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2021-03-19 05:32赵微巍代安娜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政专业

赵微巍,代安娜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5)

1.引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要“严把高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新时代,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践行者。

2.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新时代要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本文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两方面作以阐述。

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师德突出表现在,高校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新时代高校教师要紧随时代步伐,拥有敏锐的政治敏感度,具有时事政策的把握能力。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主动学习出台政策并贯彻落实到位,与学校发展勠力同心,与社会进步同向而行,与国家前途共命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践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具有将立德树人融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中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应怀广阔胸襟、仁爱之心、以德育人、关爱学生;应对学生宽严相济,亦师亦友,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竭尽所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为学生打造平台,甘为人梯,甘于奉献。

2.2 夯实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打造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校教师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有教育教学业务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亟需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2.2.1 执教能力

执教能力是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根本,首要包括知识传授能力和课堂领导力[1]。面向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授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思想碰撞升华的过程,高校教师要能将知识讲解的深入浅出,要能指导学生博观而约取,使学生在浩瀚知识中把握住关键和前沿信息。高校教师要具有面向高等教育的课堂领导力,良好的教师领导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抛砖引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专业思维的形成。真正实现由教向学的正向转化。

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蓬勃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都促使教师要能够从线下到线上,课堂内到课堂外,讲授到辅导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执教能力要不断改进和提升。

2.2.2 指导实践能力

知识、能力、素质是现代高校教育的三方面。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教育。由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转化,需要通过实践过程来实现,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因此,除理论教学之外,教师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的业务能力。

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指导实践活动能力可以从专业实践课程指导能力、创新创业活动指导能力[2]、竞赛活动指导能力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能力等方面着手。指导实践能力是一项综合型、高度集成的能力,教师要具有从实践课程的分散实验到课程综合型实验,从课程实验到创新创业项目,从竞赛项目到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把握、引导和指导的能力;使学生从专业学习到专业实践、从专业实践到专业应用、从专业应用到创新创业应用融会贯通。

2.2.3 学习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不竭动力,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见图1),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图1 教育教学研究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高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要真正做到:“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扎实学识支撑高水平教学”。新时代高校教师应自觉学习专业前沿知识,充实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教研能力和科研意识。当下知识更新急剧,前沿科技快速发展,新的观念不断形成,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更要以身作则,紧随时代发展,勇立时代潮头,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培养和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而这份勇气和自信来源于高校教师不懈的学习和专注的研究。高校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目标研究、教学方式研究、先进教学技术研究和教学资源建设研究,能够有效提升高等教育教学水平。高校教师应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的实干精神,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3.1 开拓途径,创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机会[3],全面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修养,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要始终坚持把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要位置,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职业使命感。

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提升教师政治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对教师进行政治政策相关培训,使教师准确把握教育教学政策方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学习陈宝生部长关于《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吴岩司长关于《全面把握形势全面振兴本科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教师学习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视频,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努力、认真、严谨教学,注重为人师表,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加强自律,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得到学生尊敬。

成立学校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严格遵照《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执行;组织教师开展“新时代 好教师”系列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提升师德修养,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改革的保障措施。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协同联动。建立教务教学管理部门、党团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院系等相关部门互相协同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强化工作考核。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建立动态化、常态化评价模式,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将院系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评价。强调每门课程都要注重根植理想信念,凸显家国情怀,突出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三是提供充足经费支持。划拨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通过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或立项课程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工作开展突出的院系和优秀课程给予奖励。

坚持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同行,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思想教育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开展线上线下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教师具备学通、掌握和活用的本领,真正将思政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真正将思政融入高等学校课堂,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中。

3.2 推崇“尊师重道”之风,关爱教师,提升高校教师传播大爱、融爱于教、以德育人、春风化雨的教育能力

“尊师重道”是我国优秀传统,在当下,各高校应大力推崇“尊师重道”之风,使高校教师职业具有幸福感,使高校教师具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吸引优秀人才加入高校教师队伍中,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学校要建立教师沟通渠道,了解和关注教师的个人意愿,特别是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鼓励教师不断学习进步,激励教师砥砺前行,为教师打造上升空间和发展途径,使学校成为教师激情满怀,建功立业的“主战场”,使教师成为学校发展前行的中流砥柱。学校应与学生、家庭共同努力,共同帮助学生理解高校教师的付出和苦心,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系[4]。

3.3 创造学习机会,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制度保障护航,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3.3.1 学习和提升平台搭建

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平台支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提升高校教师执教能力。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获取大量前沿知识,遴选制作符合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线上教学平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开展教学研究,反哺教育教学,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教学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素质的技能”[5],是可以通过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逐渐掌握和提升的。为教师提供如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讲座、教学基本功大赛、线上参会、线上学习、远程互动等多种学术交流方式和学习途径;支持教师开展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充电学习,接触前沿技术,提升专业技能,不断提升执教能力。在多次学习中,努力使教师掌握高等教育理念,充分认识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注重学生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校教师指导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项不间断的常态化工程。高校教师只有在自身不断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高度、更有深度的为学生开展实践指导。目前教师在学校内开展的实践活动有限,思路和实践能力受到局限。仅仅通过讲座、参观、考察等方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不够深入,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也缺乏有效指导[6]。短时的培训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为拓宽实践范围、加强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指导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校企合作[7],以师资培训、教师与工程师互认岗位等多种方式,为教师搭建实践能力提升平台;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入校授课,组织专业教师随堂学习和教学观摩,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并支持教师赴实践基地参与项目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假期等集中时间,针对教师实践薄弱环节和前沿技术应用场景,开展常规性定岗实践和集中培训,使教师为新的学期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夯实基础。定期组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与合作企业进行访谈交流,评选“创新”课堂教学示范课,评选“优秀创业导师”等活动,提升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开展育人的能力。

高校教师要多在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整合上做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结合科研成果,不断探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依据学科专业的教学需要,结合教研科研成果,积极开展一流教材建设和一流教学资源建设,使教师逐渐积累经验,并推广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服务高等教育。

3.3.2 学校制度保障

高校制定的教师评价方法和考核指标对教师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8]。在落实岗前培训和试讲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以下四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评教制度,与时俱进,科学制定评课评教标准。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能够指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通过督导评课[9]、学生评课、学生座谈、教学相长会等多种形式,客观多维地为教师提供能力提升的建议。评教制度不应成为教师惩处的高压线,而是要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一项以反馈为主的良性沟通方式,一项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二是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工作量进行合理考核;建立完善职称评审制度,使职称评审成为一项有力的激励措施,使教师放下压力,轻松前行,真正将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全身心投入高等教育中。

三是建立指导实践活动开展的奖励制度和考评机制,包括竞赛指导获奖、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技术创新、教育实践等等,鼓励教师积极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指导实践能力。

四是建立设立教研科研奖励和支持制度,为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设立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帮扶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搭建教研科研平台,鼓励和支撑教师到知名大学和企业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察,强化锻炼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持续加强图书馆专业资源建设和专业资料室建设,根据教师和学生建议,不断调整和增加资料室中专业文献种类,以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把提升青年教师教研科研能力作为师资建设工作的重点,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适当的教研科研任务要求,鼓励和支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教研科研能力,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发挥科研团队的传帮带作用,提升教师参与度和成果转化程度,为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4.结语

2018 年,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10]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本科教育”。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和保障,新时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坚持的重大工程,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探索改进,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思政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