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治疗高龄老年肺癌伴顽固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2021-03-19 10:06张六伢韩晓亮胡汶斌汪钴棕何斌军袁顺达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单孔胸膜胸腔

张六伢 韩晓亮 胡汶斌 汪钴棕 何斌军 袁顺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趋势日渐显现,高龄老年肺癌伴胸腔积液患者逐渐增多,现已成为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组人群。由于老年患者本身生理机能已经下降,加上肺癌及大量胸腔引流液的持续存在,严重消耗机体营养,降低生活质量,为肿瘤的综合治疗带来了困难。近些年来单孔胸腔镜更微创、疼痛更轻、快速康复等优点已成共识,在老年肺癌患者中应用更具优势,更有利于术后康复[1]。本院2015 年3 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年龄≥75岁高龄老年肺癌伴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30 例,通过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活检,氩气刀烧灼胸膜转移瘤,减轻肿瘤负荷,胸腔内喷洒无菌滑石粉及顺铂干粉作胸膜固定,控制恶性胸水,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意愿,应用中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3 月至2019 年10 月间收治的年龄≥75 岁高龄老年肺癌伴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30 例,术前经CT 定位下穿刺、胸水、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胸腔引流量≥200 ml/d,持续2 周。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75~89 岁,平均(78.2±2.9)岁;首诊9 例,其它科室转入21 例(呼吸科10 例,结核科7 例,肿瘤内科2 例,肿瘤外科2例);肿瘤位于右侧18 例,左侧12 例;入院大量胸腔积液18 例,中等量积液12 例;单侧为主积液28 例,双侧中到大量积液2 例(伴心包少量积液1 例);血性胸腔积液10 例,黄色积液20 例;胸部CT 可见胸膜结节10 例,可疑结节12 例,无结节8 例;原发病灶≤3 cm 12 例,>3 cm 18 例;术前胸水脱落细胞病理非小细胞癌7 例,腺癌17 例,小细胞癌5 例,鳞癌1 例;术前有行肿瘤化疗及靶向治疗6 例,未行肿瘤治疗24 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完善检查后充分评估,麻醉会诊排除手术禁忌。术中单孔胸腔镜下操作,一般左右均在腋前线第4 肋间切开长约2.0 cm 的切口进胸,先分离胸腔内部分粘连,吸尽残留积液,再用卵圆钳夹持小方纱布压迫肺组织,仔细探查原发肿瘤,观察纵膈、肺表面、壁胸膜及膈肌等处的转移肿瘤,对能楔形切除的原发肿瘤,在距肿瘤2 cm 以外楔形切除,减瘤操作。壁胸膜转移瘤结节,取操作最方便处的结节完整切除,肺肿物及壁胸膜结节送快速病理明确诊断后,用氩气刀电灼胸腔内可视的广泛结节,以减轻肿瘤负荷。取50 ml注射器,将活塞拔出,向注射器内注入无菌滑石粉3~5 g+顺铂干粉60 mg,还原活塞,取输液器皮管,剪出长约40 cm 的一段,一端接注射器,一端用腔镜分离钳夹持,侧面剪1 mm 的出口,制作喷洒器。主刀将输液皮管伸入胸腔内各处,助手左手持注射器斜向上70°,右手握住活塞,快速往返推动活塞,使干粉在注射器远端形成雾状,再经皮管进入胸腔,滑石粉顺铂干粉会均匀覆盖于胸腔内(注意牵拉肺组织,使膈面及膈肌面也被覆盖)。手术切口内放置24 号胸腔引流管,腋后线第7 肋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艾贝尔管),摆好引流管,麻醉师鼓肺后关闭手术切口。患者回病房后立即予24 号胸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

1.3 观察指标 (1)术前壁胸膜结节CT 表现及术中所见情况。术前胸腔闭式引流后查胸部增强CT,由3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根据胸部CT 表现独立阅片,术中由主刀医师和2 位助手仔细检查壁胸膜结节,分确诊、可疑、无结节三种,均以2 位以上医师诊断一致作为记录诊断。(2)胸腔积液疗效评定[2]。术后第6 周胸部CT 检查评价疗效,参照WHO 制定的癌性胸腹水疗效判定标准分为4 级:完全缓解(CR),积液消失,症状缓解并持续≥4 周;部分缓解(PR),积液显著减少(>50%),症状缓解并持续≥4 周;稳定(SD),积液减少<50%,无增加趋势,症状部分缓解;无效(PD),积液无增加或减少。以CR+PR 为治疗有效。(3)疼痛评判: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0 为无痛,10 为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一般资料及壁胸膜转移瘤表现 手术时间45~72 min,平均(56.5±16.2)min,喷洒器制作时间2~3 min,术中出血20~65 ml,平均(45.6±22.8)ml,无中转开胸病例。术中淡血性胸腔积液10 例,黄色积液20 例(与术前相似),吸引胸水量500~1000 ml,平均(790.6±220.8)ml。术中壁胸膜活检28 例,其中25 例1 次取样明确诊断,3 例第2 次活检明确诊断,肺肿物楔形切除8 例。2 例在完成患侧手术后,对侧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壁胸膜转移瘤表现,术前CT确诊结节10 例,可疑结节12 例,无结节8 例,术中可见结节25 例,可疑有结节3 例,无结节2 例,较术前CT 所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例可见结节呈广泛粟粒样,大小不等,小者呈点状,最大者肿瘤样约2.0 cm,3 例未见明显结节样突起,表现为胸膜不均匀性增厚,卵圆钳探查胸膜组织变硬,颜色偏红,2例未见明显胸膜异常表现。见表1。

