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员头戴装备视野测量与评价

2021-03-22 03:32刘何庆吴明磊赵彦鹏卜伟平张慕哲姜媛媛周海亮
人类工效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头戴夜视供氧

刘何庆,吴明磊,赵彦鹏,卜伟平,张慕哲,姜媛媛,周海亮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 100142)

1 引言

飞行员头戴装备不应限制或伤害正常的视觉功能,而应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觉保障。目前,飞行员头戴装备正朝着高度集成化发展,功能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保护头盔、护目镜、瞄准具、夜视镜、盔装显示器、供氧面罩、防毒(生化)面罩、头部定位装置等,集防护、信息显示和视觉增强于一体[1-2]。高度集成化的头戴装备,结构和轮廓尺寸难以控制,直接影响飞行员视野范围,进而影响飞行操作。

在飞行员头戴装备中,有些装备标准中有视野要求,有些则无。如飞行保护头盔、航空供氧面罩、夜视镜等,对视野或视场已有明确要求[3-5]。这些分散在各个独立装备中的视野要求,以及其它未明确视野要求的装备,在它们集成之后,是否仍能满足飞行员的视觉要求,正是本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高度集成化的飞行员头戴装备,采用医用视野计或类似设备测量视野的方法已不适用。医用视野计用于眼科疾病(青光眼、黄斑病变、视路病变)的检查诊断[6-9],通常为半球形结构,直径约0.5 m,测量范围<90°,观察窗口小,采用于头不动、眼不动、单目的检查方式。本研究根据飞行员头戴装备视野测量的实际需要,研制了一台大口径视野测量系统,可测量人裸眼视野和各种头戴装备的视野,用于飞行员头戴装备的设计评价。

2 对象和方法

2.1 视野和视场

2.1.1 视野

视野有所谓头不动眼不动、头不动眼动、头动眼动以及单目、双目之分[10]。本研究选择既适合人的用眼习惯又适合评价头戴装备的视野,即双目视野,在头不动、眼动时双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头戴装备的视野即佩戴头戴装备后头不动、眼动、双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2.1.2 视场

在头戴装备中,有一类显示设备,如瞄准具、显示器、夜视镜等[11]。除结构形状可能遮挡视野外,其视场也可能是影响因素,这要看显示器的类型,即直视型(Direct-View)和透视型(See-though)。瞄准具、显示器通常是透视型的,通过光路把图像(显示信息)投射到瞄准镜或头盔护目镜上,视场及其图像叠加在外景上,对视野未造成影响。夜视镜也属于透视型,但由于其望远镜式的筒状结构,限制了人的视野,它所提供的视场即视野。

2.2 受试者和头戴装备

受试者:志愿受试者,20人(男性18人,女性2人),年龄18-56岁,无眼疾,视力1.0以上。

头戴装备:一组新型的飞行员头戴装备,包括某新型飞行员头盔3顶,某新型加压供氧面罩2具,某型双目双管微光夜视镜1件,见图1。

图1 一组新型的飞行员头戴装备

2.3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大口径视野测量系统(见图2)。该系统由机械结构、测量控制及软件处理三个分系统组成。机械结构部分主要包括球形穹窿、下颌托支架、激光定位器等;测量控制部分为控制电路对发光二极管灯光和反馈应答器进行控制;软件处理系统用于参数设置、结果显示和测量计算。

2.3.1 机械结构

视野测量系统的主体结构为四分之三球形穹窿,内径2 m。球窿内球面划分经纬线,经线间隔15°,纬线间隔10°(第一区、第三区)和5°(第二区),经纬线交点505个。经纬线交点安装发光二极管。第一区0°-30°为基础区;第二区35°-120°为主测量区;第三区130°-180°辅助测量区。

下颌托支架:下颌托支架是视野测量时保持头部固定的装置。采用独立支架结构(与球窿无交联),由底座、支撑杆(含高度调节机构)、下颌托组成。

激光定位器:为确定受试者的眼位,沿球体表面法线方向安装两只激光器,一只位于球窿的正前方,为线型激光器;另一只位于球窿的正上方,为十字线型激光器,其射出光线的交汇点为球窿中心。视野测量时,用于确定受试者眼睛位置,使之处在球窿中心位置。

反馈应答器:手持式反馈应答器,单手握持,大拇指按压按键,用于记录受试者对看到的光点作出的反应,直接连接到控制板上,反馈信息呈现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

