又黏,但是母亲舍不得扔,在煎饼里撒点盐,卷成卷,放进鏊窝里烤,改变了煎饼的味道,她自己吃了,每次皆如此。

现在不少人家里逢喜事,就在饭店里大操大办,饭桌上吃剩的鸡鱼肉蛋、蔬菜水果、米饭馒头等都倒掉了;许多家庭、单位食堂,也将吃剩的饭菜倒掉了……

殊不知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一个周末,在我家的餐桌上,先生看到孩子把吃剩的馒头扔进了垃圾筐,说:“我小时候,父亲去扒河,尽管很苦很累,也有危险,但是父亲很乐意去,因为能吃到馒头。父亲的饭量很大,可是他每顿都不吃饱,将攒下的馒头揣进怀里,带回家分给我们几个弟兄吃,那时我就眼巴巴地盼望父亲回家……”

现在的孩子也许不知饥饿是何味,天天吃汉堡、披萨、意面……我的孩子听他的父亲讲其亲身经历的故事,不以为然。

于是在一个麦香的时节,我带孩子到老家的田野。广袤的大地上风吹麦浪、香飘四野,我的家人在收割麦子。我也戴上草帽,左手抓麦子,右手用镰刀割,割一把,放在身后,再割一把,放在身后,如此反复,够一捆时,用麦秸捆住……两个小时后,衣服已被汗渍透,口渴难忍,顺手端起母亲从家里带来的一锅温开水,大口地饮。

孩子在我身后慢腾腾地拾麦穗,我把他喊过来,讲道:“我四五岁时就跟在家人身后拾麦穗,稍大点就拿起镰刀和家人一起割麦子。当时看着田地那么长、麦子那么多,心里发愁,嘴里嘟哝‘什么时候能割完,家人便安慰我‘眼是孬熊,手是好汉。有时不小心割破手,鲜血直流,我就地薅一把艾叶草,用它的叶子止血,继续割。一把把地割完,一捆捆地捆好,一车车地运到场上,码成垛,等阳光正好时,再一把把地往脱粒机的簸箕口不断地塞麦子。打麦子时,机声隆隆、麦穰横飞,全身一会儿就布满了灰尘,麦芒刺得皮肤难受,手上、脸上都黑乎乎的。那时候还用不起口罩,每次打麦子,鼻子、口腔中常常吸满灰尘,鼻涕、痰都是黑色的。”

我似乎进入了角色,吐了口痰,看儿子听得专注,继续讲:“打好的麦子还要分拣,用木杈挑走麦秸在旁边垛起来,剩下的就是麦粒麦糠了。再迎风扬起,把麦糠分离,最后就是麦子。麦子需晒干才能颗粒归仓。烙煎餅时,用瓢搲半桶,淘洗干净,机器轧成糊,用鏊子烙成一张张煎饼。有时把麦子推到面粉厂,换成面,用来蒸馒头、擀面条、包水饺等。儿子啊,当你吃上香喷喷的馒头时,你想过由田地里的麦子到成为喷香可口的食物,经过多少工序,多少人力吗?”

儿子若有所思……

恒念稼穑之艰,恒念“粒粒皆辛苦”,恒念做饭之繁琐,恒念土地面积日益减少……惜粮,二字如此之重,当代代传承,涌动不息。

猜你喜欢
煎饼麦子面团
麦子熟了
面团小蛇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麦子的回忆
清涧煎饼,好吃又好听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猫面团
煎饼侠
面团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