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山西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03-23 08:46李建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资源化秸秆农户

吕 凯,李建军

(山西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十分丰富,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约为10.4亿t[1],位居世界前列。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潜在利用价值巨大,除了可用于还田、饲养牲畜、培育食用菌和花卉苗木等农业生产外,还可作为开发生物质能源、加工新型材料、编织手工艺品等的重要原料。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秸秆资源化利用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农户是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当前,农户处理秸秆的方式仍是以焚烧、随意弃置为主,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废弃焚烧的秸秆总量约为2.15亿t[3]。焚烧秸秆不仅破坏耕地,影响农业生产,对全球变暖、人体健康、光化学氧化、酸化和富营养化也有影响[4]。山西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业废弃物中秸秆占比相对较大,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程中如何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一个关键。按照现行通用的草谷比计算方法,山西省2017年全省秸秆资源量达到1470万t,体量巨大[5]。地方政府先后采取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对秸秆资源开展综合利用、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研究,但是对农户这个秸秆利用主要参与主体更多地采取被动禁止的方式,没有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长期发展趋势看,研究农户对于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意愿,对于更好地调动这一主体受众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这项事业,实现秸秆这一再生资源有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专家学者从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的角度,探究了如何更好地提高秸秆资源化的利用效率,例如彭书传等[6]提出玉米秸秆与蓝藻混合发酵有利于提高沼气效率。徐丽丽等[7]从提高土壤肥力的角度,分析了秸秆还田对于SOC、TN含量的变化,从而提高稻田红壤的土壤质量和碳汇功能。部分专家学者从引导农户摈弃焚烧陋习、提高补偿标准的角度,分析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农户的影响,例如何可等[8]通过分析农民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受偿意愿,探讨了农业废弃物补偿标准问题。尹昌斌等[9]以玉米秸秆为例,探讨了政府的补贴水平对农户开展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这些研究,要么更多地深入技术层面,要么更多地从政府层面分析推动秸秆资源化的利用效率,而从农户自身层面去探究如何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进程的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框架,利用山西省农户调研数据,从农户自身层面去探究农民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何调动农户这一秸秆利用最大受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实现生态宜居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中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2019年开展的农户问卷调查,调研内容主要围绕农户对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意愿展开。调研地点的选择以秸秆资源量为基础,按照现行通用的草谷比方法,结合2018年《山西统计年鉴》,综合测算出全省2017年117个县(市、区)秸秆资源总量,利用中位数原理,以秸秆资源总量排在全省前25%的27个县(市、区)为调研备选点,这些地区都是山西以从事农作物种植为主,秸秆资源相对富集,对于开展农户意愿调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课题组以这27个县为调研对象,按照山西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区域划分,从每个区域各选取3个县,共选择9个县开展实地调研,每个县尽量选择在不同乡镇的2个行政村,共发出问卷350份,收回问卷342份,其中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率为95.91%。调研问卷主要集中在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情况,包括:(1)农户的个性特征,如年龄、性别和学历;(2)农户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是否从事养殖、是否从事非农行业、农业收入占比等;(3)农户基本认知,如对秸秆用途、秸秆资源化利用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等;(4)外部环境因素,如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补贴、政府宣传力度、对焚烧查处力度以及周边亲友如何利用秸秆等。

1.2 研究方法

调查中农户对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2类:一是弃置或焚烧等非资源化利用方式;二是进行开展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用作饲料、燃料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将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视为二分类离散型变量,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意愿。人是社会人,处于社会这个大集体中,选择从事某项活动,不仅受自身特征的影响,而且还有周边环境、政策、亲朋、利益等多重要素相互叠加,也会对农户选择趋向造成重大影响。根据人类行为学及决策科学理论,影响主体决策行为的因素主要为行为主体自身特征变量和外界环境变量,本次研究将自身特征变量细化为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和基本认知,外界环境变量细化为政府、媒体和周边亲朋等。根据现有文献汇总、前期预调研摸底和专家咨询等综合分析,从农户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基本认知和外部环境要素4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1.2.1 农户个性特征 决定了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选择,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中是否有干部。

1.2.2 农户社会经济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秸秆利用方式的选择,包括是否从事养殖业、是否从事非农行业、农业收入占比。

1.2.3 农户基本认知 直接决定了农户是否愿意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包括是否了解秸秆用途、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对环境的好处、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1.2.4 外部环境要素 通过多重方式叠加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选择,包括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补贴、周边亲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政府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政府对秸秆焚烧的查处力度。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了农户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模型:

农户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Y)=F(农户个性特征,农户社会经济活动,农户基本认知,外部环境要素)。其中Y的取值为0和1,“0”代表农户对作物秸秆采取焚烧、弃置等非资源化利用的方式;“1”代表农户采取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用作饲料、用作燃料、作食用菌培养基等。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写出数学模型表达式:

P=1/[1+exp(-B0+∑BiXi]

其中:P为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概率,Bi为相关因素的回归系数,B0为回归截距,Xi为影响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因素。Y的变化取决于自变量X的共同作用。

1.3 变量选择及说明

本研究选取15个变量作为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中是否有村干部、是否从事养殖业、是否从事非农职业、农业收入占比、是否了解秸秆用途、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对环境的好处、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农业生产的好处、附近是否有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秸秆回收补贴、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的力度、对秸秆焚烧查处的力度、周边亲友秸秆利用方式,具体变量设定见表1。

表1 变量的具体含义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结果分析

通过对问卷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对农户分布、秸秆资源化基本认知、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进行基础分析,具体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受访户主以男性为主,占80.49%,多数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占96.95%,从事养殖行业的极少,仅占3.05%;多数农户工作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占72.57%,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高,占27.43%。农户年龄中以46~55岁和56岁以上为主,占75.91%。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0.61%,小学为28.66%,中专以上为20.73%。

