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双轮驱动还是双向抑制?

2021-03-22 02:15郭文伟王文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劳动力房价

郭文伟,王文启

(1.广东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广东建鑫投融资住房租赁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10)

一、问题提出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模式逐步转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其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受金融集聚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区域房价等因素的影响。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通过改变融资成本、融资方式、生产成本等途径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和探索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建设金融中心、合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因地制宜地调控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克服经济新常态下的各种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述评

(一)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包括: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动力[1]。金融发展能够丰富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融资方式并降低其融资成本,最终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金融市场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来催生新产业及推动产业升级[3]。金融业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4]。金融集聚是通过提供融资便利和降低创新风险等途径来促进创新活动的长期化和稳定化,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从金融行业异质性出发,将金融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可以发现金融集聚能促进产业升级[6]。发展资本市场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其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7]。

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金融集聚区的形成,关注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国内学者也日益增多。杨义武和方大春(2013)发现金融集聚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而非合理化,与此同时,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金融集聚具有持续的正向效应[8]。罗超平等(2016)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影响,金融结构比率和金融经营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长期内较为显著,而在短期内较弱[9]。孙晶和李涵硕(2012)基于行业异质性考虑,分析金融集聚与各子行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金融集聚水平提升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其中银行业集聚的积极影响效应最大[10]。于斌斌(2017)认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金融集聚对大中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小城市却具有明显负面影响[11]。史恩义和王娜(2018)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作用不明显[12]。王文启等(2018)对广东省区域房价、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研究,发现区域房价和金融集聚对产业升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3]。

(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多数国外学者从房价影响劳动力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角度来分析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相关的研究结论包括:由于土地资源存在稀缺性,区域产业聚集的程度和规模都会受其制约,房价上升会导致地区产业转移[14]。房价上升将迫使劳动力流向房价低的地区[15]。从劳动者效应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房价过高降低了劳动者效应水平,从而抑制了该地区劳动力的集聚[16]。也有学者得出了不同结论,如有学者基于美国大都市的数据研究认为房价与劳动力流动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17],也有学者认为虽然高房价的地区会抑制劳动力的流入,但投资套利的预期会使劳动力流入[18]。

伴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劳动红利的逐步消失,大量企业为了追逐低用地成本和低劳动力成本,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因此国内学者日益关注房价与产业转移间的关系。邵挺和范剑勇(2010)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大型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促使了制造业由房价高地区向房价低地区扩散,从而使得制造业布局分散化[19]。刘新争(2012)指出,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对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均有促进作用[20]。张平和张鹏鹏(2016)认为房价上升会通过异质性劳动力供给等具体路径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21]。余静文等(2017)利用微观企业数据探讨房价对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发现高房价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有负面影响,高房价没有通过流动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反而导致资源的扭曲效应更加明显[22]。楚尔鸣和曹策(2018)认为居高不下的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不利影响[23]。周菲等(2019)研究了房价、财政支出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协调关系,认为房价变动和财政支出均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与政府财政支出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4]。王先柱和吴蕾(2019)的研究表明土地财政和房价上涨互动会通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供给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5]。

(三)金融集聚与区域房价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房地产行业与金融密不可分,形成一定的共生关系,因此两者的互动也会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有学者研究发现德国房价持续上升会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持续流入房地产领域从而加剧房价上涨[26]。骆永民和刘艳华(2011)对区域房价与金融集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7]。卢万青和纪祥裕(2017)对城市房价、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城市房价和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两者互动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28]。林小玲和张凯(2018)利用中国大中城市数据检验了房价波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发现大中城市的房价过快上涨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9]。

国内外学者在金融集聚、房价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总体上仍存在如下不足:第一,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维度仍存局限。现有大部分指标仅从单一维度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例如非农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增加值之比、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等,这些指标只注重产业结构内部优化维度,而忽略了产业结构升级中劳动生产率变化等维度。第二,大多数实证模型未充分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现有文献大都基于传统面板模型展开分析,部分研究采用空间传统计量模型,但未考虑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因素的影响。第三,缺乏对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制的量化研究。现有文献已考虑到金融集聚和房价互动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但鲜有文献分析具体的影响路径。

