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基于安徽省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03-23 08:46王瑞敏
江西农业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经营者变量主体

王瑞敏

(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0 引言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要求政府部门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国家减灾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累计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1925.69万hm2,直接造成农业经济损失3270.9亿元,给我国整体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购买农业保险是规避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弥补农业生产损失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性工具,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并通过给予政府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农业经营者购买农业保险。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成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前提下,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生产特征的农业经营组织和职业农民,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的重要参与主体,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形式[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化的特点注定了其对自然风险的厌恶程度很高,而集约化和市场化的特点要求其必须拥有较好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2019年党中央1号文件对“三农保险”做出了战略部署,为农业保险如何有效服务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明了方向,强调要多渠道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有效推动了创新惠农方式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2]。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深入探索这些因素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对于我国“三农保险”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意义明显。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结合赵桂玲(2014)[3]、张燕媛(2016)[4]、唐金成(2018)[5]、刘惠明[6](2019)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经营者(农业经济组织主要管理者和职业农民)个体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农业保险认知、农业保险服务水平4个方面。

1.1 个体特征

(1)性别。人类性别不同,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传统家庭文化背景下,男性一般承担着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他们对事业和金钱的渴望一般更高。为了尽量控制自己事业所面临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家庭生活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男性经营者更倾向于通过购买农业保险的方式分散和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所以,经营者的性别差异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男性管理者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更高。

(2)年龄。经营者年龄越大,农业生产经验越丰富,对各种自然风险判断的准确性也就越高,采取的相关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越好,通过购买农业保险的方式规避生产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进而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比较低。而年轻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由于缺乏生产经验,对农业生产可能面临的自然风险的判断和预防能力都比较弱,依靠农业保险规避风险的积极性较高。因此,经营者的年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呈现负向关系。

(3)受教育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受教育水平决定着其对国家农业政策以及农业保险政策的理解程度,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农业生产知识的理解能力越强,对农业保险条款的解读能力越高,农业生产的风险意识也越强[7]。此外,保险产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保险费率的计算、理赔条款、除外责任条款等都涉及比较专业的保险学知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对相关农业保险产品理解越全面,农业保险的购买需求越高。因此,受教育水平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4)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比。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农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占比情况也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决定是否购买农业保险的重要因素[8]。农业收入占比越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家庭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性越高,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和风险防范意识就越强,通过购买农业保险规避生产风险的需求越大。

1.2 农业生产特征

(1)经营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经营规模大的特点,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经营规模越大,经营者付出的经营成本也越大,比如土地租金、机械设备购买和维修费用等,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其受到的损失就越大,经营者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弥补损失的动机也越大。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是其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正向影响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投资部分,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的主要决定因素,固定资产投资额度越大,经营规模一般也比较大。为了保护这些固定资产、提升固定资产投入产出率,经营者一般倾向于通过购买农业保险的方式规避风险,尤其是购买针对大型机械设备以及生产厂房的保险。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重要正向影响因素。

(3)银行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规模经营特点对其资金要素提出了较高要求,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满足资金需求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9]。向银行贷款金额越大,经营者背负的债务压力也就越大;稳健经营的诉求越高,通过购买农业保险规避风险、降低损失的意愿也就越强。因此,银行贷款也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之一。

(4)农业收入变动。前一年的收入增加会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的信心及对下一年的预期,经营者在下一年增加投入量、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提升,对农业生产保护和重视的心理更加明显,多渠道防范和控制风险是必然选择,对农业保险需求相应也会提升。农业收入增长下降,经营者对未来不看好,通常会维持经营现状或降低经营规模,农业保险需求相应也会维持现状或者降低。所以,农业收入变动情况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因素。

(5)农业生产风险。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均在农业生产范围,不同农业产业领域面临的自然风险及可能带来的损失也不同。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在区域差异也会带来差异化的农业风险[10]。不同农业产业领域、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风险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生产风险的重视程度及预防措施也存在差异,对农业保险的需要相应也不同,农业生产风险越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度也就越高。

1.3 农业保险认知

(1)农业保险理解程度。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风险保障与控制方式之一,是国家政府部门给予农业保险购买者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一定支持下推行的,是国家推动农业发展、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基础地位的重要措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风险补偿机制,充分理解国家支持农业保险的意义和目的[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理解程度越深,越能够认识到农业保险对自己及国家农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购买需求相应也就越高。

(2)农业保险购买经历。农业保险购买经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身感受农业保险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渠道,除了能够切身体会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之外,对于相关保险条款、国家政策、购买过程等也更加熟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理解程度以及风险意识也更强,有助于其购买需求的提升。

(3)农业保险理赔经历。理赔经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识和评价农业保险购买效用的最直接来源,除了以最直观的方式让经营者体会农业保险的作用和价值之外,还能够帮助经营者进一步熟悉农业保险条款及相关国家扶持政策。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产生损失并顺利获得补偿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因为获得切实的损失弥补而更加认可农业保险,购买需求会相应提升。而如果经营者的理赔过程并不顺利,甚至没有获得损失补偿,则其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会降低,购买需求下降。总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会因理赔经历而受到影响。

会计核算是指一种连续系统的、对生产经营经济活动的相关预算进行数据收集与记录、定期编写报告的过程。但是,会计核算不仅仅会对预算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还会对成本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1.4 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1)保障水平。农业保险所提供的保障水平是衡量农业保险购买价值的最主要依据,保障水平越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支付一定保险费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的保障额度越大,农业保险的购买成本越低,农业保险购买需求越强。

