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养“智慧人”需要教育智慧

2021-03-24 01:56欧惠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学情境

欧惠玲

【摘要】教育者的智慧在于,能根据教育场景不断提出问题,将不明确的问题明确化。在教学时入情景,还原真实。在情景创设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孩子。教学情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组成的教学情景场。情景对于教育类似汤之与盐的关系,教师则是加盐熬汤者。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学情境

暑假对于教师而言是学习加油站,学习过程中教学理念和思考角度更新、思维碰撞。对于教师而言,短暂离开教学岗位只为了更好归来,学习交流,让我们有可能成为学校的另一双慧眼,领略不一样的教育风光,感悟不一样的教育人生,让教师不仅仅是个职业的代名词,教师可以蕴含更多生活的内涵,教育也能过成诗的模样。倘若所见所听所思所读幻化为体内一分子,那将可以更多感受到教育的多姿多彩与魅力,教育理念终将焕发新生,有所升华。

韩愈说“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和解惑都需要智慧,需要人的智慧,需要与情景高度相关和及时反应。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极具个性化。在一个个性化和场景化的教育过程中,智慧极为重要。教育者的智慧在于,能根据教育场景不断提出问题,将不明确的问题明确化。教师培养“智慧人”必须具有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身为垂范

成长逻辑所带来的思维逻辑反映在教育逻辑上。潜移默化的教育很重要。《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 《说文解字》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好事。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

二、重视核心素养养成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意见》对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成尚荣:“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超越的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向培养 ‘智慧者’”。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

三、教育的情景教学设计

教育情景宏观呈现教师与学生相处场景的情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情景设计。从教育的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本真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不是单向的告知,宣传或灌输。教师与学生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关系,没有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就没有教育。(石中英)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物质与精神组成的教学情景场。情景对于教育类似汤之与盐的关系,教师则是加盐熬汤者。教学中的概念是去情景的,抽象的。教学时入情景,还原真实。情景创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孩子。这样的情景教学,有利于思维渐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到具体实践,通过观察,提升思维,促进迁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真实理解和感知使用情景,进而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实践又归到理论进而指导实践,这个过程已经内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情景教学设置要有规划和导向,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把刻刀,我们要学会勾勒和取舍,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言:“塑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部分去掉。” 选择和创设情景,影响到教育效果。教育终究是为了过好人生而作准备,校园内校园外不是各自独立,生活是每一个人的。

四、食贵自化,学贵自得

教育学生学为主体,学思结合;食贵自化,学贵自得。叶圣陶先生以导儿学步的比喻教学,即“扶着走—护着走—放手走”;“逐渐去扶翼”,”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挥,”“当其放手时此才必精干。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也是从扶着走到护着走到放手走。教师引导启发,点拨激励,教师是策划者,启发者,引领者,引导学生读书引导思考,从跟着读,到自己讀到自己选择读,需要时间和过程,教师不能替代。让学生明确,食贵自化,学贵自得,读书是一个过程,一个灵魂修炼的旅程,是一种游历。 蝴蝶破茧的启示是深刻的(设想蝴蝶是学生,旁观者是教师,破茧是读书):它暂短的沉睡,是在积蓄力量,它要痛苦的咬破自己编制的茧,让生命重新灿烂。作茧,是为了破茧,只有破茧,方能成蝶。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而出,是生长的规律,要通过挤压过程将体液送到翅膀的络脉,这样才能在脱茧后展翅飞翔。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是完成了生命的本质的飞跃。倘若旁观者不忍心借助剪刀帮助,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蝴蝶很容易地挣脱出来,但是身体很萎缩,翅膀紧紧地贴着身,想蜕变成展翅而飞的蝴蝶,倏忽间变得遥不可及。

五、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养成并不容易,有研究表明,人们需要21天形成习惯,需要90天稳定习惯。学习生活都可以成为习惯,任务越精细,对习惯的要求更严格,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学习中具体细微的习惯对学习效率提高还是阻碍也跟习惯养成关系密切,比如英语学习查字典,语音语调养成,书写美观养成等等都是习惯,更有阅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等等,教育过程也是在引导督促培养合适习惯的过程。专业研究者认为,通过学习努力获得知识技能并有成就感的这种习惯养成,比起仅仅具备特长本身更重要。

教育习惯的养成,有时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教师需要适时的纠偏,纠偏常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效果不尽人意,有时适得其反。教育是在关键时期给予关键性指导(石中英)。纠偏指导不在于你说了什么,在于你说了,对方听了什么。找寻关键时期或关键时刻的过程就像治病把脉诊断过程,需要耐心,需要匠心,更需要慧心。

参考书目:

智能时代的教育智慧/魏忠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科学学习:斯坦福黄金学习法则/ (美)丹尼尔L. 施瓦茨(Daniel L.Schwartz) (美)杰西卡M. 曾(Jessica M. Tsang) (美)克里斯腾P.布莱尔(Kristen P. blair)著;郭曼文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5

猜你喜欢
教育智慧教学情境
彰显教育智慧,呈现班级异彩
责任、信任、智慧——教书育人的法宝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利用他的违规激励我你他