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数学支架,给想象插上翅膀

2021-03-23 21:59曾玉华
新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蚂蚁习作想象

曾玉华

统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在习作教学的编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想象类习作的次数增多了,想象能力无疑成了小学生习作的关键能力之一。统编版教材各学段均有涉及想象类习作,从看图写话、编童话故事到幻想自己的变化,再到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习作内容涵盖了动物、人物、奇特经历、科幻故事等多个方面。习作内容循序渐进,习作类型丰富多样,习作指导板块条理清晰。那么,在想象类习作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想象支架,从而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呢?下面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搭建情境型支架,激发想象兴趣

在想象类习作指导中,教师适时为学生创设一些能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起遐想的情境,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创设情境型支架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写作的有趣和有用。教学伊始,教师先是播放视频《蚂蚁回家》片段,引导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接着问学生:如果你也有一次做“白日梦”的机会,能够变成另一种东西,你最想变成什么?又想做些什么?用一句话写下来。之后进行小结:刚才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想变成什么、想干些什么。课本上有两个提示:如果变成一只蚂蚁,在那里可以散步,可以探险;如果变成一盏路灯,可以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你们看,奇思妙想可以让我们变成各种各样的事物。变成这些事物以后,我们可能会经历一场冒险,也可能会经历一次奇异的旅行,还可能经历一次奇遇,等等。可见,搭建情境型支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情动而辞发。

二、借助提示型支架,拓展想象思路

统编版教材在每次的习作中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往往会创设一些情境或通过举例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拓展学生的习作思路,解决“写什么”以及“怎么写”的问题。“习作:变形记”以“变形”为话题,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从它的视角来写可能的经历。

教材以课文《花之歌》引入,列举了蚂蚁、草、石子、大象、汽车等事物,继而以蚂蚁和路灯为例,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变形后生活可能发生的变化。在教学时,教师重点抓住“蚂蚁历险记”这一话题,结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教材中列举的这些事例,变形成蚂蚁后,你还可能遇到什么事?请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想开去。教师还可以适当提示学生:联系《花之歌》一课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想一想蚂蚁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它是怎样和周围世界和谐相处的?继而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以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思维导图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先把自己要写的内容一罗列出来,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有序地列出作文提纲,并确定重点部分,最后再指导学生对重点部分进行添枝加叶,从而使写作材料更为丰富,写作内容更为丰满。

三、巧设表达型支架,明晰想象路徑

在习作教学中,适时设计可视类的表达支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明晰表达路径,优化表达效果。教师可以先出示卡夫卡《变形记》(节选)一书中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甲虫及外形变化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思考:格里高尔变成了什么?样子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变的?然后告诉学生,这一段是围绕身子、触角、虫脚等,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的外形进行描写的。让学生知悉,变形之后的样子就不再是原来的样子,而是变成想变成的那种事物的样子。然后提供提问式支架:假如让你来变形,你会怎么变?变成什么?让学生找到习作方向。接着提供描述型支架,突出想象的神奇,明确写作重点。课件先出示一段描述型文字让学生学习、借鉴:“清晨,一阵凉意袭来,我打了个激灵,睁开惺忪睡眼,‘好冷啊’,我揉揉双眼,想坐起来看看,却发现身边竞然全是蔬菜,它们一个接一个地打着呵欠,有的甚至在窃窃私语。”学生的习作往往离不开模仿,但习作的模仿并不是单纯地抄写好词好句,而是有条件、有选择地借鉴。

本次习作,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后经历的新奇、有趣、与众不同呢?一是语言的模仿。可以让学生回顾低段课文或绘本故事中的语言。如《风娃娃》一课,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二是情节想象的模仿。如高段学生普遍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本次习作便可以借鉴其中的故事情节或情境进行构思。如借鉴《狼王梦》中的某个情境,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狼王。通过借鉴,引导学生表达奇妙的想象,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习作写完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看看彼此对对方所想象的世界感不感兴趣,再根据同伴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运用评价型支架,完善想象过程

在教学时,可运用评价型支架,帮助学生完善想象过程。教师先出示学生写作片段:“晚上,我睡着了。早晨醒来时,我突然发现,我不在床上,而是在冰凉的河里。我的脸朝着天。突然,我发现自己没有手,身子也变扁了。然后,冰凉的河水把我冲到了下游。”“周末,我到动物园去观赏动物。多好啊!我也想变成它们中的一员,这样我每天就不用写作业了。突然,乌云密布,天雷滚滚,一道一道天雷向我劈来,我晕倒了。等我醒来时,我发现自己变成了动物园里的猴子。”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评价。学生纷纷评论:“情节很曲折、很离奇,感觉有些惊险刺激。”“第一人称叙述,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很幽默。”接着让同桌之间互相分享习作,并根据同伴的建议进行修改。同时,教师也提出修改建议:本次习作要用第一人称写,要发挥想象,要注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重点要写详细,语言要有趣。最后请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听完后评一评,看他们是否写得到位,所变形的事物的特点是否描述了出来,并指出值得借鉴之处和有待完善之处。在学生互相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想象内容,从而可以更好地启发自己的想象,丰富自己的想象内容。教师也要及时捕捉学生的评价,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想象的独特性。

支架是强有力的支撑,是儿童写作实践的重要帮手,是写作能力发展的有力推手。想象类习作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言语发展需要,搭建各种教学支架,丰富学生的想象内容,助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蚂蚁习作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