(2)险种多样化。农业生产种类繁多,不同农业产品生产成本及价值衡量标准不同,产量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很大差异,风险特征差异化明显,需要的风险保障种类呈现多样化特点[12]。农业保险险种越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购买选择性越多,越能够满足其保险需求,农业保险需求量相应越大。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形式在安徽省得到了有效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省家庭农场已经达到7.7万个、农民合作社8.9万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5万个,成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地区之一。同时,为了有效推动农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近年来,安徽省不断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和支持力度,目前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业保险可享受到的各级财政保费补贴达到了80%,补贴范围涉及各类种植业、渔业、林业等农业生产。在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对农业保险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来自安徽省的调研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性,以此为基础的实证分析结论具有较高的普适性。

2.1 问卷调研与变量设置

2.1.1 问卷设计与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安徽省部分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卷调研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安徽省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为了便于采样和数据整理,问卷调研对象以种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为主,包括种养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农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管理者。调研对象主要来自安徽省滁州、淮南、六安等地市的农村地区。以微信或QQ发送网页链接的形式共发放调研问卷400份,4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各100份,剔除回答缺失和无效问卷,收回可用有效问卷373份,有效回收率为93.25%。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个体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农业保险认知和农业保险4个部分。此外,调研问卷中还包括对受访者下一年度农业保险预计购买量询问,以体现其农业保险需求。具体各题项设置如表1所示。根据获取的调研数据,计算调研问卷整体克朗巴哈α系数为0.907,各题项克朗巴哈α系数均在0.713以上,整个问卷调查表的信度较高,可进行实际问题分析。

2.1.2 变量设置 为便于量化分析,针对受访者对调研问卷中各问题的回答结果设置替代变量,部分变量进行虚拟化,具体各问题及替代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体系汇总表

2.2 主成分提取

通过上文定性分析可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受到经营者的个体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农业保险认知和农业保险服务水平4个方面特征中14个因素的影响,为避免分析混乱、影响因素针对性不高等问题,在构建各影响因素对保险需求影响的量化模型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影响因素进行提炼,提出影响力相对较弱的因素,从中挑选出能够集中反映各方面特征的最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量化模型,计算均由SPSS 21.0实现。

首先就变量体系对主成分分析法的适用性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计算结果显示,KMO值为0.663,显著高于0.5的基准,Bartlett球形度值假设检验伴随概率为0.022,显著低于5%检验水平,所以本文变量体系适合主成分分析法。

计算各变量的共同度发现,edu、scale、loan、risk、know、claim、remed的共同度均在0.7以上,可以粗略判断提取的主成分很可能位于这7个变量之中。进一步计算各成分特征根,并由大到小排序,位列前6位的特征根均大于1,为主成分,前6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6.284%,对整个变量体系的代表性较强(表2)。

2.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通过上文主成分的提取,将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提炼为经营者受教育水平、银行贷款、农业生产风险、农业保险理解程度、农业保险理赔经历以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分别代表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4个方面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各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具体的量化影响状况,以安徽省调研数据中获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一年农业保险需求量数据为被解释变量(Demand),以提取的6个主成分为解释变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2 主成分表

表3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在回归模型拟合之前,首先计算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表4),可以看出,Demand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各影响因素与保险需求之间正相关,与上文的定性分析结果相吻合,其中Demand与risk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852,是所有系数中最高的,而Desire与claim之间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591。总体来说,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明显,并且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很低,所以适合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表4 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整体可决系数达到了0.883,该模型拟合优度较高,很好地表现了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表5 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进一步从各解释变量拟合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来看,know和risk的显著性水平最高,均低于1%临界值,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最显著,说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理解程度以及农业生产的风险是决定其农业保险需求的最显著的2个因素,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处于第一层次。edu、loan和claim的显著性水平均低于5%临界值,对被解释变量存在较显著的影响,经营者受教育水平、银行贷款余额以及农业保险理赔经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影响,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处于第二层次。remed的拟合系数显著性水平最低,为0.063,高于5%,但低于10%,对被解释变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保障水平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影响力。此外,各解释变量拟合系数的符号均为正数,各解释变量均能正向带动被解释变量变化,各影响因素变化能够同方向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需求的变化,进一步论证了上文定性分析的正确性。

3 结束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农业保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内容。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可以多个方面了解和掌握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渠道和方式,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在各影响因素基础上制定更加有效的农业保险政策,提升农业保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效率,推动我国农业更好、更快地转型升级。

(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受到来自经营者个体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农业保险认知和农业保险服务水平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而经营者受教育水平、银行贷款量、农业生产风险、经营者对农业保险的理解程度、农业保险理赔经历以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6个。

(2)农业保险理解程度以及农业生产风险是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最显著因素,经营者受教育水平、银行贷款余额以及农业保险理赔经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3)各影响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均呈现正向影响,各因素变化能够同方向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险需求变化。

政府部门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尝试从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角度出发,比如政策制定部门及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知识和保险知识宣传、培训讲座等方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的风险意识以及对农业保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及时、优质的理赔服务、设计出针对性强且保障水平高的农业保险产品、拓宽财政对农产品支持的范围等。

猜你喜欢
经营者变量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经营者》征稿启事
抓住不变量解题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音乐版权费谁说了算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计算营业额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