相比于现有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在充分考虑空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察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及两者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影响路径。第二,构建内涵更丰富的产业结构升级衡量指标。针对现有相关指标存在的局限,本文在构建产业结构指数时将生产升级过程中的产业内部比例优化和生产率变同时考虑在内。第三,充分考虑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同时基于多种空间权重,结合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提出具体影响机制并进行检验。本文为了进一步揭示具体的影响路径,指出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风险管理效应四种机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区域房价通过成本效应、劳动力供给效应两种机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进行检验。

三、金融集聚与区域房价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一)金融集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金融集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效率[11]。金融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不仅可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在量上的发展,还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质上的提升,持续地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金融集聚区的自我强化功能使得本地区能够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人才、设施、信息等金融资源,强化金融集聚程度。具体而言,金融集聚会通过四种路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1)资源配置效应。金融集聚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程度,加速了信息流动和共享,使得金融机构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投资的机会,使得资金从效率低的产业流向效率高的产业,从而推动生产率较低的传统行业向生产效率较高的新兴行业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此外,金融集聚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式,催生新兴产业和促使衰退行业逐渐退出,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2)规模经济效应。在金融集聚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服务型的金融辅助行业在某个地区集聚,加强了金融机构与其他行业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金融集聚带来的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能够节约社会周转资金余额,提供多样化的投融资渠道,提升市场的流动性,通过规模经济性降低成本,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3)创新激励效应。在金融集聚的过程中,金融产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的强力支持,金融产业也会反哺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金融集聚能够使创新资源与金融资源高度融合,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同时,创新活动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金融市场可以为创新产业、创新活动提供便利的资金支持和长效激励,鼓励企业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金融集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4)风险管理效应。金融集聚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金融风险,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活动提供多种风险分散渠道,可以缓解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过程中承担巨额风险的疑虑,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减轻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跨期风险。

(二)区域房价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现有文献主要从劳动力异质性、产业转移、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等角度分析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阐述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路径:(1)成本效应。房价上升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引起产业迁移,从而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房价不断上涨,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土地价格、租金价格等不断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利润不断减少。在这一背景下,大量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外迁或者进行产业升级,使得低附加值的产业规模不断缩小,而那些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新兴技术产业能够承受房价变动带来的成本负担,从而使得该地区这类企业和产业所占的比重增大,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2)劳动力供给效应。房价变动能够引导异质劳动力在不同地区和产业之间流动,改变劳动力供给,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房价的不断上升使得各项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大幅增长,使得生活成本急剧增加,而异质性劳动力主要的决策依据是对要素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劳动力一般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和技术性人才两类,房价在一定时期内快速上涨,而工资上涨的幅度远远不及住房价格的上涨幅度,普通劳动力无法承担高昂的住房成本,使得大量普通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流向房价较低的地区;而技术性人才自身收入相对较高,对住房价格的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向外流动很少。房价较高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更加发达的地区,而更多的技术性人才为了追求更好的交通、医疗、教育等生活便利,选择流入房价较高的地区。两类异质劳动力跨区域和跨产业的流动使得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发生变化,大量技术性人才的聚集催生了较多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起产业迁移,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四、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一)空间计量模型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集聚、房价、金融集聚与房价交互项和若干控制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进行空间效应分解,构建的模型如下:

θ5lnGOVjt+θ6lnHUMjt)+μit+λtt+εit

(1)

在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之前,需要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可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即判断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本文采用莫兰指数(Moran’s I)来检验相关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

(二)变量选取及说明

1.产业结构升级测度

(1)产业结构升级指数(CYJG)