图2 大口径视野测量系统示意图

2.3.2 测量控制

测量控制系统由计算机、主控板、控制板、驱动板、发光二极管(LED)、反馈应答器组成。控制板接收计算机指令,精确控制发光二极管的随机发光顺序、时长、时间间隔、发光强度、反馈应答信号,并控制驱动板实现上述指令信息。

2.3.3 软件处理

软件处理系统分为五大模块:包括信息显示模块、串口控制模块、应答反馈模块、计算模块以及数据管理模块,分别完成试验基本信息录入、试验参数设置和发送、应答反馈信息记录显示、边界值计算、数据库管理等职能。

2.4 试验设计和方法

2.4.1 试验设计

利用上述试验条件,依次对每一受试者裸眼、佩戴头盔、佩戴头盔+供氧面罩、佩戴头盔+供氧面罩+夜视镜等四种状态的视野进行测量。采用头不动、眼动、双目视野测量。裸眼视野是制定头戴装备视野标准的基础,也是评价头戴装备视野优劣的依据。因此,本研究对全部受试者的裸眼视野进行测量;对保护头盔的视野,根据研制指标要求,由部分受试者进行测试验证。对保护头盔+供氧面罩这种状态,缺乏这两种装备配套使用的详实数据,因此对全部受试者佩戴保护头盔、供氧面罩时的视野进行测量。对佩戴头盔+供氧面罩+夜视镜这种状态,因夜视镜的视场已经明确,也采用由部分受试者进行测试验证。

先进行预试验,通过预试验确定的每一视野测量状态的选区和参数设置。最后确定为:佩戴夜视镜时选一区,其它状态选二区;发光二极管选蓝光,佩戴戴夜视镜时发光强度设置为4档或5档(5档亮度最高);其它状态发光强度设置为1档或2档(1档亮度最低);发光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统一均设置为0.8 s。

2.4.2 试验方法

试验前,测量受试者头围,选配合适的头盔、面罩。佩戴夜视镜试验时,向受试者介绍夜视镜的使用方法,调节夜视镜的瞳距、焦距、视度等,通过夜视镜能看到完整清晰的视场。

启动计算机测量系统,进行通讯端口设置,录入受试者、头戴装备等信息,选定测量区域,设置试验参数(见图3)。

试验时,受试者坐在球窿内,调节下颌托的位置和高度、座椅位置和高度,使两眼的中点处于球窿的球心位置(激光定位器的交汇点)。用下颌托支撑头部,头部保持不动。

受试者手持式反馈应答器,单手握持,用大拇指按压按键。当看到光点点亮后,按下反馈应答器的按键;未看见灯亮,不按应答器。

未点亮前,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视野图中,光点标记为■;点亮并作出应答的,■变为+;点亮而未作出应答的,标记为□。

一次灯亮,只响应一次反馈,多按无效。灯不亮按下不响应。灯亮时未及响应(未看到、或按压按键已超时),标记为□,待下一点灯亮。

图3 头戴装备视野测量界面

3 结果

根据试验设计,对全部20名受试者的裸眼视野进行了测量;对其中5名受试者佩戴保护头盔的视野进行了测试验证;对全部20名受试者佩戴保护头盔+供氧面罩时的视野进行了测量;对其中4名受试者佩戴头盔+供氧面罩+夜视镜进行了测试验证。

通过以上试验,得到了受试者裸眼、佩戴头盔、头盔+供氧面罩、头盔+供氧面罩+夜视镜时四种状态时的视野。将每一测量状态平均视野绘制成图,如图4所示。

图4 视野测量结果

图中经线由24条射线表示,以受试者正左侧为0°,头顶上方为90°,正右侧为180°,头下方为270°。纬线用环线表示。视野的边界由经纬线最外侧交点的可见光点连线所代表。

在视野测量中,上、下视野和左、右水平视野通常认为是最重要的,在制定头戴装备视野标准中经常用到。本研究中的上、下视野和左、右水平视野结果见表1。

如果测得质点的速度和P波的速度,测得煤岩的密度和泊松比,可以计算出动载荷的大小。以潞新矿区为例,根据大量监测数据,产生的煤炮所能监测到的能量为1×104~1×106 J,质点震动的峰值速度为0.5~3.5 m/s,煤的泊松比取0.2,密度取1 400 kg/m3,P波的波速取3 500 m/s,S波的波速取1 800 m/s。由此可计算得σdp= 2.21~15.44 MPa,σds=1.26~8.82 MPa。这个量级的动载荷相对于其原岩最大主应力16.5 MPa和最小主应力9.1 MPa而言,是非常大的。

