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全域党建 助力脱贫攻坚

2021-03-22 08:14文图侯群华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域共同体攻坚

文图/侯群华

笔者理解的全域党建是区域党建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在传统党建基础上,使全领域、全行业、全员额联合起来共筑党建“局域网”,并运用科学管理和信息化手段,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让党建引领作用更有针对性地发挥。 若运用于脱贫攻坚领域,全域党建可谓一块沉甸甸的“压舱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肖营村全域党建的实践,可谓效果明显。

肖营村是蒙民汉民混住村, 位于河南省镇平县县城北郊, 占地约10 平方公里,下辖19 个村民组,有13 个自然村,全村有901 户4044 人。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167 人。 截至2020 年9 月,肖营村贫困发生率为0.29%。

虽说肖营村在2014 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但在开展全域党建方面也面临着产业布局不均衡、乡村振兴基础较薄弱、务工就业不充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集体经济发展较单一等诸多难题。 这些问题是前进道路上避不开的障碍、绕不过去的坎儿。

经过不断的实践, 笔者认为推行全域党建才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金钥匙”。 肖营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巧用自身优势,从四个方面找到了这把“金钥匙”。

建章立制,找准定盘星

建章立制是抓好全域党建的基础,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确保全域党建的可靠性、可行性。

作为河南省药监局定点帮扶村, 肖营村率先加入了镇平县全域党建“大军”,率先参与制定了4 项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可持续的规章制度(脱贫攻坚联合党委例会制度、脱贫攻坚联合党委主题党日活动制度、脱贫攻坚联合党委组织生活会制度、脱贫攻坚联合党委“三会一课”制度)。

这4 项制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一是在定期召开的联合党委工作例会上,突出全域党建主题,并研究制订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二是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交流分享扶贫故事,激发党员在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当先锋、做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三是在组织生活会上,联合党委以村讲习所为阵地,深入开展“评支部、评帮扶责任人、评党员乡贤、评脱贫典型”活动,以讲习效果、带贫效果为评议内容,以评带讲、以评促讲,使贫困群众真正从思想上振兴、从精神上脱贫。四是巧用“三会一课”抓人心。利用多种传播形式巩固这4 项制度的落实,夯实建章立制根基,做到开会开到正题上,问题点到穴位上,讲课讲到根子上,效果落实到人头上。

河南省药监局局长章锦丽(右二)到肖营村扶贫车间调研足球生产情况

凝心聚力,盘活一盘棋

为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整合一切资源力量,让党员凝聚起来、让组织活跃起来、让群众动员起来,必须用全域党建“指挥棒”盘活攻坚“一盘棋”。

采取“1+8”党建模式,即1 个联合党委挂帅指挥,下辖8 个联合党支部(易地搬迁联合党支部、返乡创业联合党支部、驻村帮扶联合党支部、玉雕石雕联合党支部、种植养殖联合党支部、域内就业联合党支部、外出务工联合党支部、兜底保障联合党支部)。8 个联合党支部涵盖镇平县委、县政府相关局委办、兄弟乡镇、企业单位、返乡创业园、扶贫车间、生产基地、农业合作社、农场庄园、产业集聚区、街道劳保所、村委(社区)、医院以及幸福家园等14 个大类别、70 个公务事业和经济实体。8 个联合党支部联合党员170 多名,实现了资源密集共享互补,全方位延伸了党组织触角,全领域创新了党建新阵地,充分挖掘了党建工作创新潜力。

肖营村以全域党建为引擎,深挖内部动能,整合自然资源、社会帮扶力量和实体产业,集聚集体经济的拳头效应,真正收到了“内合栽下梧桐树,外联引来金凤凰”的效果。

联合党委组织种植养殖联合党支部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党员,为贫困群众传经送宝。 广大种植户打破传统种植习惯,改种西瓜、石榴、桃子等,还培育出了新品种“郑氏口口脆西瓜”。

返乡创业联合党支部组织在外乡贤人士回乡创办的藤编加工车间已初具规模,运行有序,有效解决了弱劳动力持续稳定增收问题。 小藤编不但编出大产业,也编出了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 村里的老年人靠自己的双手挣来工资, 不仅贴补了家用,还融洽了婆媳、妯娌等家庭关系。