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形态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包括产业效率和结构两方面的内容。现有文献中的衡量指标往往局限于单一方向(产业效率或产业结构),存在维度不够全面的问题。本文采用各产业产值比重乘以各产业劳动生产率之和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该指标既反映内部结构比例的变化,也反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其计算公式如下:

(2)

产业比重Vijt是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而劳动生产率Lijt是一个有量纲的数值,所以需要对Lijt进行标准化,本文采用最大最小化法对其标准化:

(3)

(2)产业结构综合指数(IS)

为了更好地刻画出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本研究借鉴武晓霞(2014)[30]的方法构建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进行模型稳健性检验。产业结构综合指数构建如下:

IS=W1+2W2+3W3

(4)

其中,W1、W2和W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综合指数分别赋予三大产业1、2、3的权重,反映了各产业的重要性,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越大,反映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越高。

2.金融集聚的测度

区位熵指数具有能够衡量地区的产业集聚程度、测度行业的相对集中程度且计算相对简单等优势,因此选取区位熵指数衡量金融业集聚水平。金融业区位熵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5)

在式(5)中,eit、pit分别表示时期t期末省份i金融业就业人数和年末总人口数;Et、Pt分别表示时期t期末全国金融业就业总人数和年末总人口数。

本文变量选取及说明如下:(1)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CYJG),解释变量为金融集聚(FIN)和区域房价(HP),金融集聚为金融业的区位熵指数,区域房价为各省份的住宅商品房的年平均价格,并考虑物价水平变动进行指数平减。(2)控制变量。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不仅会受到金融和房价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科技创新水平、对外投资水平、教育水平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专利发明授权数衡量科技创新水平(PAT),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衡量外商投资水平(FDI),选取各地区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政策干预程度(GOV),选取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衡量地区教育水平(HUM)。

本文选择全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台湾)2006—2016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各变量(相关变量取自然对数)选取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五、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本文采用莫兰指数来判断和检验各变量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因篇幅所限,具体结果未列示,备索)。

从检验结果来看,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的莫兰指数均为显著为正,这说明中国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和房价均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升级的莫兰指数总体上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这说明在研究期间内,中国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性先增强,后减弱。原因在于,在金融危机之前,各省份产业结构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在金融危机期间,各省份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而产业结构差距在此期间没有拉大而是一定程度上在缩小,这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正相关性在金融危机期间得到增强。同样,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的莫兰指数基本上也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说明各省份金融集聚和房价变动的相关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趋势。区域房价的莫兰指数值总体上高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莫兰指数,这说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相关性程度比区域房价的相关性程度总体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及金融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金融资源区域流动受到较大限制,各地区金融集聚联动性不强,产业结构升级的示范效应较弱;而房价范围性较强,传导性更强,导致本地区的房价上涨对周围地区房价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二)全国及分地区实证结果分析

1.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模型实证结果讨论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健性,本文首先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在邻接权重下对全国和地区层面上金融集聚和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全国层面上的豪斯曼(Hausman)统计量为38.04,P值为0.00,应拒绝原假设,而东、中、西部的豪斯曼统计量分别为-6.27、-12.91、-5.52,也应拒绝原假设,这说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地区层面都应该选择固定效应进行分析,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及分地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固定效应估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两种模型下全国层面和东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西部地区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说明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系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都显著为正,这说明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金融集聚和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系数在全国层面和东、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虽为正但不显著,这说明金融集聚和房价的互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控制变量方面,在全国层面上,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和教育水平的提升都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干预程度提高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在地区层面上,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程度和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2.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结果讨论

从表2的估计结果来看,除了西部地区的SEM模型的空间ρ系数不显著外,其他均高度显著,且全国和分地区SAR和SEM两种模型的拟合优度都在0.9以上,这说明SAR模型和SEM模型均可适用,因此需要采用更加一般化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估计结果会因不同权重产生差异,单纯采用邻接权重可能会产生偏差,本文采用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根据豪斯曼检验的结果,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而空间杜宾模型固定效应又可以分为时间固定、空间固定和混合固定三种效应,由于空间固定效应拟合优度更高,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空间固定效应得出最终实证结果,估计结果如表3表示。

