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22 02:56蒋斓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蒋斓

摘要:课程思政是目前高职院校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模式,其实质则是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虽然目前关于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工科实验的课程思政尚不多见。为此,将工程伦理教育作为工科实验课程思政的新切入点,挖掘思政教育资源、设置考量点,探讨并实践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思政的新模式。实践表明,工程伦理教育能够自然融入实验教学中,实现“三全育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伦理教育;计算机网络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6-0120-03

Abstract: Curricular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a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fact, its essence is to ta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Nowadays, there are many researches on how to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Howeve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cusing on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is still rare.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new mod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s, taking engineering eth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rying to find out the resour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etting the testing point is necessary.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can be natur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alize " three elements of all-round education ".

Key words: Curricular ideolog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ethics; computer network experiment

1 引言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育“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除了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到“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高校课程思政是每一位高校教职工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一门课程应该担负的义务。如何在具有高应用价值的高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中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989年,《华盛顿协议》[3]中指出毕业生素质要求:运用伦理原则,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随后,国外高校逐步在工科专业中开设工程伦理教育课程。2016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标准[4]规定,所培养的毕业生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就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来说,工程伦理教育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在以培育应用型工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也存在着无法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难题。鉴于此,笔者尝试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将工程伦理教育渗透入实验课程,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挖掘实验课程的育人功能。

2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1 挖掘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

计算机网络实验具有概念多、技术杂、抽象性强的特点,即使是将协议、设备、拓扑结构等熟记于心,面对实际应用时依旧可能无从下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通常由教师指定设备和目标,学生对某个单独的模块进行验证或测试,这或许让学生对当堂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工程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此,笔者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置于一个综合的、常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伦理问题。

笔者在高职计算机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第三次实验课上,结合“无线网络”实验主题,要求学生按每组5-6人分组,为某住宅设计(住宅户型图如图1所示)局域网并说明所需硬件。本次实验限期一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1)确定布线图。2)说明所需设备。3)完成书面实验报告。4)汇报小组方案,用PPT的形式展现成果。

本次实验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与传统实验所要求的“连通”或“有信号”不同,笔者要求学生关注情景中客户的需求,其次思考怎样满足客户需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客户、价值、安全及非技术性评判因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判断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2 实验课程中关于工程伦理的考量点

在实验设计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树立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在实验中,不断提醒实验目的远不限于“连通”或“有信号”,引导学生关注住宅局域网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的问题:诸如网速、智能家居的接口等。

2.2.1 对组网布线的考量

实验目标是为图1的住宅设计一个经济且实用的家用网络,且至少在客厅、主卧和次卧分别布置1个网口,体现工程伦理中“工程造福人类”这一首要原则。大部分小组通过分析家庭日常用网需求,给出了布线图,其中有1组学生给出了3种备选方案,针对可能面临的不同情境和偶发的状况分别设计了布线图,且进行了设备的选择。

方案1(布线图如图3所示):在弱电箱配置1台8口的全屋主路由器,该路由器上接出7个网口:客厅2个(分别用于无限拓展网络和机顶盒接入),餐厅1个(预留),书房2个(分别用于台式电脑和网络存储器),主卧1个(用于无线网络拓展),次卧1个(预留)。此方案成本较低,能够基本满足住宅内部不同方位的用网需求,且有预留拓展网口。

方案2(布线图如图4所示):在弱电箱中配置1台4口的全屋主路由器,该路由器接出4个网口:客厅2个(分别用于机顶盒接入和预留),主卧1个(用于无线拓展路由),次卧1个(预留)。此方案总体成本低,线路简单,能满足最基本的用网需求,但同时也存在两点局限性:(1)弱电箱门板必须为非信号屏蔽材料;(2)未来拓展难度大、成本高。