表1 视野测量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测量结果

20名受试者视野测量结果表明,无论个人或群体,视野范围符合正常的认知规律,即裸眼视野最大;佩戴头盔后,上视野受限,左、右水平视野基本未受影响;佩戴头盔+面罩后,下视野受限明显。佩戴头盔+面罩+夜视镜后,视野与夜视镜标称的视场40°一致,此时视野完全受限于夜视镜的视场。由于人眼和头戴装备相对头部中央矢状面呈对称性,视野测量结果基本呈左右对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与物理试验不同,属于生理试验,是由志愿受试者进行观察给出结果,试验结果存在个体差异。另外,测量结果直接受试验设备测量精度的影响(在关于试验方法中进行讨论)。

4.2 对头戴装备视野的评价

本研究中飞行员头戴装备包括保护头盔、供氧面罩、夜视镜。其视野标准要求如下:《飞行保护头盔通用规范》(GJB1564A-2012)规定[3]:左右颞侧水平视野不应<90°,上视野不应<45°,下视野不应<65°。《航空供氧面罩生理卫生学要求》(GJB3726-1999)规定[4]:下视野不应<30°,对其它无影响。《微光夜视眼镜通用规范》(GJB5477-2005)规定[5]:夜视眼镜的视场标称值应不低于40°,其下偏差不应超过5%。对照表1的视野测量结果,本次试验所用头戴装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从使用需求上讲,飞行员头戴装备应达到裸眼视野的水平,使裸眼视野不受遮挡或遮挡较少。但长期以来,飞行员头戴装备的视野,受工业技术水平限制,如供氧面罩对下视野的影响较大。另外,视野要求需与防护要求进行协调,如保护头盔的上视野太大,会损失头盔的保护区范围。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低剖面(low profile)设计的供氧面罩得到广泛应用,新型供氧面罩的下视野已达到40°以上[12]。对保护头盔而言,激烈的空战要求提高保护头盔的上视野以增强飞行员的观察能力。为满足新型歼击机的作战使用需求,已将新型保护头盔的上视野提高到60°。本研究所用的新型保护头盔和供氧面罩,上、下视野已基本达到这样的要求。

关于夜视镜,由于其望远镜式的筒状结构,使视野完全限制在其视场范围。目前有一种宽景夜视镜(PNVG)[13-15],已将夜视镜的视场扩展到40°×100°,可使视野达到上20°、下20°、左50°、右50°的范围。这种宽景夜视镜技术,基本保持了望远镜式的筒状结构,但采用4管式(小型管径)的像增强器,与2管式(标准管径)的夜视镜的40°圆形视场相比,大大地扩展了人的视野。

4.3 关于试验方法

本研究建立的视野测量条件和方法,口径大,测量范围大,适用裸眼和佩戴各种头戴装备的视野测量。从测量结果看,试验设备测量精度即球窿经纬线划分刻度略大,尤其是在视野的边界,纬线间隔5°的设计还不够精细,制约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国外文献报道的飞行员头戴装备测量设备,如美空军阿姆斯特朗实验室研制飞行员头戴装备视野测量设备[16-17],其LED纬线间隔1°。其主体结构为一段半径为1m的圆弧,测量时圆弧需沿经线方向以15°为间隔改变位置。圆弧的转动会吸引受试者的注意力,可能产生动态视野。本研究完全建立在静态视野之下。与之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条件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关于头戴装备视场的测量方法,工业部门通常采用物理的方法,即采用经纬仪或带有刻度的平行光管来进行测量[5,18]。本研究采用生理试验的方法,即由受试者佩戴夜视镜进行观察的视野测量方法,测量结果与夜视镜标称的视场一致。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采用经纬仪或带有刻度的平行光管的测量方法,测量范围有限,仅用于显示装置的视场测量,不适用视野测量。

4.4 下一步工作设想

本研究建立了飞行员头戴装备视野测量条件和方法,并对一组新型头戴装备的视野进行测量和评价。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包括视野测量系统的改进和推广应用两个方面。

视野测量系统的改进,主要任务是细化视野边界的纬线划分,进一步提高头戴装备视野边界的测量精度。

本研究建立的视野测量系统和方法,可推广应用于飞行员综合瞄准显示头盔的研制评价,还可用于防毒面具、核生化防护装置等头戴装备的研制评价;研究结果还可用于制订或修订飞行员头戴装备视野标准。

猜你喜欢
头戴夜视供氧
圣诞老人
爱的供氧等
夜视能力药水
供氧救生衣
头戴彩冠的冰脊龙
快乐动物园
OIP公司获得夜视瞄具定货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