表3 全国及地区空间杜宾模型空间固定效应估计结果

从全国层面看,在邻接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下,空间相关性系数显著为正,而在地理距离权重下虽为负但不显著,表明各地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明显空间联系。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价格上涨及环境约束增强,大量传统行业及一些工业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率先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升了本地区第二产业的比重,实现了更多的就业,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第一产业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在核心变量方面,三种权重下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12、1.54和0.75,都至少通过了5%置信水平上的检验,表明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原因是金融集聚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引导传统产业退出,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三种权重下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53、0.53和0.02,除了经济距离权重下不显著,另外两种权重下高度显著,表明房价总体上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原因是房价的上升推动租金、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远低于房价的上涨幅度,使得普通劳动力从高房价地区流出,而技术型劳动力由于本身薪资水平较高,趋于留在高房价地区。劳动力的流动改变了劳动力供给结构,从而改变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房价的快速上升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减少,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一些工业企业为了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廉价的劳动力,选择房价较低的地区进行生产投资,推动产业转移,从而有利于高房价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三种权重下,金融集聚和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12、-0.15和-0.08,均较为显著,这说明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互动会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原因是房价的快速上升使得企业的闲置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行业,挤压了创新活动和技术研发的资金,影响企业创新和提高效率,企业难以维持本身用于科研和技术投入的初始资金,创新动机和意愿减弱,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房价的快速上升增加了房贷需求,信贷资金更加倾向于投入房地产行业,挤占了实体经济资金,也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邻近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0.91、-0.67和0.91,只有经济距离权重下是显著的,表明邻近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在地理意义上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在经济意义上有促进作用。原因是在地理意义上的邻近地区金融集聚程度高,意味着金融人才、资金等由金融集聚高的地区流向金融集聚程度低的地区,加剧了本地区金融资源的缺乏,不利于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距离权重下,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程度高,则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大,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和产业转移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强带动效应。邻近地区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估计系数在邻接权重和地理距离权重下为负,但不显著,在经济距离权重下为显著为正,这说明邻近地区的房价水平对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会因不同的权重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在地理距离上邻近地区房价水平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入该地区的房地产行业,从而挤占了本地区的实体资金,阻碍了本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改善,从而抑制了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意义上,邻近地区经济越发达,房价水平越高,对普通劳动力和一些产业的转移推动能力越强,而邻近地区的工业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会流动和迁移至本地区,从而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邻近地区金融集聚与房价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不同权重而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在邻接权重下显著为正,而在经济距离权重下却显著为负。

在控制变量方面,在三种权重下,科技创新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2、0.11、0.12,且都高度显著,表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原因是科技创新水平越高意味着对技术创新的资金、人员投入越多,催生带动高新技术和新兴行业发展;此外技术创新能够改变劳动力的供给和创造新的需求,改善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又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在三种空间权重下,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为0.06、0.07、0.05,都至少通过了10%置信水平的检验,这表明一个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外商投资利用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个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越高、对外商直接投资额实际利用程度越合理,越有利于发挥外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干预程度在三种权重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6、-0.53、-0.52,在1%的置信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表明政府干预程度越高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越大。原因在于,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一些薄弱产业的扶持和发展,但也表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高,对市场的配置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从而抑制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教育水平在三种权重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0.11、0.17,在邻接权重下不显著,在地理距离权重和经济地理权重下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总体上有促进作用,同时说明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会因权重不同存在差异。原因可能在于,一个地区教育水平高,将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劳动者素质高,生产效率改善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邻近地区科技创新水平、邻近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邻近地区政府干预程度和邻近地区教育水平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不同权重而存在差异。

