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考、新探索、新实践
——以“世界食品与文化欣赏”为例

2021-03-23 08:07张国亮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通识人文价值观

范 铮 秦 磊 张国亮

(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杭州 310032)

一、引言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每个高校教师有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引领、把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切实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当今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实现中国强国梦的重要时期。在课程教育中有必要认真梳理挖掘课程蕴含的丰富政治思想教育元素,把科学技术、人文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阶段课程教育的全过程,有机融合人生价值观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党中央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是对我国公民要求的生动体现,在通识课“世界食品与文化欣赏”教育课程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探索、实践,以此为契机促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如何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长期以来,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学多门思想政治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面对当今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的爆发,给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一些热点地区可能产生军事冲突的危险日益加剧,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暗潮汹涌,形势日益复杂,这些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挑战,也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世界食品与文化欣赏”的课程教改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等多层次,从食品的自然属性、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美学品味等多维度出发,结合自然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解历史事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教改内容和出发点如图1所示,作为教师在深刻领会党中央、习总书记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在大学教育中形象生动、有理有据地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概念形象化、接地气。将当代世界新科技、新技术和中华大地丰富的考古发现、人文历史典故、科学成就有机融合,使马列的经典理论在多门课程中得到实证,达到学生在学习不同专业知识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对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看法的久久之功。探索解决通识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也是完善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图1 “世界食品与文化欣赏”教改的主要内容和出发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的探索与实践

(一)丰富课程内容改进知识传授方式

从食品入手,从人的基本需求 “吃”出发,讲解食品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便宜实惠的街边小吃,所具有的果腹、营养、健康的不同境界,不论贵贱、粗糙、精美,总被赋予“精气神韵”,最能反映“敬业、诚信、友善”的特质,引出一些人类在社会、文化的共同特质。在通识课教学中,注意丰富提高教学手段,运用趣味性强富于变化的教学授课模式,结合课程特点,使学生认真听讲、自觉配合,实现教学良性互动,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的目的。

通识课引用我国人文知识讲解,历代爱国故事教学,如岳飞的精忠报国、苏轼的坦荡豁达、李白的才气横溢、王羲之的锲而不舍,以及辛弃疾、范成大、陆游、边塞诗人王维,宣讲他们忧国忧民,赞美祖国人文山水。启发学生的爱国、对国家富强文明的思考,将这些历史上的精彩片段组成一个个教学章节,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正规思政教学过程中抽象的理论性强的内容,在通识课中化为学生容易吸收理解的知识。教学过程多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将抽象性知识形象化,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变得浅显易懂又庄严大气,让学生切实感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美好和必要。

在动态教学中让学生体悟美好,在通识课上增加精美的电视短片、记录片等,播放一些美食经典纪录片,学习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有效地实现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1]。

(二)开阔国际视野深厚人文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来源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课程基于人类的起源、人类文明的启蒙,挖掘名人的小故事历史片段,从古罗马、古希腊城邦的辉煌,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文艺复兴等历史大事件和国际大舞台为背景,注重不同制度的科学对比,使学生在人类文明进化中和当前全球化的新格局中,了解、认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仅向学生讲述美丽的西湖、精美的扬州瘦西湖、壮阔的千里戈壁、纯美草原之夜,以及国外欧洲阿尔卑斯山的美丽、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宏大等历史和现代的故事,而且以此说明世界既是多维的,但在文化和文明上又是相通的。探讨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背景,以及各国在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前人的壮烈、浪漫、严谨的神思,以情感人,以景动人;结合运用国外诗歌、文学美术等艺术作品、著名的艺术家等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体悟“平等、公正、法治,爱国”的意义,发挥通识课独特的灵活性,使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

(三)提高文化软实力深化教改效果

现在的大学生涉猎面广,知识丰富,但自身的判断力尚未成熟,通过切实宣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了解到我们的人民不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砥砺前行,取得了成绩,这些生动的事实使学生对国外的东西不会迷失,不会偏执。习主席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这些指示给我们教师为大学通识课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教改奠定了强大的思想基础。通识课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精彩的讲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喜爱,使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融入到每个学生的认知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对人文知识的学习领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中的人与事相结合,证明不是空洞的理论,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成为个人人生幸福、事业成功的基点。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点,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有助于把课堂变成为实施国家意识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阵地。

(四)用科学理论成果加强正能量传递

通识课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辅助作用。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更贴近学生的认识,更容易立足中国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为学生正确认识、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史和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了解认识国家、社会和个人,提供正确的思想方法、实践方法[3]。思政教改的设计与实践有利于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进行理解新事物和新问题,使学生的知识、科学思辩能力得以强化,课题适当引用一些各国独特的审美故事和文学典故,以及国家、民族、宗教等故事案例,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加强了正能量传递。

教改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发力,在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实现价值引领功能,有益于在大学生中弘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教育相结合形成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等教书育人的有效体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党中央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四、结语

学校的通识课有知识传授、美育教育和文化认同的天然优势,通识课教改更多的引入思政元素,在大学生心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热爱,大力宣传讲解中华文明、艺术、人文的实际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从世界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多角度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的心灵。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教师采用多层次多侧面的故事,运用整体设计,通过精心准备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切实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提高他们的精神气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已取得良好效果,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内心向往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教改在讲法上下功夫,运用整体设计,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精心准备、细心落实,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切实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识课课程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得深厚的人文积淀,也为培育高层次研究人才和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浓郁人文精神又有深刻家国情怀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通识人文价值观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