联动互通,构筑共同体

开启“联动互通型扶贫模式”是构筑攻坚共同体的基础,意义在于对主体经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增加脱贫攻坚的动力, 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目前,肖营村全域党建工作实现了“五联互动同筑攻坚共同体”,即区域联建,共用资源;事务联商,共解问题;脱贫联攻,共担责任;党员联管,共树形象;服务联动,共享成效。 其中,成功之作就是动用域内就业联合党支部, 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搭天线”,与县里签订的阿里巴巴电商战略联盟“攀亲”,寻求肖营淘宝村实验基地发展新机遇;“下接地线”,把所有具有电商经验的新老淘宝店店长整合起来,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孵化式发展。 此举为实现镇平县政府下达的1000 万元的电商产值指标奠定了牢靠基础, 同时也构筑了新型产业共同体。

发动党员为贫困群众外出就业务工牵线搭桥。 联合南阳牧原集团、镇平想念集团,在域内组织上岗培训, 设置对口就业岗位, 举办多场招聘会,真正让劳动力走得出去、留得下来。 还有党员联管模式的运转, 使党员数量从两位数增加到三位数,基层组织队伍得以壮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了党旗飘、聚合力、暖人心的良好局面。

在联动互通上, 肖营村走出了一条依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支部下属企业与贫困户协同参与的新路子。 从“要我扶贫”到“我要扶贫”,把扶贫需求转化为企业的利润需求, 使得企业与贫困户共享共同利益,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甚至是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如创办的藤编加工扶贫车间,就是与镇平县政府引进的藤编龙头企业“镇平广智工艺品有限公司” 结成编织和外贸出口共同体。 此举既增加了弱劳动力贫困户就业增收,又给企业带来了外贸加工外汇收入。

与此同时,“五联互动同筑攻坚共同体” 还构筑了人才互通共同体。 青年王栋科是肖营村的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党员,思想境界开阔,家乡情结深厚。 作为肖营村后备村干部重点培养人选,村“两委”把他送出去锻炼。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启动服务联动机制,把他请了回来。 他在抗疫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此,“河南驻村”微信平台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无公害桃子喜获丰收

破解难题,焕发新活力

全域党建的最终目的是助力脱贫攻坚。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就要运用全域党建的组织力量,广泛动员党员群众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破解各种难题,使全域党建焕发出新的活力。

发挥区位优势,拓宽产业渠道。 肖营村是典型的城郊村,距离中心城区有2.5 公里,南邻宁西铁路,西接航天大道,柳卢路穿村而过,正在建设中的S330、镇平北环快速通道均从村内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施,肖营村与城区交流日益频繁。 肖营村围绕这一优势,着力打造镇平“后花园”。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就业”的发展模式,培育一大批支柱产业,创造了不少产业发展机遇,产业发展渠道比以前更宽阔了。

发挥帮扶优势,带动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驻村帮扶联合党支部不遗余力推进肖营村的产业发展。 河南省药监局派驻的驻村工作队对“返乡创业园”和“千亩无公害林果采摘园”这两个园区实施精准帮扶。 肖营村利用省派第一书记扶贫资金,再加上协调的社会、 政府扶贫资金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9000 平方米,现已有河南拓禾热转印、飒动足球等项目顺利入驻,给群众兑现了“不出村、有活干、轻轻松松把钱赚”的承诺。

肖营村还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投资900 万元,沿柳卢路、工业园路连片种植千亩软籽石榴、蜜桃、西瓜等科研新品种,精心打造“千亩无公害林果采摘园”,使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河南省药监局捐建的“农家书屋”这一学习交流平台基础上, 村里协调专项扶贫资金20 万元,按照“平时惠民、急时应急”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覆盖13 个自然村、集听书、借阅为一体的无线调频农村广播系统。 河南省知识产权局帮扶了10万元经费, 为肖营小学建设了一个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实验基地, 旨在整体推进小学师生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 精神扶贫和教育扶贫为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提供了智力支持。

发挥政策优势,提高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策优势,也是全域党建的一项重要职能。 肖营村到户增收项目逐年增加,小额贷款扶贫精准到位,群众连续分红;技能培训贴近群众需求,教方法、教技能,大家受益多多;公益性岗位发挥作用明显,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有较大改观; 行业政策落实教育补贴应补尽补, 危房改造拉网过筛子, 不留死角;医疗保障上,病有所医,开支应报尽报,残疾人两项补贴凡符合条件的全部享受,33 户五保低保一户不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七改一增”实施查漏补缺;逐户走访排查,对32 户进行“一户一改、一户一增”,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全域党建的推行,让肖营村如沐春风,新兴事物如雨后春笋,制约发展的难题一个个被破解,带动群众致富的产业一个个在兴起, 集体经济也有了发展后劲,群众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群众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南阳市人居环境现场会、镇平县全域党建现场会、 镇平县党员队伍治理现场会陆续在肖营村召开……

猜你喜欢
全域共同体攻坚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