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二次革命

2021-03-22 02:27张丰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子女鲁迅阿姨

张丰

元旦节,一位朋友的女儿给他发了520元红包,他欣然接受,并说:“这个数字表示‘我爱你,可以接受,如果是別的数字,表达的就是孝心,那是必须拒绝的。”这让人想起鲁迅100年前的呼吁,用“爱”取代“孝”,来重构父子关系。

很多90后感叹自己“老了”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似乎正在变得年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追求“独立”。我父母也是这样,他们对拿子女的钱非常忌讳,即便是一顿饭,如果你埋单没有充分理由,他们也不能接受。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的自立是一种自我革命的话,到老了追求独立,就是人生的二次革命。

2020年给人留下的印象无比深刻,世界晦暗难明,但是也有一些个体的光亮,为人们照亮了前面的路,比如郑州56岁的阿姨苏敏,她在这一年决定“逃离不幸婚姻”,一个人,一辆车,开始了自驾游的生活。其实她的婚姻,谈不上真正的“不幸”,女儿已经长大,也有了小孩,老公虽然“麻木”,不懂爱情,但也就是一个“普通型”。

苏敏真正想要的,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所以,她只是去自驾玩耍了,并没有申请离婚。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故事,鲁迅当初提出的著名疑问用到这里非常恰当:“娜拉出走后会怎样?”我们也可以问一下:苏阿姨还会回归家庭吗?

人们不关心这个,因为苏阿姨身上发光的并不是爱情故事,不是“两个人”的结局,而是她自己的觉醒。她突然想过另一种生活,并且付诸实践,这才是最动人的。我把这称为“中老年觉醒”。一个人到了50岁,按照中国传统说法,本来应该“知天命”了,却突然醒了。所谓“知天命”,可以理解成“认命”,但是到底什么才是一个人的命运,人在不同阶段的认识可能完全不同。

一个50多岁的人,至少还有一二十年好时光。这其实是人生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生理意义上的年轻早已成为过往,但是一个人完全可以拥有年轻的心态,变得勇敢而坚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有一个说法,“人在50岁的时候,还有一次化茧为蝶的机会。”她自己也是在中年才开始逐渐“收获”的。

这句话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鼓励。五六十岁的时候,人的社会责任已经尽够,对亲人也有了交代,面对等在前面的二三十年,很多人确实会感到茫然。实际上,这时的人,在心智上足够成熟,在经济上也具备了某种基础,如果选择向前“纵身一跃”,身姿一定是华丽的。

在日本,也有一个人生第二春的说法。日本大多数人都在企业兢兢业业奋斗一辈子,奉献,隐忍,成为工业化生产链条上的一颗螺丝钉。退休后,突然有了大把时间和金钱,那种突然而至的自由,真让人忍不住大吼一声“我是自己的”。所以,很多日本人退休后发出了“活出自己”的豪言,环游世界,登山,搞小时候梦想的科学研究,写一本书……如果你有登富士山的经历,会发现老年人很多,而且他们设备精良,穿得也好,这让年轻人非常羡慕。日本人在退休的时候,很多都不愿意帮子女带孩子,因为他们认识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刻已经来临,而这才是人生唯一的机会。

在中国,这样的想法还刚刚出现,所以苏阿姨的经历才对大家有这么大的冲击。很多人的理想都是退休后帮子女带孩子,这其实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当然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养老体系的完善,人们不再把抚养后代和自己的晚年生活联系起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这位苏阿姨一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你已经“奉献”了前半生,现在是“实现”的时候了。用这种新观点来看,所谓“老年社会”也就没那么可怕。

猜你喜欢
子女鲁迅阿姨
Tomb-sweeping Day
加菜
孔乙己
推销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简单快乐
阿迅一族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