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协同发展

2021-03-22 02:29曹濛濛
今日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质管理体制协同

曹濛濛

公共管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前提,经济高质增长则是实施公共管理创新的保障。文章从协同发展视角入手,阐述了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共性,论述了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增长质量持续协同变化的阻力,并对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增长质量持续协同变化的路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一、前言

公共管理是针对政府管理缺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提倡管理目标的“公共性”以及对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职能的科学监督制约。从本质上而言,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管理创新则是对公共事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若公共管理创新可以与经济高质增长持续协同变化,则可以驱动不同级别公共部门转化自身职能,树立高层次服务意识,助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探究公共管理创新、经济高质增长的持续协同变化路径非常必要。

二、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及共性

(一)公共管理创新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利益维护为目标,以公共组织(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为主体的一种管理行为。公共管理创新主要指对接公共利益需求,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删减、修订、完善。在经济高速率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构建了一套较为齐全的公共管理制度,为特定时期社会的稳定变化、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支持。但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不断转变的进程中,以往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此时,就需要以特定部门为对象,强化改革,改造缺陷模块,废止效率极其低下部分,促进公共管理制度建设与我国基本国情相一致。

(二)经济增长质量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概念做出恰当的定义。这一概念最早由苏联经济学家提出,其立足效率视角,强调经济增长阶段不仅需要保证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且需要保证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同步提升。而部分学者认为,经济增长质量特指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联系的因素的提升、发展,比如宗教、政治、社会环境等。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追求社会秩序的改善及利益的均衡分配、教育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环境的优化。从本质上而言,“质量”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核心要素,需要从环境、社会等诸多视角考察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优、劣之处。

(三)共性联系

一方面,强化推进公共管理创新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必要保障。在公共管理创新过程中,调节社会各群体间利益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管理行为均体现了经济增长质量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经济模式中,单纯依靠市场自主调节无法达到经济高质增长的目的,只有以政府为主体,从宏观层面进行调节控制,才可以保证经济的高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公共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保障资源的恰当科学配置,规范市场环境,满足集约化经济发展需求。同时“社会公平、公共利益维护”是公共管理创新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也是经济增长质量追求的核心主旨。

另一方面,经济高质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共管理创新提供驱动力。因现有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片面追求法发展效率倾向,导致经济增长质量、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偏于低下,阻滞了社会公共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而经济发展主体具有较为突出的多元化特征,不同利益群体所追求的效益也存在较大差异,各方利益体之间陆续形成了竞争与合作交织的复杂关系。而通过经济高质增长,可以形成基本稳定的市场秩序,各市场主体也会自发约束自身行為,降低公共管理创新阻力。

三、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持续协同变化的阻力

(一)公共管理理念滞后

公共管理理念主要指公共管理主体在开展公共事务管理、公共产品提供阶段所遵循的价值取向、思想方针,可以促使主体主动约束自身行为。但是在当前公共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滞后理念。比如,“唯GDP论”。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衡量指标,唯GDP论则是指将经济发展简单看作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唯GDP论的影响下,地方政府普遍以社会区域发展失衡、产业失衡、贫困失衡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但是也给经济增长质量提出了较大的难题。

(二)公共管理主体固有缺陷

公共管理主体特指为追求公共利益服务的人员,不仅包括政府的司法、立法、行政部门,而且包括非营利部门。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决定了其在公共管理创新中占据的核心地位。但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管理创新存在固有缺陷。比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度转型时期,收入分配恶化、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退化等各领域矛盾逐渐凸显,当前公共管理主体仍然较为单一,“行政命令”仍然为主要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需求,影响了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增长质量的持续协同变化。

(三)公共管理体制僵化落后

公共管理体制是多元化管理机构以及其形成的公共事务管理责任、公共事务管理方式方法网络,是公共管理目标实现、效率提升的保障。通过对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体制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现行公共管理体制大量借鉴官僚制组织体系中的从上到下等级制,强调上级对下级的命令、下级对上级的服从。与此同时,公共管理体制中政府供给、实际需求也存在错位倾向,即被管理者处于劣势地位,无法自主选择管理者所提供的服务,进而引发社会福利分配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经济低质增长情况。

