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文
22岁那年,王福昌从家乡河南省太康县马头镇出发,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赴延安。在43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负伤失去左腿,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曾在百团大战中荣立二等功。
解放战争时期,王福昌是吉林军区工兵主任兼工兵营长。在殲灭桦甸守敌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带领战士冒着近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在冰天雪地里隐蔽了十多个小时。由于潜伏时间较长,加上御寒装备不足,他的左踝关节被严重冻伤,只能依靠双拐走路。在国内治疗了很长时间,伤势不见好转,组织决定安排他去苏联治疗。他不同意,理由是:“我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最终,王福昌不得不将左腿截肢。当时朝鲜的医疗条件比较好,组织打算让王福昌去朝鲜做截肢手术,他依然没有同意,坚持留在沈阳做截肢手术,为的是尽可能地给部队节约费用。
王福昌截肢后,为了方便他行走,医院想给他安装进口义肢。听说安装进口义肢需要4万多元钱,而国产义肢只要4000元左右,不论组织上如何劝说,他都拒绝安装进口义肢,坚持用国产义肢。他希望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国家和军队最需要的地方。
当时的国产义肢笨重而粗糙,经常把王福昌的肢残处磨出血来。身边的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可以享受的待遇你坚决不要?”王福昌立即反问:“在战争年代我苦过、累过,即使牺牲我都不怕,少享受点又算得了什么?”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本来王福昌可以坐享清福,可是他没有享福,而是依然艰苦朴素地生活。衣服领子磨破了,他让女儿将布料进行翻折,缝补之后继续穿。在王福昌家里,没有一件新式家具。桌子是他随军从东北搬到北京的;几把缝补着布料的藤椅是20世纪70年代购买的;几个老式厚棉垫沙发是儿子早年淘汰下来的。子女想为他更换家具,王福昌毫不犹豫地反对道:“不要浪费,要把钱留给更需要的人。”
离休的时候,王福昌是副军职干部。按照规定享受专车待遇,可除了到医院看病之外,其余时间他几乎不用专车,更不允许子女用车。王福昌觉得国家给予他的已经够多了,要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心里非常难过和着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大半积蓄拿出来,支援灾区重建。王福昌听说家乡马西小学校舍条件简陋,他急忙给校方汇去了5万元钱,用于学校建设。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他凑够10万元钱捐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达一个抗战老兵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王福昌还时刻关心航天事业,当看到神舟系列飞船相继成功发射,他情不自禁地为国家航天事业的进步欢欣鼓舞。王福昌为了支持祖国的航天事业,先后6次为中国航天基金会捐款40万元人民币。他说:“只有航天事业发展起来,国家才能变得真正强大。”
血雨腥风,磨砺出了军人王福昌坚韧的品质,也铸就了他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高尚情操。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已经100岁的王福昌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有人问王福昌为什么不把钱留给子女,他郑重地解释道:“人可以休息,奉献不能止步。随时随地都要牢记宗旨,知恩图报,让雷锋精神在我的余生中闪光。我不想留金、不会留银,只给儿女们留精神。”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