关于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农户比例,未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农户有109户,占比为32.23%,其中女性21户,占比为19.27%,男性为88户,占比为80.73%;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农户有219户,占比为66.77%,其中女性43户,占比为19.63%,男性为176户,占比为80.37%。

关于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原因,认为是政府强制的有53户,占资源化利用户数的24.20%;认为是政府鼓励的有57户,占资源化利用户数的26.03%;自己愿意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102户,占资源化利用户数的46.57%;选择其他原因的有7户,占资源化利用户数的3.65%。

新闻出版业要推进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分工与协作,发挥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的优势,把编辑从简单的活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类智能擅长的领域中去。

关于可行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选择机械粉碎还田的有275户,选择用作畜禽饲料的有232户,选择作为燃料、食用菌基料的仅有52户,大多数农户认为秸秆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机械粉碎还田和作为畜禽饲料。

关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分析中,有301户选择了成本高、收益低,有254户选择了缺乏相应的机械,有183户选择了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有171户选择了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由此可见,农户认为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收益低和缺乏农机。

表2 受访农户基本特征分布

2.2 模型回归结果

2.2.1 多重共线性分析 首先对所涉及的四大类15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15个因变量多重共线性分析

利用SPSS统计软件可以看出,当因变量为农户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时,上述15个变量的容差均在0~1之间,且大多数变量容差均大于0.5,同时VIF(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说明这15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2.2 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见表4、表5、表6、表7。

表4 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中,模型已经输出了Logistic回归模型中所有参数均为0的似然比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0.05,表示本次拟合的模型中,纳入的变量至少有一个变量的OR值有统计学意义,即模型总体有意义。卡方值为180.663,NagelkerkeR2为0.711,说明可以解释71.1%的变量,解释效果较好。Sig.为0.566,大于0.05,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高。从表6可以看出:这四大类15项影响因素中,农户个人特征中的年龄、农户经济社会状况中的是否从事非农、农户基本认知中的是否了解资源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以及周边环境要素中的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秸秆补贴、政府宣传力度、周边亲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政府对焚烧查处的力度8项指标具有显著性。

表5 模型汇总

表6 Hosmer和Lemeshow检验

表7 方程中的变量

(1)农户个性特征。年龄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年龄对于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有着一定影响。从受访对象来看,75%的农户年龄在46~65岁之间,这部分农户长期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因为长期以农业种植为主,对于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意愿更为强烈;另一方面这部分群体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的生产中积累了一些“土经验”,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有着自己的理解[10]。

(2)农户经济社会状况。是否从事非农行业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系数为正,说明农户从事非农行业,希望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因为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户大多处于青壮年,受教育程度较高,易于接受政府倡议;另一方面,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户主要精力投入到外出务工中,对于农业生产投入精力较少,且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对于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秸秆资源更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就是变相地进行了秸秆资源化利用[11]。

(3)农户基本认知。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对于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影响,且系数为正。这表明对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对于他们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较大[12]。当他们认识到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挣钱,而且对今后的农业生产有利,他们就更愿意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

(4)外部环境因素。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如果当地存在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农户更愿意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可以省去处理秸秆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是否有补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政府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补贴越高,农户越愿意进行资源化利用,这是一种“趋利”行为[13]。政府宣传力度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政府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宣传力度越大,农户对于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认知也更为浓厚,也更愿意接受并选择秸秆资源化利用。周边亲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农户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受周边人的影响,即所谓的“从众”心理,特别是周边亲近的人,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周边人都进行资源化利用,那农户有大概率选择同样的利用方式[14]。政府对焚烧的查处力度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政府对于焚烧的查处力度越大,惩罚力度越大,农户由于“避害”心理,会减少秸秆焚烧,转而采取机械粉碎还田等资源化利用方式[15]。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以秸秆资源化利用主体农户为分析对象,从农户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基本认知和外部环境要素4个方面,列出了15个指标对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更多地关注农户的自身所想、所得,进而引导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开展[16]。从农户自身角度考虑,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因为大多数从事种植的农户所赖以生存的行业还是农业,受自身个性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不仅要看到秸秆资源化利用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要能够增加收入,要多从这方面去做正向引导[17]。另外,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更多地需要政府或者社会组织去从事,因为当前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方式还是机械粉碎还田和用作饲料,这些都需要大型机械进行集中处理,目前农村仍是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耕地规模小、地块细碎化和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农户来说很少有意愿去购置这类机械,技术条件达不到,即使政府宣传力度再大,对焚烧查处惩罚力度再深,对农户而言,不具备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条件,那么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也就无从谈起[18]。因此,政府要更多地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农户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有的放矢方可事半功倍。

基于实地调研数据,从4个方面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提高农户基本认知入手,政府的政策宣传一方面要聚焦技术层面,向农户提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聚焦农户本身,发挥身边典型示范的教育引导作用,开展示范推广,让农户能切身感受秸秆资源化利用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他们关注的对农业生产的好处,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意识[19]。

(2)从创优政策环境入手,政府一方面要聚焦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本身,分区域、分品类探索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差异化补贴政策,也可以通过农资、化肥和农药等置换补贴等方式,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形成正向激励;另一方面要聚焦其他配套辅助政策,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扶持秸秆加工和回收企业,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村地区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加大对秸秆焚烧的查处力度,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加大监测频次和力度,奖惩结合,双向发力[20]。

(3)从建立长效机制来说,重点还是要加强农机具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大科研攻关,降低资源化利用成本,提高综合收益,通过形成比较效益,让农户主动选择秸秆资源化利用[21]。

猜你喜欢
资源化秸秆农户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危险废物等离子熔融熔渣二次灰污染特征及资源化应用潜力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