从地区层面看,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原因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金融资源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较少,而西部地区金融资源比较缺乏,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功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相对缺乏,金融集聚程度较低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不明显。中部地区适度的房价水平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东部地区房价过高和西部地区房价较低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均不明显。原因在于,东部地区房价普遍较高,房价的快速上涨对技术创新的挤压以及对资金的抽血效应,使得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与房价上涨带来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相互抵消,从而使得东部地区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而西部地区房价普遍偏低,房价上涨所带来的劳动力区域流动和产业转移效果不明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得不到体现。而中部地区适度的房价使得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度的房价对实体资金的挤占作用更弱,而房地产行业发展也会拉动消费和内需,房价上升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会大于其消极作用,从而总体上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促进作用。

(三)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检验

1.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检验

本文接下来对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行实证检验(因篇幅所限,具体结果未列示,备索)。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在融资方式中占主导地位,金融集聚程度越高,储蓄投资转化率越高,金融集聚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就越强,因此采用储蓄投资转化率即金融机构贷款与存款之比来衡量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金融集聚程度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金融业对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越大,金融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就越强,因此采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衡量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大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金融集聚程度高,可以为该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越高,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就越强,因此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衡量金融集聚的创新激励效应的大小。随着金融集聚程度的提升,金融杠杆率也随之加大,增加了较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必须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因此采用金融杠杆率即信贷总额占GDP的比重的倒数来衡量地区的金融风险管理水平,金融杠杆率越低,风险管理能力越强,则金融集聚带来的风险管理效应也越强。

在关于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机制的分析中,将检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金融集聚对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影响的检验,第二部分是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检验,控制变量为上文提到的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程度和教育水平。除金融业贡献率和金融集聚不取对数之外,储蓄投资转化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金融杠杆率的倒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干预程度和教育水平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由于只是检验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路径,若用普通面板数据则没有考虑空间性,因而采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全国层面和在邻接权重下进行具体影响机制检验,根据豪斯曼检验的要求,应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相关的估计结果,金融集聚对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风险管理效应的作用系数为0.26、0.01、0.11和0.04,均高度显著,说明金融集聚程度提升会明显地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人才、信息、技术等金融资源的共享,降低资源错配的程度;金融集聚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企业的投融资成本。金融集聚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研究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金融集聚还有较强的风险管理功能,为企业创新和技术研发提供风险分散的多种渠道,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良好的金融秩序。金融集聚的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风险管理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27、1.06、0.12和0.09,都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进一步将金融集聚的四种效应放入同一模型,发现四种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23、0.13、0.22和0.05,仍高度显著,这说明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风险管理效应四种影响机制可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区域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检验

在上文的分析中,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总体上有促进作用,下面对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因篇幅所限,具体结果未列示,备索)。

企业的要素成本主要是劳动力相对成本和相对地价成本,房价上升会带动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由于房价与地价本身就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这里只考虑企业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是衡量劳动力要素价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劳动力平均工资水平越高,企业雇佣劳动力要素的价格越高。本文采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衡量企业为得到劳动力要素而支付的成本价格,进而用劳动力成本变化来替代生产成本的变化。借鉴张平和张鹏鹏(2016)[21]的做法,将劳动力分为技术型劳动力和普通劳动力两种类型,将就业劳动力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划分为技术型劳动力,而只受过大专以下教育的划分为普通劳动力,因此各省份技术型劳动力人数和普通劳动力人数分别由各省份就业总人数乘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和大专以下教育的比重所得到。

在检验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影响机制时,也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检验房价对劳动力成本、两种类型异质性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第二部分检验劳动力成本变动、异质性劳动力供给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考虑区域层面和其他权重,只在全国层面和邻接权重下,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房价变动是否会通过成本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根据豪斯曼检验的要求,应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的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相关的估计结果,房价对劳动力成本、技术劳动力供给和普通劳动力供给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15、0.42和0.12,且至少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区域房价上涨带动工资水平的上涨,增加企业的劳动力要素成本的价格,企业为了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而在区域间进行产业转移;房价上涨对技术型劳动力和普通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均有积极的影响,但区域房价对技术型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普通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这说明区域房价变动更有利于技术型劳动力的集聚,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技术型劳动力流入。生产成本、技术劳动力供给和普通劳动力供给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系数分别为0.65、0.3和0.25,都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进一步,将生产成本、技术劳动力供给和普通劳动力供给同时纳入同一模型中,估计结果显示,除了普通型劳动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不显著外,生产成本和技术型劳动力供给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系数高度显著,这说明生产成本的变化会引起异质性劳动力供给的变化,特别是技术型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技术型人才的流入和集聚会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估计结果来看,房价变动通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引起产业转移,通过改变两种异质性劳动力的供给,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稳健性检验