四、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持续协同变化的路径

(一)转变公共管理理念

公共管理理念创新是公共管理创新、经济增长质量持续协同变化的内在动力因素,也是经济高质增长的必然要素。在经济高质增长这一目标引导下,公共管理理念应朝着“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全方位转型”方向变革。

在“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全方位转型”这一方向下,公共管理部门应利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代替“以物为本”的理念。即以人的实质自由(个人按照自身意愿生活)为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实现作为公共管理菊花目标,切实满足人们享有真实、自由发展的需求。

在摒弃单纯追求物质性公共产品这一管理理念后,公共管理部门应利用质量发展观代替数量发展观。即在将物质产品的总量增长作为判定经济增长要素的基础上,从经济总量的拓展视角入手,设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长质量、社会均衡发展等若干创新型管理目标。同时利用服务性协商方式代替权力机制下命令方式。主动为公民提供高质量服务,逐次推动公共管理创新向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经济高质增长方向迈进。

(二)延伸公共管理参与主体

鉴于公共管理活动需要依赖一定个体、组织开展,个体、组织的创新汇集成了公共管理主体的创新。因此,在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非政治性公共事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应逐步推动社会公共管理核心由政治目标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一目标转化。与此同时,政府单独湿湿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也需要变革为以政府为核心的不同类别公共组织协同合作的组织结构,深层次落实社会公共治理理念。

在社会公共治理理念落实初期,需要将公共管理供给主体延伸至非政府组织部门。此时,政府管理主体主要负责宏观经济性事务、国家政治性事务、部分社会性事务,而非政府公共管理组织则负责其他社会性事务。通过第三方部门、公民性组织的参与,可以节约整个社会基础资源交易、公共产品供给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在公共管理供给主体多元化延伸的基础上,可以将社会利益、要求作为职能实现体系,进行政府统治职能的严格限制。即将社会变量作为政府权利、结构、运作模式的决定因素,通过非政府协助、人民共管、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最大限度优化社会治理资源。

(三)更新公共管理体制

“改善公共管理主体在管理公共事务阶段运行机制”是公共管理体制创新的首要目标。实质上为科学高效配置社会资源,节约市场交易成本、政府运行成本、组织管理成本。

在公共管理体制创新视角下,公共管理机构可以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为核心,进行公共管理績效评估机制的完善构建。即立足于社会需求,将福利分配、经济结构、环境治理等要素融入成本—收益分析范式内。进而将经济增长质量标准扩展至社会福利范畴,形成公共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经济高质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从全新的视角评价估测公共管理绩效的前提下,应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管理体制中。在全社会有效监督、竞争性参与体系中,挖掘公共事务处理、公共权力运行环境内基础资源配置要素,压制全社会服务成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国家财务价值的增加。同时考虑到新、旧行政体制间衔接缺口的存在,应将公共管理职能作为层级化新官僚制的构建首要准则,吸收新观点、意见吧,建立更加详细、完善的评价、监督、奖励、惩处制度。通过政府宏观组织、协调、监督管理、规划与公共管理微观处理,可以切实推进公共管理的市场化创新与经济高质增长的持续协调良性变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迈入“新常态”阶段,在经济增长速率减缓的背景下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主旨。而经济的高质增长,不仅需要利用基于经济系统内部的经济手段,形成效率提升、结构科学的自主协调机制,而且需要发掘公共管理创新职能,在经济阶段纠正市场失灵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公共管理创新、经济高质增长的持续协同变化,应从建立和谐的创新政策环境入手,转变公共管理理念,延伸公共管理参与主体,形成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双管齐下的机制。

(作者单位:河南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猜你喜欢
高质管理体制协同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浅议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灵动高质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