方案3(布线图如图5所示):在弱电箱内配置1台交换机,在客厅配置1台由光猫接入的主路由器,接出2个网口:1个可用于客厅机顶盒接入,1个接入交换机。交换机接出5个网口:餐厅1个(预留),书房2个(分别用于台式电脑和网络存储器),主卧1个(用于无线拓展路由),次卧1个(预留)。此方案传输速率约为前2个方案的10倍,能够极好地满足住宅内部不同方位用网及未来拓展需求,成本略高于前2個方案。

考虑到美观性和住宅墙体内部的走线情况,上述方案中,客厅和主卧的无线路由拓展可采用AP面板或路由器这两种接入方式,但AP面板价格稍高。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学生考虑了住宅平面布局、现有设备、用网需求、使用效果、建设成本、美观程度、安全风险、维护成本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不同需求下的实用方案。这些方案表明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已经逐步养成了超越技术因素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

2.2.2 对深入调研的考量

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新小区和老小区在入户线上的区别、现代人日常的用网习惯、未来的网络拓展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等。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一项工程的社会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人们的需要,包括功能维度和时间维度。教师所要把握的伦理考量点在于:从调研结果的真实程度、规范程度和有效程度判断学生的实验态度和积极化解难题的意识和能力。实验发现,学生在实验的调研环节上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一名工程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对入户线和入户方式的了解较匮乏,学校宿舍、教学楼的入户设备与住宅区有所差异,因此,有些小组在网络上搜集信息的同时也前往学校附近小区,征得物业同意后,打开住宅楼弱电箱观察其中的情况。他们发现新小区入户设备通常配有光猫,光猫由运营商提供;有些小区弱电箱箱门是铁质门,容易削弱信号,有些是木质门,对信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老旧小区入户方式为单根网线入户;在室内无线拓展路由的设备选择上,AP面板能够嵌入墙体表面,节省空间,简洁美观,且保证用网效果。显然,学生这些主动调研、收集信息的行为高度体现了他们在工程项目中的责任心,不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工程问题。

2.2.3 对科学决策的考量

经过了实地调研、需求分析,学生经历了来自专业技术与社会价值的考量,形成了多个可行的方案,但是如何在现有方案中推荐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值得学生再次站在工程设计的各个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上去全面考虑。学生对3个方案(同时考虑客厅、主卧在无线拓展路由上的两种接入方式),在性能、成本、安全系数、美观度这四个用户最关心的方面进行打分并做加权平均计算,构建工程方案决策矩阵,决策矩阵如表1所示。

方案3(路由器方式)和方案3(AP面板方式)综合排名前2。这表明方案3卓越的性能优势足够填补其稍弱的成本劣势。最终学生选择方案3为现代家庭网络布线方案。

本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第三次实验,此前的实验仅为双绞线的制作、检测和使用,路由器、交换机的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但是在本次实验设计中,学生不仅自学了后面课程中易懂的关键点,给出完整且连通的网络布线方案,还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采用打分矩阵的决策方法,选择最优方案,为本次实验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3 计算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探索小结

从上述实践可以看到,结合实验课程引导学生全面考察工程问题,将专业技术考量与工程伦理考量有机结合起来,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新路径:在实验设计前进行考量点搭建,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考量点引导,在实验尾声处进行分项考量。从实验课的结果来看,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工程伦理两方面的学习成果都是令人欣喜的。

本文阐述了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与工程伦理教育两者结合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广泛来说,此种以工程伦理教育为切入点的课程思政方式是可供多数具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参考,有利于:(1)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引导作用。教师将思政内容贯穿于专业课始终,不止于传授,更注重让学生躬身实践。(2)充分发挥实验课程在“全过程育人”中的衔接作用。实验课程通常有理论课程作为其先导课,这意味着理论上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此时融入了课程思政的实验课就是理论阶段过渡到实践阶段的桥梁,不仅促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同时能够引领其在实践中的价值观。(3)填补“全方位育人”中工程伦理教育的空白。将工程伦理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不仅对接年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对于毕业生的认证标准规定,而且能够加速工程伦理教育在应用型高职院校中的发展,对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是极其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3] 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7-26+38.

[4]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R].201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