上文先采用了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估计,随后又构建三种权重矩阵,运用更为一般化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估计结果存在一定的稳健性。为了进一步增强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结果的平稳性,这里用产业结构综合指数(IS)替换产业结构升级指数(CYJG),再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因篇幅所限,具体结果未列示,备索)。

依据相关检验结果,从全国层面来看,在三种空间权重下,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阻碍作用;邻近地区的金融集聚、房价及两者的交互相因权重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与之前的估计结果一致。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在三种权重下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而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在邻近权重和经济距离权重下有促进作用,在地理权重下有阻碍作用;邻近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邻近地区两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阻碍作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在三种权重下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邻近地区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邻近地区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明显。西部地区,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及两者的交互项在三种权重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都不明显;邻近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水平的提升能够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邻近地区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阻碍作用。从上述估计结果来看,用产业结构综合指数(IS)替换产业结构升级指数(CYJG),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地区层面,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的估计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稳健性。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金融集聚、区域房价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明显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且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各省份间的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房价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存在较强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

第二,金融集聚通过资源配置效应、风险管理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等作用机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房价通过产业转移、异质性劳动力区域流动、改变劳动力供给等影响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金融集聚和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和地区差异性。从地区差异性角度看,全国层面上,本地区金融集聚和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阻碍作用;邻近地区金融集聚、房价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邻近地区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明显。区域层面上,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金融集聚与房价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阻碍作用;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房价及两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没有明显的促进或者抑制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产业由低端向高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仅需要关注产业内部比例变化,还要重视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改进提升。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既要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增加二、三产业的产值,也要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人均产出效益,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第二,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要充分发挥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辐射带动效应。无论是金融集聚还是产业结构升级都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金融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形成了金融集聚区,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也较高,而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较为缺乏,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也较低,因此,要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金融资源,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引导和促进异质性劳动力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从而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中、西部地区应当实施优惠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不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以提升自身产业结构。

第三,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应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建立多层次的投融体系,加大对金融体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着力建设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更多的金融集聚区,提升金融集聚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广度和深度。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容易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难以发挥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最大化影响作用,而西部地区金融资源极度缺乏,金融市场落后,投融资渠道缺乏、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了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应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合作,打破区域间金融壁垒,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由金融集聚程度高的东部地区流向金融集聚程度低的中、西部地区,增强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和辐射效应,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金融集聚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房价的相对上升引起产业转移和异质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从而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要重视房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适度的房价上涨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使得地区产业链由低端、低附加值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此外,房价上升也会使异质性劳动力中的普通劳动力迁移,改变劳动力供给市场和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房价上升通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等途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是房价的快速上涨通过银行信贷效应和中介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房价快速上涨使得大量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挤占了实体经济资金,挤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融资约束,阻碍了结构转型和技术创新,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国家应完善土地、房屋多层次供给机制,制定合理的房价调控政策,加快形成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防止房价的过快上涨,维持房价稳定,避免高房价泡沫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第五,要充分发挥和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作用。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就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充分发挥外资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水平,发挥外商投资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技术外溢效应。政府干预程度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因此,应减少对产业转移和市场竞争的干预,积极推动要素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避免地方保护主义,降低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阻碍程度。要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促进技术成果的应用转化,为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的支持。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劳动力房价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盛松成:什么才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真正原因?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2016房价“涨”声响起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