2.2 手术前后壁胸膜结节、病理类型及接受治疗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壁胸膜结节、病理类型及接受治疗情况比较[n(%)]

2.3 术后并发症及引流量变化 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及胸痛,发生在术后的第2~7 天,平均(4.6±2.2)天。术后第5 天体温37.8~39.2℃,平均(38.5±0.7)℃,VAS 评分4~8 分,平均(6.8±1.2)分。经退热止痛、对症治疗后缓解,无呼吸衰竭、ARDS 及严重胸腔感染等并发症。胸腔引流量术后第1 天改善不明显,与术前相似,引流320~460 ml,平均(350±70)ml,此后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第5 天引流65~175 ml,平均(120±50)ml,当引流量≤100 ml(维持2 d)后拔出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放置8~12 天,平均(7.8±1.2)天。术后第5 天与术前比较,体温、疼痛、引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 天体温、疼痛恢复正常。见表2。

表2 手术前,术后1 d、5 d及10 d临床资料比较(±s)

表2 手术前,术后1 d、5 d及10 d临床资料比较(±s)

注:体温为>37 ℃的增加值;t 值、P 值为术后5 d 与术前比较

组别 n 体温(℃) 疼痛(分) 引流量(ml)术前 30 0.1±0.5 2.5±0.6 368±56术后1 d 30 0.4±0.7 3.1±0.5 350±70术后5 d 30 1.5±0.7 6.8±1.2 120±50术后10 d 30 0.2±0.8 2.8±1.0 65±35 t 值 2.666 2.243 2.583 P 值 0.020 0.013 0.022

2.4 胸腔积液治疗(胸膜固定)效果判断 术后6 周复查胸部CT 观察胸腔积液情况,CR 23 例,PR 5 例,CR+PR 28 例,有效率93.3%(28/30)。SD 2 例,表现为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有胸腔引流管的后下胸腔、前上胸腔引流较充分,无明显包裹性积液,且胸膜增厚明显,侧胸腔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包裹性积液7 例(23.3%)。

3 讨论

高龄老年患者如何安全有效的明确诊断,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内科有向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硬化剂、生物反应调节剂、中药等促进胸腔粘连[3-5],减少胸水产生,但经胸腔引流管注入粘连剂分布不均匀、粘连剂用量大,且易引起多房性包裹性积液,有时甚至给后续外科处理带来困难,传统外科手术有胸膜剥离术、胸腔热灌注化疗等,但其创伤较大,高龄患者难以耐受。随着单孔胸腔镜的日渐成熟,其微创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以往认为有手术禁忌的高龄老年患者,单孔胸腔镜为其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并重的方法。

对高龄老年疑似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闭式引流充分后复查胸部增强CT 是诊断的重要环节,肺复张后可清楚显示肺部病灶,肺部病灶较小时穿刺活检困难,且穿刺本身有假阴性、胸腔大出血、气胸、大咯血、空气栓塞等并发症,有时病灶位于纵膈面,或因肩胛骨、锁骨等遮挡而存在穿刺盲区。电视胸腔镜具有良好的视野,在灵活精细操作下完成诊断与治疗目的。本组30例患者100%明确病理诊断,较术前病理诊断更为精确,减少了因穿刺活检带来的假阴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后续肿瘤精准治疗明确了方向。术中喷洒器制作简单,喷洒均匀,滑石粉用量较内科经胸管注入减少,固定效果更满意,CR+PR 达到了93.3%,2 例患者在纵膈面及膈肌面产生了多房性的包裹性积液,原因是早期开展的2 例手术,疏忽了纵膈面及膈肌面的喷洒,此后作者在喷洒中用卵圆钳暴露纵膈面及膈肌面,使粉末胸腔内全方位覆盖,类似的情况明显下降。胸膜固定手术后最常见的是胸痛、胸腔感染及发热,通过对术后胸部CT 的动态观察,发热、胸痛及胸腔引流量随着胸膜固定的完成而结束,胸膜固定一般在术后5~7 d 完成,胸腔引流减少。术后早期出现的多房性包裹性积液,随着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胸膜粘连,包裹性积液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吸收。在明确诊断及胸膜固定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为后续肿瘤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了生存期,本组术前愿意接受肿瘤治疗只有6 例,而术后高达27 例,较术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尤其是手术取得的肿瘤组织多,避免了因穿刺活检或气管镜检查肿瘤组织太少,不能满足基因检测要求而带来的问题。

总之,高龄老年肺癌伴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单孔胸腔镜下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通过手术活检与胸膜固定,获得了精确诊断与胸水治疗目的,为后续肿瘤综合治疗创造了条件,同时喷洒器制作简单、省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孔胸膜胸腔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对照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